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二)

浅谈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二)

浅谈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二)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在此形势下,对高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
通过对多所高校的专业建设进行调研,结合当前汽车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
从具体目标和策略等角度对现阶段高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以期使本专业建设更加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得以接轨。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
一、企业新能源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目前,在一些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存在组织结构不协调、人才稀缺、人员综合
能力低等问题。

而如今能够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只有技术人才中的领
军者。

虽然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已积累了一定的人才,但由于我国该产业处
于发展的快速时期,对优秀的技术人员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因此,企业要想避
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瓶颈,在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企业重视人
才的培养战略,将促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头等
大事。

1、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我国企业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要落后于外国,企业要针对新能源发展所需
整车开发、电控技术等重要专业缺乏领军式人物这一问题,要加大新能源汽车方
面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要鼓励其进行大胆创新。

(1)、在原有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人才推荐等基础招聘渠道上,开发猎头、定向挖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微招聘等新的招聘形式,以此网罗到更多
更好的新能源人才。

(2)、重视新能源汽车人力资源研究,重点引进、重点发展,形成人才引领、帮扶制度,建设管理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类人才库,加大人力资源储备,
培养新能源汽车复合型人才。

(3)、在企业内部制定高端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
进机制,通过人才梯次引进,形成具有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及发展氛围。

对引进
的各类人才应主动为其提供各类支持,为其树立挑战性目标,利用目标管理、项
目管理等机制真正使其发挥作用。

(4)、根据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在整车研发设计、
电子电控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新型电池技术等方面制定引进高端人才计划。


了使得新能源汽车高技术人才得以与企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供需相匹配,企业可
以加大员工的经济性福利和非经济性报酬来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并且与大型人才
交流中心合作,共享优秀的人才信息。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保障企业发展的前提,应重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企业人才引进
竞争力。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和服务的制
度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制度。

企业应该转变思路,培养内部人才,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改变现有
的业务模式或流程,真正树立“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人才培养意识。

(1)、充分发挥骨干技术人员的带动作用,建立高级人才培训制度,充实
企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挑选一批骨干技术人员,派遣至新能源汽车领域知名高
校进行培训,了解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信息,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提高自身能力,以此提升企业员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2)、在规范人才制度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发现有的公司人力资源潜力,
采取“内训师”管理模式,联合职工培训大学开发公司天然气产品优势、新能源产
品规划、项目管理、开发流程、工艺流程等多项新能源专有课程。

鼓励企业培养
自己在研发、生产、维修等技术领域方面的人才,使企业在今后的长远发展中立
于不败之地。

(3)、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激发现有人才的潜力。

企业要把人才
培养当作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通过开展各类
管理及技术培训,稳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根据现有技术人才队伍诸多不足之处,制定人才发展规划,不断投
入更多的经费进行设备的更新与升级,从而构建高技术研发平台。

借助该平台开
展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使企业占据新能
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5)、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人才成长环境,采取多种科学的人才培养措施,创造一个人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广泛社会认可的良好企业氛围。

3、加强人才动态管理
所谓人才的“动态管理”,就是企业对人才的管理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是
流动的、发展的、不断调整的。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可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岗位,依据员工的绩效表现来选拔优秀的、有潜力的人才。

从而不仅可以提高员工
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而且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晋升渠道。

企业建立动态赛马机制,使更多有前途的年轻人才在这一机制下脱颖而出,大胆启用,重点栽培,合理的
配置每一位员工,做到发现人才、识别人才、任用人才。

(2)、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实行“末位淘汰制”,做到能位对应。

建立劳动
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待岗培训、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
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使员工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从而达到
大材大用,小材小用,人尽其才。

(3)、干部岗位在全公司公开竞聘。

不称职者下岗培训,再上岗后仍不能
胜任者,易岗易薪,降职使用或解聘免职,空余岗位再行招聘。

这样一来,就形
成了竞争淘汰机制,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从而促进干部职工学习业务、提高素
质的积极性。

4、完善绩效薪酬制度
科学有效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制度,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为实现新能源
汽车产业发展带来核心竞争能力。

(1)、建立岗位工作标准,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能力与业绩为导向,建立鼓励创新的人才评价机制。

(2)、运用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落实“部门经理首先是人力资源经理”的管
理理念,完善绩效管理机制,改善人才生存与发展环境。

(3)、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通过制定合理的宽带薪酬制度,并以
集团公司员工职业生涯体系为蓝本,建立新能源队伍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管理办法
与薪酬管理办法,按照不同晋升类别、不同晋级等级设置员工发展通道,充分调
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激励员工的天生优势与个人潜能,逐渐培养出一批技术骨
干及复合型人才,使其为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企业新能源人才培养改进措施应用效果验证
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改进措施,依托“建立并完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机制”
项目的推进在企业进行了初步应用。

其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人才动态管理及完善绩效薪酬制度等措施,由集团公司协助新能源公司,以
集团公司的人才招聘管理办法、员工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员工绩效管理办法、员
工职业生涯管理办法及薪酬管理办法等制度为蓝本,建立了新能源公司特有的人
才培养与管理机制。

三、高校新能源人才培养建议
依托“建立并完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机制”项目,提出的新能源人才培养改
善措施对于提高新能源人才的研发能力与整体素质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人
才培养的核心在高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招聘的人才尽快进入岗位工作。

由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在人才培养上难免出现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高校
未能及时把握企业及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不足之处。

本研究基于调查问
卷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针对高校
在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