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管理学等)英文名: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原理、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等后置课: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等学分:4学分课时:76课时(其中实验课36课时)选定教材:刘瑞武、章壮洪.会计信息系统.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课程概述: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集计算机知识、会计基础理论于一身的边缘课程,融合了数据库技术、财务软件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会计领域也不例外,各种财务软件已经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已成为或即将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工具。

由于信息技术的特点,计算机的使用对财务工作中原有的手工理论及方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得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会计方法有了相应的改变,从而使得会计工作更加简单,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全面快速准确,会计的管理职能愈发突显,会计的作用更加强大。

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已经成为每一名现代会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作为会计学专业及财务管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结合了学生已学的计算机知识及会计理论,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公司理财工作,如何合理地使用财务软件,如何完成手工系统向计算机系统的过渡,如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以及如果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系统。

规定教材共分三篇,第一篇为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篇为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第三篇为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

由于课时的限制,本课程仅撷取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所以本大纲仅以章节作为内容的分类标志。

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了解各种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原理,掌握主流财务软件中主要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掌握简单功能模块的开发原理,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学会如何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同时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内容及方法,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及维护知识,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并进一步理解原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在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课主要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原理,财务软件的设计原理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具体运用,主要通过课堂讲课教学及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例进行。

实践环节主要是上机教学,学生应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商品化财务软件,并分析软件的数据库结构,了解软件的设计原理,应备有成套企业实际数据,供学生模拟,并对学生模拟结果进行评判。

机内应预装国内较通用的至少两种财务软件供学生操作,学生通过两套软件的操作,可以了解财务软件的异同,找出软件的共同点,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及时掌握新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系统操作人员,而且还是一个优秀的维护人员,更是一个合格的系统管理员。

实验课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学生以操作财务软件为主,由于操作财务软件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无法和理论教学内容保持时间上的一致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验课中具体问题作穿插讲解,实验内容为学生利用一至两套财务软件完成从记账凭证到报表的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应配套有模拟数据。

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见附录,具体要求本大纲不作规定。

第一周不安排实验,课时全部安排为理论教学。

以后每周安排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各2课时。

实验课总学时为36学时,理论教学总时数为38学时,另2学时机动。

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系统、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熟悉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理解会计软件的含义及会计软件的组成要素;掌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的特点和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并能熟练运用信息系统理论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各种要素。

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概念一、数据和信息(一)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二)信息特征(三)信息的度量(四)知识与智慧二、系统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系统分类(二)系统特征。

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

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四、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AIS)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对组织中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

第二节会计软件一、会计软件的概念会计软件是由一套指挥计算机执行会计工作的程序代码、一个存储会计数据或信息的数据库、一系列有关设计与使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文档资料所组成,是AIS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会计软件特点:三、中国会计软件的发展第三节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与分类一、手工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特点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三、会计信息系统分类第四节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一、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会计信息系统从物理组成来看,是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会计规范、人员组成。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会计信息系统从其系统职能结构来看分为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管理职能,各由若干个职能子系统组成。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系架构指硬件、网络、软件平台和会计信息系统集成后的系统结构,常见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架构有主机系统、文件/服务器系统、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浏览器/服务器系统等。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系(一)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二)传统自动化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三)现代管理控制型会计信息系统第五节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从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其要素来看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就包括会计数据的采集、会计数据的存贮、会计数据的加工与处理、会计信息的传输、会计信息的输出五个方面。

总体来说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应该有下列基本功能模块。

本章思考题1.什么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2.什么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哪些?3.核算型会计软件一般由哪些子系统组成,试说明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有哪些要求?4.会计软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如何分类?5.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6.1.么是核算型会计信息系统,什么是管理控制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型控制型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流程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能使学生了解企业业务流程与会计流程的基本内容;掌握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流程的特点及其与手工环境下会计处理的异同;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原理和方法,熟悉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技术;并能使用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工具对系统流程进行简要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业务流程概述一、企业业务流程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概念二、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的类型、符号、画法、示例第二节会计业务流程分析一、销售/收款业务流程分析介绍并分析了销售及收款业务流程二、采购/付款业务流程分析介绍并分析了采购及付款业务流程第三节手工与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基本业务流程的比较一、IT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流程介绍了计算机环境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二、手工会计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异同将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与手工环境下进行比较第四节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概述一、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介绍软件工程产生的背景二、软件工程的方法学体系介绍软件工程的方法学体系三、会计信息系统规划会计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工具、方法、原则。

