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河

渭河

渭河(Weihe River)渭河俗称“禹河”,是黄河右岸第一大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西南海拔3495米的鸟鼠山北侧,源头海拔1383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的渭源、武山、甘谷、天水市北道区四县区后,于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进入陕西省,东西横贯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和渭南五市(区),在潼关县港口镇注入黄河。

关于渭河的源头,《水经注》和《山海经》都有详细记述。

《水经注》记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

山在鸟鼠山西北。

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

”《图解山海经》记载:“鸟鼠同山,山中有鸟鼠同穴,鸟的名字叫,鼠的名字叫鼵,它们穿凿地面数尺深,鼠在里边,鸟在外边,二兽和睦相处。

……渭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流入黄河。

”1、概述流域范围渭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地理位置在东经106°18′-110°37′,北纬33°42′-37°20′之间。

北为黄土高原,南为秦岭山区,干流全长818公里。

流域涉及甘肃省的定西市、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陕西省的宝鸡市、杨凌区、咸阳市、西安市和渭南市共三省(区)10个地区84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134934平方公里。

其中甘肃占﹪、宁夏占﹪、陕西占﹪。

渭河按河流形态可分为三段,宝鸡峡大坝以上为上游,河长430公里,河道狭窄,河谷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宝鸡峡至咸阳铁路桥段为中游,河长180公里,河道较宽,多沙洲,水流分散;咸阳至入黄口为下游,河长208公里,比降较小,水流较缓,河道泥沙淤积。

渭河在陕西境内干流长公里,流域面积67100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

地形地貌渭河流域地形为西高东低,西部最高处海拔 3495米,自西向东地势逐渐变缓,河谷变宽,汇入黄河口的高程与最高处高程相差 3000多米。

主要山脉北有六盘山、陇山、子午岭、黄龙山;南有秦岭,最高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

地貌主要有黄土丘陵区、黄土塬区、土石山区、黄土阶地区、河谷冲积平原区等。

渭河上游主要为黄土丘陵区,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70% 以上,海拔 1200米-2400米;河谷川道地区面积约占10% ,海拔 900米-1700米。

渭河中下游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海拔900米-2000米;中部为经黄土沉积和渭河干支流冲积而成的河谷冲积平原区—关中盆地;南部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海拔 2000米以上高山。

其间北岸加入泾河和北洛河两大支流,其中,泾河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为黄土高塬沟壑区。

东部子午岭是泾河和北洛河的分水岭,有茂密的次生天然林;西部和西南部为六盘山、关山地区,植被良好;北洛河上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游两侧分水岭为子午岭林区和黄龙山林区,中部为黄土塬区,下游进入关中地区,为黄土阶地与冲积平原区。

河流水系渭河支流众多,呈不对称羽状分布,右岸支流较多,较大支流集中在左岸。

流域面积在10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4 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76条。

其中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左岸有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泾河、北洛河;右岸有榜沙河、大南河、石头河、黑河、涝峪河、沣河、灞河等。

左岸支流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源远流长,比降较小,含沙量大,干流长多在百公里以上。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河长公里,流域面积45421 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北洛河为渭河第二大支流,河长 680公里,流域面积 26985 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

右岸支流均发源于秦岭山区,大都水清、源短、流急,较长的黑河125公里,灞河104公里,其余皆不足百公里。

渭河在陕西境内年均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支流有13条,自西向东,右岸依次有清姜河、石头河、汤峪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7条河;左岸有通关河、千河、漆水河、泾河、石川河、北洛河6条河。

气候水文1.4.1气候渭河流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西风,夏季炎热,多东南风,春秋气候温和多东风,年平均风速秒米,最大风速20-25秒米。

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由东向西沿渭河向两侧呈递减趋势。

年日照时数2000-2500小时,年积温(≥10℃)4000-4450℃.无霜期155-219天,早霜始于10月上中旬,晚霜终于3月下旬到5月上旬。

1.4.2降水与蒸发流域处于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572毫米( 1956 年-2000 年系列,下同),其中陕西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山区多而盆地河谷少。

降水高值区的秦岭山区降水量达到 800毫米以上,西部太白山、东部华山山区达到 900毫米以上,而渭北地区平均 54l毫米,局部地区不足 400毫米。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月降水量多发生在 7 、 8 月份,最小月降水量多发生在12 、1月份, 7 月 - 10 月降水量占年降水总量的 60% 左右。

流域内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660 毫米-1600毫米,年内最小蒸发量多发生在 12 月份,最大蒸发量多发生在 6、7 月份, 7-10 月份蒸发量占年蒸发量的 46% -58% 。

流域内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500毫米左右,高山区小于平原区,秦岭山区小于 400毫米,关中平原大于 500毫米。

1.4.3径流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占黄河流域径流量535亿立方米的%,其中陕西省境内亿立方米。

渭河干流上游林家村站以上亿立方米,中游咸阳站以上亿立方米,下游华县站以上亿立方米。

径流的特点:一是河川径流地区分布不均匀,渭河右岸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 48% 以上,而流域面积仅占渭河流域面积的 20% 。

