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了解球的弹跳高低与气的关系,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2、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乐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皮球或者汽球,充气筒活动过程:一、活动开始。
(幼儿玩球、引起积极探索的兴趣。
)1、幼儿玩拍球游戏。
老师:小朋友们好,前几天啊老师看到一些小朋友在玩皮球,在玩的过程中呢他们就吵起来了,因为他们在比一比谁拍的气球更高,那今天老师要请我们班上的两个小朋友来拍皮球,大家看看谁拍的小皮球跳得高。
2、说说自己的小皮球。
老师:我们来说说谁的更高啊?你的小皮球能拍起来吗?为什么你的气球拍不起来?(幼儿思考并回答)老师: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为什么有的气球拍不起来吧!二、基本部分。
1、幼儿和老师一起给没气的皮球打气。
(不要打得太足)。
幼儿拿皮球,老师给皮球打气,鼓励幼儿听一听充气的声音。
老师:刚刚我们往皮球里打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气呢?2、幼儿再次拍球,验证自己想出的办法并再次发现问题。
老师:皮球拍起来了吗?(充好了气的就可以拍起来,而没有充好气的就不能拍起来)老师:我们刚才用的方法正确吗?你们觉得皮球跳的高吗?(让幼儿先观看没有充多少的气的皮球体会一下跳的高吗?而充的比较足的皮球跳的高,为什么呢?)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怎么办?3、幼儿和老师再次给皮球充气,幼儿检查是否给皮球充足气。
老师:请你们检查一下皮球有没有充足气。
幼儿再次玩球,感受充足气的皮球能够弹跳的很高的现象。
三、活动结束。
老师:好啦,那请刚刚那两个小朋友再来拍拍小皮球吧,哇,他们拍的都很高了呢,原来啊,充满了气的皮球就能拍的更高,希望小朋友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不要争抢也不要生气,大家都要动脑筋要相互交换玩具好吗。
活动反思:将科学现象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
让每位幼儿都能动手操作。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去感知、去探索,对幼儿有意识地加以启发与引导,以学习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发现,借助这种隐性示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在已知的生活经验中提炼解决的方法,并进行验证,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活动目标1、尝试用小木棒顶起橡皮泥的方法,发现“三只脚”具有稳定性。
2、了解三角架物体的特征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学具:小木棒、橡皮泥;教具: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探索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出示小木棒、橡皮泥,引导幼儿认识实验材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今天要请小朋友用这两样东西来玩一个新的游戏,想不想玩?看看小朋友能不能用这些小木棒将橡皮泥顶起来,稳稳的站在桌子上。
每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几根小木棒来把它撑起来的”(幼儿自由尝试用多根小木棒把橡皮泥撑起来)2、提问:“你成功了吗?你是用几根小木棒把橡皮泥顶起来的?是怎么做的呢?”个别幼儿上来展示。
(并做好记录)3、让幼儿知道要让小木棒稳稳地站在桌上,它的上面必须靠靠拢,下面分分开,方向不一样,而且高度一样。
二、提高要求,引导幼儿再次进行探索1、师:“刚才小朋友们用了不同数量的小木棒将橡皮泥撑了起来,这次要请小朋友用比三少的小木棒,看看能不能把橡皮泥顶起来。
”2、提问:你们用两根棒把橡皮泥顶起来了吗?”“为什么顶不起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小木棒必须用三根才能顶起橡皮泥。
)3、小结:小朋友都用小木棒把橡皮泥顶起来了,我们发现了只用三根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站起来。
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你们觉得这样的架子可以叫什么名字。
(引导幼儿给架子起名字——三角架。
)我们把小木棒围绕一个中心点,把小木棒的下面分分开,围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把它撑起来。
三、介绍各种“三角架”1、提问:“你们见过三脚架吗?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2、请幼儿欣赏各种三角架的图片(衣架、照相机架、画架、多层三脚架、架子鼓,教师简单介绍这几种三角架的用途)四、课后延伸请幼儿放学后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活动目标:1、愿意主动参与探索实验活动,体会探索菠菜的乐趣。
2、了解菠菜叶的组成、叶子里面含叶绿素及其作用,学习用正确方法操作实验发现菠菜叶里面的秘密(叶绿素)。
3、能运用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方法探索菠菜叶(叶柄、叶脉、叶肉)的构成。
活动重难点:叶绿素操作实验,把菠菜叶撕得非常小,与酒精搅拌融合产生叶绿素。
活动准备:1、菠菜叶、酒精杯、棉签、白纸幼儿人手一份。
2、菠菜叶结构图。
活动过程:1、实物导入:“菠菜”,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见过吗?它是一种蔬菜叫——菠菜。
2、谈话引出“闯关游戏”。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勇敢的小朋友。
那你们想接受挑战玩闯难的游戏吗?今天的闯关就和菠菜有关。
3、闯关游戏第一关——感知叶子的结构。
(1)给每一位幼儿分发一片菠菜叶,引导幼儿发现叶子的结构。
师:第一关就请你们用火眼金睛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菠菜叶身上有什么?(2)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3)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
(4)教师出示挂图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并进行小结。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说得也很好,可以拿在手上,连着叶的小柄叫“叶柄”。
摸上去软软的,就象我们人身上的肉一样,叫叶肉。
还有中间的小小的“小经”叫“叶脉”。
4、闯关游戏第二关——探索树叶里面的秘密。
师:我们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树叶有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组成的,下面我们加大难度,挑战第二关。
请你们来猜猜看,菠菜叶里面会藏着什么秘密呢?(1)介绍材料。
