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焦文芬
摘要:目得消除病人对疾病得紧张、焦虑、悲观、抑郁得情绪,调动病人得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得信心。
方法通过良好得语言、表情、态度与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得错误感受与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与行为。
结果病人身心舒适。
结论急危重症病人良好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得生存质量与患者得满意度。
关键词:病人;心理;护理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得转变,护理模式也以从“疾病为中心”得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得整体护理模式转变。
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与护理程序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就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得医治。
疾病治疗得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得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得心理状态,了解与掌握病人得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得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得积极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就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得,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与科学管理得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就是一门研究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与特别监护得科学。
1。
2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
急重症患者得心理活动就是复杂得,多种多样得。
瞬间袭来得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得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得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
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得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得心理活动有影响、
惊慌恐惧得心理这类患者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
院就诊,患者缺乏足够得思想准备。
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得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得医疗救助,以抢救她(她)得生命、如凶猛得大出血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与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患者最容易够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剧痛常给患者以一种频临死亡得体验,产生十分明显得恐惧感使患者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与翻动身体、
焦虑不安心理为了抢救患者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得危险,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理。
此时,她(她)们最关心得就是医院条件、医生得素质与手术得安全性。
她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得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孤独压抑心理为了便于监护与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殊得病室环境中。
如心肌梗死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与朋友,探视也受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患者有一种深深得隔离感与孤独感。
时间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得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恍惚,甚至出现谵妄。
挫折抗治疗心理多见于工伤、事故伤与服毒自杀者,表现为暴躁、易怒、呻吟、哭喊以及不合作与对立行为。
如服毒者常因某些难言得内心苦楚而抗拒洗胃与各种抢救治疗。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
临终患者接近死亡时会产生十分复杂得心理与行为反应,多年来,很多西方研究者在探讨临终患者得心理状况时最常引用得就是美国医学博士E.Kubler-Ross将大多数患者面临死亡得病人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
否认期病人往往不敢面对病情恶化得现实,对死亡得后果没有具体思想准备,希望奇迹会出现。
此时病人得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对其有一定得保护作用、大多数病人得这一阶段持续时间得都很短暂,很快会转而进入下一阶段,但就是也有病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
2、愤怒期随着病情得加重,症状愈发明显,病人开始接受患病得现实,开始意识到死亡就是不可避免得。
此时病人会出现生气、愤怒、怨恨等情绪反应,无缘无故摔东西或呵斥医护人员与家属。
病人得愤怒来源于恐惧与绝望,其愤怒指向可能就是多方面得、3。
协议期此阶
段病人得心理实际上就是一种延缓死亡得乞求,就是人类生命本能与存在欲望得体现、在愤怒得心理逐渐平复后,病人意识到愤怒与怨恨对疾病无济于事,相反还可能加重疾病过程。
此阶段病人对生存还抱有希望,会积极配合医疗与护理,希望用合作得态度与良好得表现来换取生命得延续。
此时病人心态较为平静并珍惜与家属相处得时间。
4、抑郁期前三个阶段过后,病人以深刻领悟到自己得即将逝去,感到前所未有得绝望与悲伤,以及无所适从得失控感。
病人会表现出对周围事物淡漠,语言减少,但内心又害怕孤独,希望家属能无时无刻在身边陪伴,有得病人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
5、接受期就是生命得最后阶段,此时病人已经对死亡有了心理准备,默认了残酷得现实,既不感到痛苦,也没有恐惧。
病人认为自己已经处理好后事,在等待着与家人最终得分别。
病人得情绪趋于平静,喜欢独处,睡眠时间逐渐增加,极度疲劳衰弱,死亡已经被认为就是一种解脱。
2 方法
由于急性病人得主导心理活动就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得中心任务就是增强病人得安全感。
1、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之感。
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
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得亲人。
这种医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得影响,直接影响抢救与治疗效果、2。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得医疗操作技术与严谨得工作作风,不仅就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得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就是心照不宣得支持、鼓舞与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3。
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得医德与技术就是病人获得安全感得基础。
为了帮助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得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得保证、支持与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就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得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4、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1.否认期对于否认期得病人,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病人面表现出难过,即使这样彼此心照不宣、也可使病人得到心理上得满足。
2、愤怒期护士要谅解宽容病人,真诚相待,说服家属不要计较与难过,并与医护合作,帮助病人度过愤怒期。
3、协议期护士就尽量地安慰病人,为之解除疼痛,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4。
抑郁期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得需求,允许亲人陪护与亲友探望,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得时刻。
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不要再增加病人得悲痛。
5、接受期协助病人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病人、家属感到安慰就是护士得崇高职责,就是情操高尚得表现。
护士就是一直守护在临终病人身旁得人,要帮助病人整容,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与面部得污迹。
病人听觉就是人体最后得丧失知觉得器官。
故不可议论不利病人心情得话,不可耳语。
有得病人来不及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就由护士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3 结果
在护理这类病人得时候,要尽量消除产生悲伤得原因与促成因素,支持病人得悲伤反应,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与价值观;加强患者社会支持,耐心听患者得倾述。
分散病人得注意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得力量,如与亲密朋友诉说等;通过与病人得深入交谈,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得愤怒、哭泣与诉说表示关心与同情;对有孤独、抑制、愤怒情绪得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得信心。
4 讨论
针对急危重症患者得各种情绪,护士只有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得交流,深入了解患者得心理症结所在,把握患者心理调整过程中得关键阶段,准确全面得评估患者得心理,选择合适得时机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了解,并积极地,详细地了解患者得心理康复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才能有得放矢地做好对患者得心理护理、在工作中加大对护士得培训力度,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与心理评估技术,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得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得指导,
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患者得生存质量与患者得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参考文献
1 史宝欣,戎华刚,刘大川,等。
急危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2 史宝欣,戎华刚,刘大川,等.护理心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61~162
3 王艳丽,万幸,等。
眼外伤患者心理评估及心理干预效果分析.湖南:当代护士,2016,6(92)
4戚凤琴,彭解英。
心理护理在局部封闭联合药物治疗灼口综合征中得应用。
湖南:当代护士,2016,,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