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安徽省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安徽省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为贯彻落实《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安徽省科技厅会同相关部门于2005年启动建设安徽科技基础平台。

一、总体情况2005年12月,安徽省科技厅、发改委、教育厅和财政厅等四部门在调研分析论证和软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制定了《安徽省“十一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意见》,报经省政府同意,由省政府办公厅于2006年3月20日转发实施。

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安徽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筑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通信和网络技术,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为全省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有力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平台建设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合集成、优化配置,突出共享、创新制度,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带动全省的建设原则。

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服务平台以及科技文献与数据、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技创业与成果转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网站等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突出共享与服务,为科技发展和企业创新提供条件支撑。

为加强平台的组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保障平台的高效便捷运行,安徽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明确要求建立由省科技厅为召集人、省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市政府参加的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平台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协调解决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联合审定平台重大建设任务,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工作,做好与国家及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衔接工作等。

成立专业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对平台建设的方案和具体实施提供指导和咨询。

并要求联席会议各有关成员单位落实机构,明确职责,共同推进平台建设。

为加强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共享能力和服务水平,安徽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安徽省“十一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意见》、《安徽省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暂行)》、《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实施管理办法》、《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定办法》、《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工作的意见》、《安徽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安徽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规章制度。

二、主要工作成效1、初步建成一批研发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安徽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注重发挥基础优势平台先导作用,强调建设和提升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动物等专项平台的共享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共享服务机制,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在集聚人气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共享度。

2、加强省市共建创新创业服务综合平台。

在分布建设相关专项平台中,进一步整合平台资源,采取“项目+基地+省市共建”的模式,以安徽省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建成安徽省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平台。

在加强该平台载体建设的同时,对现有的信息网络、科技文献、大型仪器、计量基标准体系、中介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建设集科技文献与数据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自然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展示交易、项目资本对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科技服务业公共平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以增量带动存量,起到能力放大和效益倍增的作用。

平台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分工建设,分步实施,围绕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科技资源优势,加快和提升合肥地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省市资源共享,错位建设,功能互补,为全省其他各地科技平台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而带动全省平台建设。

3、强化管理与服务。

安徽省还十分注重研究实验基地、专业技术共性服务平台、孵化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定,加强监督和考核,加大了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和补贴力度,促进了基地平台的开放运行,在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任务、凝聚培育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基础平台的积极作用。

4、落实平台组织管理机构。

安徽省科技厅条件财务处作为科技平台建设管理的职能处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平台建设精神,制定全省平台建设方案,督促平台建设运行,指导地方开展科技平台建设,筹集平台建设经费。

2007年9月,安徽省科技厅批准设立了平台建设的专职管理机构---安徽省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责:一是承担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科技文献与数据共享服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自然科技资源、科技创业与成果转化、研究试验基地、网络科技环境及工作场所等各个子系统建设中有关的过程管理和基础性工作;二是协调和参与在建省级科技平台建设项目的综合配置、中期评估与考核监督等工作。

对已建省级科技平台项目的运行和服务情况,承担相关考评、开放共享制度制定及补贴费测算等工作;三是承担科技平台门户网站系统的建与运行管理工作;四是协助联系国家、各市、相关部门及行业系统的平台建设与联动服务工作,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五是承担省级科技平台建设的发展战略、规范标准、管理及运行服务等工作,开展科技平台建设的对外合作与宣传、培训工作。

5、突出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公共科技服务。

在科技文献方面,通过统一制定数据加工、检索、传递、交换以及数据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初步整合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标准化研究院、省科技情报所等部门现有科技文献资源,现已初步建成安徽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并于2007年9月开通试运行(网址: http://220.248.235.202/)。

目前,平台收录标准11万条,专利246万条,文献信息1700万条,涵盖了全省区域内85%以上的科技领域,已具备了外文期刊、大型数据库、发明专利、标准文献、科技报告、科技成果等多项服务功能。

合肥市于2007年12月开通了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门户网站。

在大型科学仪器方面,2007年元月开通了“安徽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网站,并试运行。

共享服务平台收集整理全省208个单位资源信息:科学仪器设备1522台套,专业分析测试单位32个,重点实验室43个,工程技术中心36个,专家成员16人,组织入网仪器设备532台套,社会化服务维修网点3处,提供网上信息有试剂标样、调剂配送服务,维修工程师网上服务,专家疑难解答,网上科学仪器会展等内容。

2007年2月至9月,实现与长三角区域科学仪器设备平台无缝对接。

实现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标准化对接。

合肥、芜湖、马鞍山等3市于2007年12月分别开通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门户网站。

三、主要经验体会1、省市共建,错位建设我省的优势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以合肥为中心,聚集度高,辐射力强。

因此,确定了省、市共建,以省为基础,以合肥市为示范的工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安徽省、合肥市设立统一的服务界面、统一的门户网站,统一的数据源。

既有合作,也有分工,协同工作。

省中心主要面向资源,侧重于基础性、全面性方面工作,如构建门户网站、基础数据库等;合肥市主要面向用户,侧重于应用和服务层面,直接面向合肥市有关科研单位、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

其他各市参照合肥市的做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特色,以资源共享机制带动社会各界资源共建,充分发挥平台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上下联动,联合互助,最终实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线。

2、支持创新,鼓励创业平台建设坚持“支持创新,鼓励创业”,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

联合全省各类孵化器,组建以促进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水平的非营利服务型行业自律组织—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协调指导建设全省专业化、综合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

二是加强技术转移。

集成大学、科研院所科技开发力量,按照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开展研发和工程化工作;针对大学、科研院所的供给成果,开展技术对接;根据我省技术交易和技术转移的实际,加强技术经纪人的培育,建立起一支技术经纪人队伍。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整合全省各市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实际,促进产学研结合,对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并实现最终的产业化。

3、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安徽省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为统领,结合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创新创业资源的现状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参与国家、体现特色、服务创新,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要求,科学规划,分阶段建设,成熟一个,建设一个,运行一个。

4 、聚集人气,探索运行机制以省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和功能单位,明确共享任务和特色服务,聚集人气,为创新创业提供综合一站式服务。

加强平台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开展平台运行机制的软课题研究,探索开放共享高效便捷的服务。

5、加强平台建设投入一是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立项补助,共争取发改委投资补助500万元;二是安排专项平台建设专项经费,共落实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专项经费100万元,科技文献信息平台专项经费350万元,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专项4500万元,2006年和2007年安排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800万元(2008年预算增加到1300万元);三是建立条件专项,从2008年安排400万元,保障平台运行;四是引导地方投入,合肥市共投入2000万元共建创新服务中心。

四、主要的共性问题1、共享机制尚不够完善,科研资源不足与科技资源闲置现象同时共存,管理体制与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创业的要求。

如何建立一个协同工作的科技平台和相应的资源共享与长效运行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架构虽然初步形成,但长效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自然科技资源保存设施落后,保护不够,共享服务差;科学数据体量小,数据整理、汇集、保存和建库等尚处在原始状态,缺乏科学的鉴别和分类管理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