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学复习题20121029

中医养生学复习题20121029

一、名词解释1、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发生发展规律,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基础理论、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

2、五行: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

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3、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传化、排泄功能,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4、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5、春夏养阳: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

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

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6、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7、劳逸损伤:劳逸,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

过劳是指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过逸是指过度安逸,不参加劳动,又不运动而言。

8、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合称。

9、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10、阴阳: 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11、秋冬养阴: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

谓秋冬之时,万物敛藏,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凡有损失阴精的情况皆应避免。

二、简答题1、简述健康四大基石。

第一大基石—合理膳食健康的饮食可概括为两句话,共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记住这十个字,那就是科学的合理的膳食,“一”吃粗吃杂,荤素搭配。

第二大基石:适量运动运动要领运动做到三个字:三、五、七:“三”:一次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五”:每星期最少运动五次;“七”:适量运动。

提倡打太极拳。

第三大基石—心理的平衡(积极乐观的心态)握了健康的金钥匙。

百岁以上的健康老人,个个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没有一个健康老人心胸狭隘,第四大基石:充足的睡眠研究证明,睡眠还是提高身体免疫机能的一个重要过程。

2、简述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

一、协调脏腑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

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畅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

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

三、清静养神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

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

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节欲葆精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五、调息养气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

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3、简述饮食调养原则。

一要“和五味”即食不偏,合理搭配,全面营养;二要“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不可过饥,不可过急,食量适4、简述整体观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现;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一体现,主要表现在季节气候、昼夜、地区方域、社会生活对人体的影响等。

5、简述气血的主要功能。

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气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2.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气的温煦作用保证着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

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在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和滋润全身。

一、濡养二、化神血不断地为全身各脏腑器官提供营养,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6、简述饮食不节。

(1)过饥:指不能按时进食,或长期进食不足,以致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化生无源,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而久之即可导致脏腑机能衰弱而为病。

或因正气不足,抗病不力,继发他病。

(2)过饱:指饮食太多,或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助消化能力,则会损伤脾胃之气。

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于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则可导致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泻下臭秽等症,此种病证多见于小儿。

7、简述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辨出证候,并拟定治疗方法。

也包括中医理论贯穿在预防与养生实践中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又称辨证施治。

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

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两部分。

8、简述津液的主要功能。

1、津液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可以滋润皮毛、肌肤、眼、鼻、口腔,濡养内脏、骨髓及脑髓;2、津液可以化生血液,并有滋养、滑利血脉的作用,是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

3、此外津液的代谢还有助于体温的恒定及体内废物的排出。

三、选择题1、以下对于五味子主要功效描述正确的是( A )A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2、以下对于熊胆主要功效描述正确的是( B )B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3、以下对于党参主要功效描述正确的是 CC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4、以下对于阿胶主要功效描述正确的是 DD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5、以下对于刺五加主要功效描述正确的是 AA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四、论述题1、谈谈鹿茸的养生功效。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

治虚劳羸瘦,精神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鹿茸的作用:1、强壮作用。

它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饮食,减少疲劳。

2 、对心血管的作用。

鹿茸精大剂量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中等剂量可使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加,对衰弱的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对心律不齐有调节作用,并使心脏收缩加强。

3 、有性激素样作用。

动物试验证实,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几天后即见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

4 、它能兴奋离体肠管及子宫,增强肾脏的利尿功能。

2、谈谈你学习中医养生学课程的体会和打算。

3、简述病因。

中医学认为,病因就是导致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指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中医分类:病因种类繁多,现代对病因的分类,是将致病因素与发病途径结合起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分为外感病疠气(戾气、疫气);②内伤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不节、不洁、偏嗜)、劳逸失度(过劳、过逸);③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④其他病因-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4、为什么要学习中医养生学?谈谈你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用中医养生知识来保养身体,是很有益处的,因为中医本身就是结合人的身体特征、性状来治病疗疾或预防疾病的。

其实养生之道很简单,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营养的膳食四大基石,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所以应该养阳。

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原则是:生而勿杀,以使志生。

散散步;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

人们可以适当地多吃些辛味的东西,少吃苦味的东西,有助于补益肺候,所以要养阴为主。

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

早卧早起5、通过中医养生学课程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和打算。

四大基石1,早睡早起,不熬夜;2,均衡饮食,注意食物药性,清淡为宜,避免垃圾食品;3,保持心性平和,避免极端情绪;4,做一些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你可以根据中医课程,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进行一个自我诊断;然后结合在校的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健身计划。

6、谈谈人参的功效分类以及养生作用。

人参的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人参的作用1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能提高脑力与体力劳动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抗疲劳的作用。

2 促进大脑对能量物质的利用,可以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人参中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b1和Rg1,对学习和记忆功能均有良好影响。

人参根皂苷对正常大鼠学习、记忆过程有促进作用,而人参茎叶皂苷对电休克所致的大鼠记忆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两者均使正常大鼠不同脑区的单胺类递质含量明显增多。

这些研究工作,对合理应用人参植物资源有一定参考价值[3]。

3 改善心脏功能人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与冠脉血流量,可抗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

对心脏功能、心血管、血流都有一定的影响。

人参有明显的耐缺氧作用,其制剂可有效地对抗窦性心率失常。

人参皂苷可加快脂质代谢,并具有明显降低高胆固醇的作用。

小剂量人参可使麻醉动物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

不同的人参制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及在体兔、猫、犬心脏皆有增强其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其心室纤颤时的心肌无力[4]。

4 降血糖作用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

尤其是人参皂苷Rb2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此外人参多糖(或糖肽类)是人参中另一类降血糖成分。

5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是人参调节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人,而且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均有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人参多糖是人参中提纯的高分子酸性多糖,是一种免疫增强剂。

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临床实验观察,证实能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实验可见同样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且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