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电影赏析之情与法的碰撞
在学术界一直又有一种争论,叫做: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似乎是一个没有胜负的辩论。
在法律审判当中往往也会遇到这种两难的境况,譬如:情与法。
到底是要以法律为准绳,还是以人情为根本?这个问题不断敲打着法官与世人。
在本学期看过的法律电影中,情与法的冲突也格外的严重。
有些问题,如果只是从我们普通人的情感来判断非常容易,因为那种情况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法官的眼中却是不容许的,是法律绝对要惩罚的,但这种判决又会使人厌恶、令人含冤、世人叫屈。
所以到底法律的严格执行是真的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还是令人厌烦呢?到底法律的做法合不合理,对与不对呢?恐怕这种问题没人能简单解答,因为在有些时候他就像鸡与蛋谁先谁后的问题一样。
本学期的法律电影赏析看的影片有《审死官》、《东京审判》、《费城故事》、《失控陪审团》、《刮痧》。
每部影片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讲述着自己的法律故事,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反映了情与法的问题,反映了情与法的冲突。
尤其是《审死官》与《刮痧》在这个问题上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展现了这个问题。
《审死官》为我们展示了官吏的昏庸,群众的无知,宋仁杰的机智,还有其滔滔不绝的辩才。
看过之后细细品味,才发现它留给我最深印象不是它的讽刺而是它所揭露的社会中丑陋的现象——法律的尊严已被遗忘,还有其恶果。
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由此可见,法律的尊严不可侵犯。
《审死官》出现在清末,当时官僚腐败,法律被践踏。
其结果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然而世间没有完美的法律。
无论是因时代进步,还是因观念更新,总有一些法律条款变的不近人情。
但人间有情有爱。
只要有颗正义的心,人间处处都是温暖的。
结合现实,我们发现德治与法制同等重要。
古人云:“法施与已然之后,礼施与未然之前”一针见血指出只有德治与法制相辅相承,社会才能稳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因此,法律尊严必须维护。
在宋世杰卫夫人打官司的时候,他可以说打死人的一方是无罪的,因为在他的法律逻辑里,那种做法是完全可以说得通的;而在常人看来明显受害的一方却要无辜承担法律责任,因为同样在他的逻辑里法律是批判的。
因此到底法律是好是坏,是为好人伸冤还是为坏人脱罪就不得而知了。
情与法有时是冲突的。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法律的应用并不是都是如人所愿的。
有时是让人苦恼的。
就如《刮痧》里那样。
《刮痧》是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冲突的电影,讲述了祖孙三代的真挚亲情,本人非常喜欢里面的爷爷,非常朴实的一个中国老人,来美国陪伴儿子一家三口,因为不会讲英语看不懂药瓶上的说明,孙子肚子不舒服,就给他用了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刮痧,刮痧后身体所表现出来的迹象就是一道道的瘀痕,被美国人认定为是在虐待孩子,引发了一场父子被迫不能相见的悲伤剧情,只因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里面的一些语言、行为上的分歧。
在中国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一些言行,被美国人疑惑不理解,分离的痛苦,被社会法制的约束,无法正常沟通的中西方文化,站在每个角度都不是错的,在看对方的角度上,对方又好像都是错的,无法消除的冲突,尤其是原告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扭曲解读,让人有上去出他一巴掌的冲动。
两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对
事物解读的不同,让事情进一步恶化,其实当他们真正的去了解了中国文化,他们最终会知道的。
于是就有了这个剧情,大同的老板兼朋友亲身去感受中国传统,融合到中国的文化中亲身体会时,他发现原来刮痧被中国认同的正确治疗方法,不是伤害身体的,当了解之后这种冲突是可以化解的。
观看此片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忍不住泪如雨下。
这种情令人感动。
同样爷爷爱自己的孙子,希望他好;父亲爱自己的儿子,希望他好,并且尽力做好丢对方与有利的事情,但百般的呵护终究还是要受到所谓的公理、公平、正义的制裁。
到底是谁做错了?到底错在哪里?为什么既然大家都怀着一颗希望对方好的心情,却还是产生这种不可调和的纠葛?问题很多,答案却令人困惑,无人能够解答,所以我们还是接着这样纠结的走下去。
或许,情与法的冲突,本来就是无法如人所愿的相互弥补、相辅相成工作的,有但人们又无法找到更好的办法去解决这种问题。
但无论怎样,法律仍然是需要遵守与维护的,但内心的情感也是必须要顺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