右岸径流系数平均,是左岸的 3 倍左右。

二是年际变化大,最大年径流量 218 亿立方米( 1964 年),是最小年径流量 43 亿立方米( 1995 年)的 5 倍以上。

三是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 7 月-10月来水量约占全年的60% ,其中 8 月份来水量最多,一般占全年的14%-25% ; 1 月份来水量最少,一般仅占全年的 % % 。

1.4.4水资源总量全流域天然年均径流量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扣除二者之间重复量后,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其中天然径流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不重复量亿立方米。

75% 偏枯水年份和 95% 枯水年份水资源总量分别为亿立方米和亿立方米。

1.4.5泥沙流域多年平均天然来沙量亿吨,其中泾河亿吨,北洛河亿吨,干流咸阳站以上亿吨。

由于水土保持作用以及降雨条件的变化, 1970 年- 2000 年系列渭河流域多年平均来沙量为亿吨,其中泾河亿吨,北洛河亿吨,干流林家村站亿吨。

由于泾河和渭河含沙量不同,历史上就有泾浊渭清之说。

“泾渭分明”这一家喻户晓的成语指的就是在泾渭两河交汇处,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且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

渭河流域泥沙的主要特点有:(1)输沙量大、含沙量高。

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每平方公里3000吨-7000吨,含沙量每立方米50公斤,中值粒径毫米。

1956年-2000年多年平均实测入黄泥沙亿吨,占黄河流域的35%,其中20世纪90年代年均入黄泥沙亿吨,含沙量达每立方米77公斤。

(2)水沙异源。

渭河径流主要来源于右岸,而泥沙主要来自左岸,尤其是泾河和北洛河,分别占渭河来沙量的% 和%。

(3)来沙量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渭河泥沙量主要来自泾河、北洛河和渭河上游。

(4)来沙量年内分配相对集中,其中,5月-10月来沙量占年来沙量的 75% 。

1.4.6水旱灾害流域内主要自然灾害是旱灾。

关中有“三年一小旱,十年一大旱”之说。

干旱的主要特征:一是灾害频次多。

据历史资料统计,隋仁寿元年(601年)至1990年的1390年间,关中地区共发生旱灾744次,相当于两年一遇,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

二是季节性强。

关中地区以春夏连旱居多,其东部地区夏旱居多,也有早春旱危害,西部夏旱轻于东部,也是主要危害。

三是干旱危害持续时间长,连旱几年屡有发生。

关中地区连旱的时间最长者达9年,发生在明崇祯六年至十四年(1633-1641年),在历史上十分罕见。

洪水主要来源于渭河干流咸阳以上的泾河和南山支流。

渭河流域洪水具有暴涨暴落、洪峰高、含沙量大的特点。

每年 7-9 月为暴雨季节,来水量约占年水量的 60% 。

历史上渭河曾发生过多次大洪水, 1898 年,渭河咸阳段发生特大洪水,咸阳、华县洪峰流量分别为 11500立方米/秒、11600立方米/秒;1933年,渭河林家站洪峰流量 5850立方米/秒;华县洪峰流量 8340立方米/秒;1981 年 8 月华县站发生了5380立方米/秒的洪水。

进入20世纪 90 年代以后,洪水特性发生了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洪水次数减少、发生时间更加集中;由于河床淤积,同流量水位上升、漫滩几率增大、漫滩洪水传播时间延长等。

1.4.7水质流域天然水质主要受气候、降雨径流、土壤植被和地质地貌等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地区水质良好。

渭河干流矿化度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但在泾河汇入渭河后,矿化度又升高,矿化度在 500毫克/升-700毫克/升之间,属软水和中等硬度水。

部分山区和干旱区有微咸水和高氟水。

流域水质污染严重。

2000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亿吨,其中干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亿吨,COD入河量万吨,主要集中在天水、宝鸡、咸阳和西安等沿岸城市,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一倍。

在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重要河段公里的评价河段中,全年Ⅰ、Ⅱ类水质河段占总评价河长的﹪,Ⅲ类水质河长占﹪,Ⅳ水质河长占﹪,Ⅴ类及超Ⅴ类水质河长占﹪。

其中干流全年Ⅲ类水质河长占﹪,Ⅳ水质河长占﹪,Ⅴ类及超Ⅴ类水质河长占﹪,咸阳以下河段水质常年处于超Ⅴ类状态,丧失了基本的水体功能。

水土流失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特点一是分布面积广,水土流失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渭河干流地区万平方公里,泾河万平方公里,北洛河万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总面积的 % ;二是土壤侵蚀强度大,全流域侵蚀模数大于 5000 吨/平方公里的面积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 % ,多沙、粗沙区面积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地区同类面积的 % ;三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林线后退和大量弃渣,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增加较快。

社会经济1.6.1人口及其分布截止2005年底,流域内陕西总人口222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

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31人。

城镇人口1020万人,城市化率﹪,流域人口分布以渭河两侧关中平原最为密集。

1.6.2土地利用流域内山丘区占 84% ,平原区占16% ,平原区面积的 99% 集中在关中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