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班会课考试心理调节三篇

主题班会课考试心理调节三篇

主题班会课考试心理调节三篇主题班会考试心理调节1教学目标:1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

2调整应考心态,学会在考试中调节自己的应考焦虑情绪,掌握应付紧张的方法,提高应考质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水平。

3提高抗焦虑能力,分析不良应考心态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1排解考试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2不良应考心态的形成原因。

3比较几种常见的应考心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幻灯展示游戏规则:击鼓拼图①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手动拼图150秒,电脑拼图180秒);② 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其余同学只能语言提醒,不能动手拼图;③ 拼图完成后,拼图的同学马上起立示意;在模拟情境中,让学生感觉紧张的感觉,用鼓声是加强紧张的氛围。

2 分享感受鼓励学生说出拼图时的感受或身体出现的症状,并表明这对这个拼图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在鼓点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

)(教师也可讲述游戏中的发现,但以学生不能说出的前提下的引导)说出亲身体验,明确感受。

3 情结延展: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你还有类似的感觉?症状?(比赛考试等)引出课题,学生自主感受考试前的不同心理。

二活动:感受考试1小组讨论,你们是否也有类似的情绪,想法。

回顾体验自己以前考试时曾经出现的内心感受及生理特点,谈一谈不同应考心态形成的原因以及对考试效率的影响。

(对比平常做题)2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常见的几种考试心态。

1)平和心态——平常心对待没有特别的紧张感(适度焦虑);2)消沉心态——对待考试漠不关心(无焦虑低焦虑);3)焦虑心态——担心害怕恐慌(过度焦虑)。

3课件展示⑴:不良应考心态形成的原因:①自身的个性特征:如缺乏自信和毅力,平时学习没有恒心等。

②曾经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只怕重复失败。

③对自己学习水平估计过低,而自我期望又过高。

④过分看重考试结果对自己的意义。

⑤来自外部过重的学习压力。

⑥易受他人消极评价的影响。

⑵平和的应考心态形成的原因:①良好的自身个性特征:如自信有恒心有毅力。

②有合适的期望目标。

③给自己适度加压。

④正确对待考试结果。

⑤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⑥不受他人消极评价的影响。

4明确不良心态带来的后果。

学生自主探讨考试各种心态的反应,深刻体会考试焦虑带来的影响。

三展示焦虑与绩效的关系提倡适度焦虑:那么,是不是一点焦虑也没有,就能考出水平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焦虑曲线图:适度的焦虑是学习绩效最好的体现;过度或无焦虑都不利于学习。

科学认识焦虑,不做无谓的紧张活动:引入故事,深化理解。

猴子摘桃的故事猴子目标过程结果A 低矮的果树伸手可及的桃子轻而易举吃了很多撑得拉肚子,再也不想吃了先吃低位置的果子,B 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有力气时再跳一跳,吃到好桃子吃更高位置的果子跳了无数遍,C 最高最鲜美的桃子越跳越饿饿极了,还是吃不到越跳越没有力气谁能说说是什么造成了三只猴子的不同结果?(是不同的期望目标。

)恰当的期望合适的目标,才能以平和的心境学习和应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力,深化理解其中一项:期望值对结果的影响四:寻找金点子小组讨论: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缓解考试压力和焦虑。

1 学生小组活动,寻找解决不良应考心态的方法,主动探究应考技巧,争取以平和的心态迎接不久就要到来的期末考试。

2总结归纳,现场演练(课件出示):化解不良应考心态的方法和技巧:A 认知调整。

树立信心,消除消沉心理,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取代消极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可以做到!”。

(学生现场演练:举起拳头,大喊“我能行!”)B化解焦虑。

(1)学会面对:正确认识考试,学会与压力共处,带着压力学习,不害怕压力,可以淡化焦虑与恐惧。

(2)深呼吸放松法:闭眼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1”,再缓缓呼出,如此这般重复几次,直到放松。

(背景轻音乐)(师生共同活动:现场进行“深呼吸放松法”训练)(3)肌肉放松法:依次活动手部腿部肩部等各关节和肌肉,直至放松。

(师生活动:围成一圈,顺时针走两圈,后一位同学轻拍前面同学的后背。

向后转,逆时针走两圈,后一位学生轻拍前面同学的后背。

循环进行,直至放松。

回到自己的座位。

)(4)合理宣泄法:产生焦虑时,参加体育运动找人倾诉交流大声歌唱等。

结合自身的感受,有意识的认识不足及养成正面面对问题的心理趋势。

介绍相关的放松方法,从平常入手,养成心理习惯,正确对待考试4注意事项(1)制定学习与休息计划:放假休息在家,一定要有科学的作息计划,不要打乱自己的生物钟,尤其不要养成“猫头鹰”式的生活方式,要适量运动,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

适量午休,不要超过一小时。

(2)学习方法:以基础复习目录复习为主,其中“过电影”的方法可以多采用。

(3)加强营养:注重早餐的营养,考试当天早餐不要过饱,多喝水。

如果说当天考试早晨起来有点头脑不太清醒的话,可以喝一杯浓茶或者是咖啡来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现场模拟带着微笑进考场。

让那位刚才很紧张的同学演练一下,好不好?(现在,还紧张吗?)现场感受,真切体会简单微笑的魅力。

教师寄语:发放《考试焦虑自测量表》总而言之,一个良好的心态对考试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里我想对每位参加考试的同学说一句话:成绩较好的同学要相信自己的实力,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地应考;成绩较差的同学要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相信自己能创造奇迹,这样才能考好。

