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断句的方法
2、提高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读下面一段话,说说你对老翁遗嘱的理解。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断句方式一: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女婿断句方式二:
六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幼子
总结:断句不同遗嘱迥异
二、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三、析考点
断句题是某些省考查文言文的传统语文高考方式之一,也是我们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见证之一。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断句方法与技巧
前提: 读文段,通文意
断句的基础或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自然,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但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介宾短语一
般在句末。
例题分析:
吾欲发兵/ 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项羽本纪》)
小试身手:
1.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2.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例题分析: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小试身手: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五、课后作业:
2014湖北卷、四川卷断句试题
要求:先断句再翻译文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并评讲作业
1、朗读文段;
2、翻译文段;
3、总结断句依据
二、学习断句技巧
方法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
句首常见词:
发语词:夫、惟、盖、凡、
表谦敬副词:窃、伏惟、请、敬、
句首疑问反问词:何、安、胡、奚、岂、盍、其、孰与
句首关联词:故、是故、是以、且夫、若夫、苟、纵、、向使、无论、至若、、纵使、……
后分句前常见词:而、则、者、且、于是、继而、然则、然而……
句末常见词:乎、耳、哉、也、矣、欤、焉、耶、而已……
独立成句的叹词:嗟夫呜呼……
独立成句的时间词:
例题分析: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小试身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方法四、借助固定的词组和句子结构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
……者……也不亦……乎
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
安……哉其……乎
例题分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方法五: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1、“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题分析: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三、课堂总结
文言文断句的常见方法
最简单、最有效:语感断句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四、借助句式断句。
五、借助修辞断句。
六、借助总分断句
四、课后作业2014广东卷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