四、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工具、方法、原则。

五、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工具、方法、原则。

思考题:1.分析手工环境下与IT环境下会计核算方法的异同。

2.简述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成果。

3.简述业务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4.说明数据字典的含义和功能。

5.会计信息系统代码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是什么?6.业务流程图有哪些用途?7.I/O设计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第三章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能使学生了解ERP的发展历程;熟悉MRP、MRP II、ERP等基本概念;了解常用ERP软件的功能模块;理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的关系及ERP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并能理解中外ERP软件产品在设计理念和模块功能上的差异。

教学内容:第一节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概述一、管理需求与信息技术推动ERP的发展介绍ERP发展的背景、MRP、MRP II等概念二、ERP系统集成AIS介绍在ERP系统中集成会计信息系统第二节ERP与AIS的数据源分析一、ERP与AIS中的数据介绍了ERP与AIS中的数据二、不同数据源特点及归一化处理介绍了数据库常用模型第三节常用ERP软件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分析一、SAP与用友U8会计模块差异分析比较SAP与用友软件的会计模块二、中外ERP软件比较分析从财务会计、资金管理、管理会计三个方面就中外ERP软件在财务与业务集成功能上进行比较分析思考题:1.MRP和MRP II的含义是什么?区别在哪里?2.什么是ERP?3.未来的ERP将有什么特点?是否会出现ERP III、ERP IV……?4.ERP与AIS有什么关系?5.常用ERP软件具备哪些功能模块?6.试比较中外ERP产品在设计理念及功能模块上的异同点。

第四章账务处理子系统课时分配:14课时(不含上机练习)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核心子系统——账务处理(总账)子系统的特点和目标,分析了账务处理流程、数据文件结构以及科目编码方案,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总账子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等模块的基本原理及功能。

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总账子系统的基本功能及数据处理步骤,掌握总账子系统的初始设置,掌握会计编码的设计;了解出纳管理; 掌握辅助核算。

本章内容和实验内容密切相关,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即为商业软件的总账子系统。

所以讲课内容应和实验内容紧密关联。

教学内容:第一节账务处理系统概述一、总账子系统的定义及边界介绍总账子系统的核算范围二、总账子系统的特点规范性强,一致性好;综合性强,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控制要求严格,正确性要求高三、总账子系统的目标及时、准确地输入;高效、正确地进行数据处理;随时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实现会计数据的及时传递和数据共享第二节总账子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一、手工账务处理介绍手工账务处理流程及存在的缺陷二、计算机账务处理流程介绍计算机账务处理的数据流程三、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异同四、账务处理系统的主要流程控制控制要点应用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第三节会计科目编码及主要数据文件一、会计科目编码设计包括科目编码设计的意义、设计方法(顺序码、位数编码、分组码)、设计原则(统一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简短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及会计科目编码体系的设计二、主要数据文件设计主要介绍科目余额及发生额文件以及凭证文件的数据结构及存取处理的特点第四节总账子系统的初始设置一、设置账簿二、人员权限设置权限设置的意义;权限设置模块的功能三、科目设置科目设置的基本内容(科目名称、科目类型、科目属性);科目编码方案四、凭证类别设置五、录入余额六、汇率管理七、结算方式设置八、辅助核算设置第五节凭证管理及其操作一、凭证录入凭证录入的主要内容;辅助核算及管理数据的录入二、凭证修改介绍“无痕迹”修改及“有痕迹”修改三、凭证审核凭证审核的目的和功能;凭证审核的方法;凭证审核模块应具备的控制功能四、记账记账工作的方式;记账处理过程第六节出纳管理一、日记账和资金日报表二、支票管理支票管理的作用;支票管理的步骤三、余额调节表初始化即自动对账功能的初始化四、获取或录入银行对账单手工录入;自动获取五、银行对账包括自动对账及手工对账六、输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第七节期末处理及其操作一、自动转账自动转账凭证的设置及自动转账凭证的生成二、期末对账及结账期末对账的作用及要求;结账的功能及结账前应做的检查工作第五章应收应付款管理系统课时分配:4课时教学目标:理解应收款管理系统基本原理和功能结构,了解应收款管理系统参数和初始化设置,掌握应收款管理系统基本操作流程以及日常发生业务包括各种赊销等欠款业务、收款业务的具体处理方法,熟悉发生坏账、坏账收回等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熟练掌握期末应收款各种帐表查询与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