请记住,在勤奋努力的同时,多一点方法,多一点自信,你才会走上辉煌的成功之路。

主题班会考试心理调节2班会目的: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让学生从不良心理中解放,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期末考试,做到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活动内容:通过对一些不良心理现象的分析,掌握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

班会准备:1考前半月各个学生状态观察2近期学习情况分析和课堂作业分析3搜集有关考前成功心态调整的资料。

班会流程:导入:距离期末考试只有一周的时间了,最后一周是学习的稳步提高期,至关重要。

不少同学在这最后的复习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部分同学感到压力较大,对分数的得失心也较重,影响了后期的学习。

为使同学们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保证正常发挥,给大家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对待考试1给考试一个科学的定位考试是一种手段,学习才是目的。

考试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和所学知识,进而促进自己的学习,提高成绩的手段。

我们追求的是学科知识的全面发展,而不应是考试分数。

2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通过平时的模拟测验大家应该能从总体上把握一下自己的实力,对自己有个如实的估计。

在以后的大型考试到来时,要降低对自己过高的或不切实际的期望,把这个期望值的高度定在“跳一跳摘桃子”的位置。

避免出现因把自己“捧得高而摔得重”的现象。

3以平常心态对待考试1)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随着考试临近,大家逐渐会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紧迫感,害怕复习不全面,害怕遇到偏题难题,害怕考试时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这种紧张和担心是正常的,只要不影响睡眠饮食和学习,它们一般是无害的,随着考试的结束,这种紧张也自然会中止。

之所以说它的出现是必要的,就是因为它的出现反应了人的一种积极的应激心理,这种轻度的紧张感会使人保持警惕性,对复习和考试起到必要的督促和推动作用。

2).生活作息遵章守纪。

考试前,有同学大搞“突击战”“夜袭战”,结果这都成为名副其实的疲惫战。

大家不要因考试而打破自己原有的作息制度。

打破作息制度无疑等于打破业已形成的生物钟。

这样一方面潜意识里加剧紧张心理,另一方面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3).积极暗示,增强自信。

考试来临,同学们要减少消极暗示,如:考砸了怎么办,其他人都比自己强等等。

从心理上,增强信心,从积极暗示开始。

考试前,对着镜子墙壁闭目默念:我准备的还可以,根本用不着惊慌,怕什么呢!也可以让自己想象愉快舒适的情境和状态,生发强烈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心情越强烈,全身就会出现增力感觉。

4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境考试前同学们的心情往往躁动易怒,这时要尽量设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去接触容易引起自己生气悲伤的人和事。

同学之间各自避些嫌疑,一旦心情不好时,应尽快调节,可采用自我控制自我安慰宣泄转移找人谈心等方法。

5熟悉环境尽快适应如果考场不是在本班教室或校内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那就很有必要争取机会认真熟悉一下考场,尤其是室内摆设以及周围环境。

6单科考后不要对答案单科考试完毕,大家就不要再去管它考得好坏。

尽快走出考场,忘掉上一科考试,不要与同学对答案,在短时间内积极快速地投入下一场复习之中。

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鼓励,同时,更要学会自己鼓励自己,也就是进行自我心理暗示,逐步培养自己的积极心态。

1经常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

成功者每天都对自己说:“我行”;“我正期待着”;“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说这些话的时候最好是有声地说,请“意识”调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

经过这样的自言自语,你的心情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提高。

这样的自我暗示可以每周进行1~2次。

再比如,遇到难题花了很多时间才做出来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这么难的题目,居然被我做出来了,这么巧妙,我真不错!”遇到很简单的题目,很快做出来了,就想:“哎呀,这么简单,看来这次考试我是非考高分不可了。

”总之,要从各个方面鼓舞自己,这样,一张卷子做下来,不论难易,都能自我感觉良好。

2在想象中进行预演。

在一个安静安全的环境中将自己彻底放松,并将希望达到的目标在脑海中进行清晰细腻的预演。

比如,想象着自己考入了理想的学府,想象着自己在校园徜徉,想象着自己在研究室做实验等。

在心里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理想,我愿意为我的理想去付出去奋斗!”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人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我心理暗示不仅仅是以上直接的潜意识的沟通,还包括很多行为习惯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一些细节。

比如,走路时挺胸抬头,会觉得自己很有精神;出门的时候照照镜子整理好仪表,会对自身形象有个积极的评价;学习的时候整理好桌面,摆放好物品,让自己感到很从容很有条理;说话的时候清晰大方,让自己感到自信沉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其实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4积极的归因很多人找主观原因往往一找就是:“我自己太笨。

”“我不是学习的料。

”这种心理暗示的结果就是使你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

真正的主观原因应该是寻找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比如“我还不够努力。

”“我在做题的时候比较马虎大意。

”“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还不够多。

”这样,才能促使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发奋,而不是自暴自弃。

如果你一直成绩都不错,而是某一次考试考差了,固然需要找点主观原因来寻求改进,但是也不妨找点客观原因来鼓舞自己。

你可以告诉“我的基础知识扎实,下次我肯定会考的不错的。

”这样,才能促使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而不是自暴自弃。

三注意考前的放松与休息考前90%的心理问题,都是情绪焦虑不安造成的,因此,同学们在适当时候要听听音乐唱唱歌做做操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让心情舒展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