师:我需要一个好朋友的帮助(拿出酒精)小朋友猜猜看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给所有小朋友闻闻(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闻)。
(2)讲解做法与要求:首先要把菠菜撕的非常非常小、然后放到杯子里面,再加入酒精然后用棉签搅拌30圈。
(3)教师操作实验,幼儿仔细观察大胆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酒精的帮助把菠菜叶里面的秘密找了出来,杯子中这些绿色的汁,它就是叶绿素,叶绿素的本领很大,它能够制造出氧气,让人们呼吸;还可以帮助我们净化环境,给我们带来好心情。
(5)幼儿操作实验。
重点指导:叶子要适量,撕得非常小后,再倒入酒精。
引导幼儿和同伴观察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5、叶绿素作画,评价及欣赏作品。
(1)教师引导幼儿用叶绿素作画。
师:这些叶绿素还可以用来画画。
我们一起用棉签来画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吧!(2)师幼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欣赏。
活动延伸:请幼儿找找生活中的叶子是不是也由叶柄、叶脉、叶肉三部分构成。
不同的叶子里面是不是也有叶绿素?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设计意图螺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无论是小朋友的玩具,还是家中的家用电器,或者是汽车、自行车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中班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螺栓和螺帽这种拧拧转转的物体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拧拧看”这一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目标1.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螺丝,了解螺丝的作用。
2.学会为螺丝和螺帽配对,探索螺丝的拧法。
3.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获得的成功。
活动准备1.各种型号、材料(铁制和塑料)的螺丝,螺丝组合玩具。
2.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颈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
活动过程手指游戏“小白兔”,活动小手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
师幼一起边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评析:让幼儿充分活动小手,为后面的拧螺丝环节做准备。
)游戏导入,引出主角1.激趣:玩具车坏了,谁来帮忙修一下?2.提问:玩具车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出示螺丝)3.小结:从孔里穿进去再拧起来,拧拧紧就能把汽车装好,螺丝的本领真大。
(评析: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请幼儿来当修理工,把汽车零件通过螺丝连接。
变成一辆消防车,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螺丝。
)动手操作,深入探索1.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见过这些螺丝吗,在哪儿见过,请你比一比,这些螺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再拧一拧,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能分开的和不能分开的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2.幼儿操作。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螺丝能拧开吗?分开放,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3.交流操作结果。
师:发现了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能拧开吗?拧开后变成了几部分?4.小结:原来螺丝由螺栓和螺帽组成,螺栓上和螺帽里都有螺纹。
张大嘴巴的是螺帽,它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
螺栓和螺帽能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索:首先,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螺丝;其次,比一比,发现、认识螺丝的外形特征,拧一拧分一分,知道螺丝的主要结构;最后,通过集体交流分享操作结果,统一认识,建构新知识。
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本次活动中幼儿与操作材料的首次互动,操作任务简单明了,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快乐。
)5.螺栓螺帽配对找朋友。
(1)提问:螺帽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能把它们连在一起吗?看谁找得又对又多。
(2)幼儿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提问: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成功了吗?成功了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找到好朋友的?(3)小结:粗螺栓配大螺帽、细螺栓配小螺帽,拧在一起不大不小正合适。
(评析:这是本活动的难点。
通过与操作材料互动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操作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螺帽与螺栓匹配的方法。
在孩子们不断地探索中,将整个活动引向高潮。
)联系实践,感悟提升1.介绍自己找到的螺丝物品。
(1)提问:你们回家找到哪些地方用到了螺丝?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地方的螺丝是干什么用的?(2)小结:螺丝虽然小,但是很有用,像外面的吊车,如果少了螺丝就很危险,小椅子少了螺丝,我们就坐不成了。
2.玩螺丝组合玩具。
(1)交代操作要求。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架小飞机或小汽车,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展示作品。
师:你们完成了吗?你们是怎么合作的?(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不仅亲身感受到了螺丝作为连接好帮手的方便、牢固,而且还体验到了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