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澎湃.(pài) 妥贴毛骨悚.然(sǒng) 语无轮次B.呜咽.(yān) 烦燥酣.然入梦(hān) 千钧重负C.矜.持(jīn) 斑斓屏.息凝神(bǐng) 大庭广众D.诘.问(jié) 闲瑕深恶.痛绝(è) 家喻户晓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今年校庆,同学们都以敬佩的目光和崇敬的心情注视着那些大名鼎鼎的校友。

B.大家都应该从这次国庆大假出现的交通安全事故中汲取教训,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C.小李现在还没到,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

D.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工商行政部门在这次打假行动中,共没收了三卡车假货,从假百货到假食品无所不有,令人叹为观止....。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坷德》等,《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B.鲁迅,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回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2分)(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

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

②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

③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

④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⑤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

A. ③④②①⑤B. ③①④②⑤C. ④③①②⑤D. ⑤②①③④6.综合性学习。

(5分)七年级某班开展“做好防护,远离病毒”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王思远小组收集到几则标语。

如何评价疫情期间的这类硬核标语?请你代王思远同学写一段50字左右的交流发言稿。

(3分)☆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东逛西逛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2)李强小组负责校园大扫除。

下面是李强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的一张借条,请提出两点修改建议。

(2分)①借条②今借到校总务处扫帚36把,铁锹12把,水桶8个。

③此致敬礼④七(1)班班委会⑤2020年6月18日(2)不妥当一(只填序号);修改建议: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修改建议: .7.诗文默写。

(8分,每空1分)(1)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3)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4)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诗句是“ _______ __ , ______ 。

”二、阅读与探究(共47分)(一)古诗赏析(5分)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下面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是一首写暮春的诗歌。

B.这首诗描写了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景物,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情感。

C.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间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D.诗人对“杨花榆荚”的调侃,并不是为了赞许,只是为了表达厌恶之情。

9.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3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0.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释.担而立释:放下B. 但微颔.之颔:下巴C. 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D. 徐.以杓酌油沥之徐:慢慢地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以.我酌油知之以.刀劈粮首B.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蒙乃.始乱学C.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结友而.别入D. 康肃笑而遣之.久之.,目似暝,意暇甚12.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中陈康肃公射箭和卖油翁沥油这两件事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

B. “睨之”、“但微领之”,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

C.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康肃公的傲慢无礼。

D. 本文通过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描写,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14.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的道理。

(2分)(三)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15分)这时是早晨十点。

太阳光在相当倾斜的角度下,投射在水波面上,光线由于曲折作用,像通过三梭镜一样被分解,海底的花、石、植物、介壳、珊瑚类动物,一接触被分解的光线,在边缘上显现出太阳分光的七种不同颜色。

这种所有浓淡颜色的错综交结,真正是一架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色缤纷的万花筒,总之,它就是十分讲究的水彩画家的一整套颜色!看来实在是神奇,实在是眼福!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所有的新奇感觉告诉康塞尔呢!怎样才能跟他一齐发出赞叹呢!我怎样才能跟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一样,利用一种约定的记号来传达我的思想呢!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我只好自己对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虽然我知道,说这些空话消耗的空气恐怕比预定的要多些。

对着这灿烂的美景,康塞尔跟我一样惊奇地欣赏。

显然,这个守本分的人,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地分类。

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

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布置成一片花地;再镶上结了天蓝丝绦领子的红花石疣,散在沙间像星宿一般的海星,满是小虫的海盘车,这一切真像水中仙女手绣的精美花边。

朵朵的花彩因我们走路时所引起的最轻微的波动而摆动起来。

把成千成万散布在地上的软体动物的美丽品种,环纹海扇,海槌鱼,当那贝——真正会跳跃的贝,洼形贝,朱红胄,像天使翅膀一般的袖形贝,叶纹贝,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无穷无尽的海洋生物,践踏在我的脚底下,我心中实在难受,实在惋惜。

但是我们不得不走,我们继续前进,在我们头上是成群结队的管状水母,它们伸出它们的天蓝色触须,一连串的飘在水中。

还有月形水母,它那带乳白色或淡玫瑰红的伞,套了天蓝色框子,给我们遮住了阳光。

在黑暗中,更有发亮的半球形水母,为我们发出磷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15.《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的“海洋三部曲”之一,“海洋三部曲”的另两部作品是《》《》。

(3分)16.选段中的“我”是谁?(1分)所描写的景色是前往哪里所见?(1分)在那里最后他们遇到了什么危险? (1分)17.选段内容体现了康塞尔什么特点?(1分)联系原著,请你写出康塞尔另外一个显著特点,并结合事例简要说明。

(2分)18.请根据《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6分)(四)现代文阅读(15分)行走着阅读包利民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

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

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④。

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

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

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

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

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

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

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

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

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

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

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⑨。

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

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

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⑪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

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⑫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

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⑬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

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