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一、目的和范围
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过程,确保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以降低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各部门、岗位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二、危险源辨识
1.各部门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风
险点。
2.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生产、设备、设施、仓储、运输等各个环节,确保全面
覆盖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
3.危险源辨识应采用多种方法,如头脑风暴、检查表法、LEC法等,以确保
辨识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风险评价方法
1.风险评价应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如矩阵分析法、概率风险
评估法等。
2.根据评价结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
级。
3.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风险等级评定
1.高风险: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高,且事故造成的后果严重,需要立即采取
控制措施。
2.中风险: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高,但事故造成的后果相对较轻,应采取
相应的控制措施。
3.低风险:指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低,但仍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后果,需关注
并适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风险控制措施
1.高风险: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如定期检查、维护、更换设备,加强员工
安全培训教育等。
2.中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设备巡检、定期维护保养等。
3.低风险:适当关注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等。
六、定期评估和更新
1.各部门应定期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控制措施
的有效性。
2.当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
价进行更新。
3.若发现新的危险源或原有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辨识
和评价,并调整相应的控制措施。
七、培训和教育
1.对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使其了解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
等级,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使其能够自觉遵守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积极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八、记录和报告
1.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
2.定期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情况,以及采取的控制
措施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