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面包心得体会
篇一:面包制作实验心得与相关问答
点心面包制作
By田七妞
一、面包制作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
1工艺流程:原料准备→和面→切块→定量切块→搓圆→中间醒发→成型→最后醒发→烘烤→冷却→成品
2注意事项:在以上工艺流程中,和面、最后醒发和烘焙几个工序对面包品质影响较大,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2.1和面:需要注意和面搅拌的温度、速度、时间。
和面最佳温度为35-40度之间。
和面最好使用多速面团搅拌机,先是用慢速把原料搅拌成团后,快速搅打面团至面筋网络形成,再改用慢速使面团稍加松弛。
制作软包类的面团时间不宜超过12分钟,制作硬包类的面团时间在15~18分钟之间,面团用手触及略感温度的程度为最佳(特指法式长面包)。
如果面团和面不充分,面筋网络不能形成,面团在发酵时保存气体的能力降低,制成的面包体积小。
但面团搅拌过度,会破坏面筋蛋白质的网状结构,同样会形成面包体积小,内部气孔大而多。
正确方法调制的面团,将光滑而且富有弹性的质感.
2.2最后醒发:需要注意醒发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0分钟左右。
醒发过度会导致面包质地粗糙,并影响其味道,法式长面包的醒发时间较长,以达到其表面组织完全舒展,因其面筋强度大,能够经得住长时间的发酵,不会影响造型,高油脂的面团发酵时间不宜过度,因为其面筋在某种程度上遭到破坏,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发酵.
2.3烘焙:需要注意烘焙前涂液的选择和烘焙时间的控制。
将最后发酵好的面团入炉烤焙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要用力触碰面团,这个时候的面团非常的柔软娇贵,轻微的力度也许就会在面团表面留下难看的痕迹,要加倍小心。
烤焙之前,为了让烤出来的面包具有漂亮的色泽,我们需要在面包表面刷上一些液体。
这些刷液有水、牛奶、全蛋液、蛋水液或者蛋黄液。
根据不同的刷液,出来的效果也不相同。
比如水,主要用来刷硬皮面包的表面;而全蛋液,则适合大部分甜面包。
二、制作体会与改进措施
1制作体会:看到实验室的搅拌机用短短十几分钟就搅打好做面包的面团,不仅解决了用手捏面团的麻烦,还使面团均匀稳定。
但是制作全过程不能完全由机器代替,在亲手制作面包的过程中,我就遇到了困难——对面团醒发程度的判断不准确,导致后续面包制作品相不佳。
总结原因:因为是新手,对面包制作工艺的各个流程以及流程产物不够熟悉,对于面团醒发成型的样子不熟悉。
在“搓圆”这一过程,由于新手掌握不好要领,不仅第一个面团被我搓的歪七扭八的,而且在无法确定此面团是否完全能成薄膜状时我便停了手,进行中间醒发程序,
醒发过后面团依然带有些许黏性。
最后烘焙出来的面包形状扁平塌陷,质地较硬,算是失败品。
不过有了一次经验以后,再制作第二个面包时就容易上手多了。
有了一次失败的经历,认识也会更深一层次,虽说失败面包惨不忍睹,但心里感觉这次失败还是很有价值的。
2改进措施:为了使新手更直观的明白发酵程度差异,建议老师展示三个不同程度的样品,让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明白其中的工艺要点。
因为新手如果没有试过什么叫揉过头,整天担心会不会揉过……因为不知道底线和顶线,运气好就发酵正好,运气不好就发酵过度或者发酵不够。
这样容易让初学者有种草草了事,不能完整的掌握发酵技术的感觉。
所以建议老师教学时做三种样品,让学生参观品尝——“发酵不够、发酵正好、发酵过度”这三种性状的样品。
只有全面分析比对过后,我们才能全面了解掌握食材的特点、各阶段的性状,才能更直观的明白其中的工艺技术!推广到其他流程也是一样道理,比如“烘焙时间过短、烘焙时间正好、烘焙过度”三种样品。
三、计算产品成本及可能的效益
说明:水、白糖、食盐不计,仅上述材料共花费了9.1元,手工制作一块500g左右的面包,去除在搅拌机里损耗的食材,成本可以控制在10元钱以内。
2效益估算
说明:我走访了向阳坊、安德鲁森等面包点心店,500g左右面包的价格约为13.5元。
差价约在4元左右。
假设每日销售自制500g面包
50个,可能效益在200元左右。
四、实验过程的疑问与自我回答
1面包烘焙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
答:面包烘烤一般包括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面火120--160℃、底火180--220℃;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面包入炉。
维持时间约2—15分钟。
(作用:面包增大体积,主要是让其长高。
小面包温度高,时间短;大面包温度低,时间长)第二阶段:提高面火至180--220℃、底火200--250℃,维持到面火达到要求时,约5—10分钟。
(作用:使面包形成硬的面包壳,并使面包定型。
)
第三阶段:面火维持在180-220℃、底火调低到180℃,维持至面包均匀上色,约需5-10分钟。
(作用:使面包形成均匀的焦黄色或金黄色。
)
2面包烘烤后,为什么表面会下塌?
答:a、醒发过度。
B、烘烤不足。
c、面团操作时已经老化。
d、操作时没有经过必要的排气。
这些原因均会令烘烤后,表面下塌。
3面包出炉后收缩严重,表皮有皱纹是怎么回事?
答:原因分析如下
a配方中油糖属极柔性的原料,量大就会影响面筋的弹性,从而导致面包出炉后严重收缩;B搅拌过度:面筋的弹性及韧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当面筋搅至完全扩展阶段时,面筋弹性及韧性是最好。
如在面筋搅至完全扩展阶段后继续搅拌,则面筋就会断裂成一段一段,在炉内
因热力作用能连在一起,出炉降温后面筋又分成一段一段,表现出来就是面包收缩;c醒发过度;面包体积的增大是靠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充大的,面筋的持气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一限度,面筋就会断裂;d炉火底温太低,当面包出炉时如底部没烤起颜色,面包冷却后就会收缩。
4面包体积小,组织粗糙且有掉渣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答:可能原因:a面粉面筋太低,且质量差;B酵母几乎失去活性;c 搅拌不完全,没有达到面筋完全扩展阶段;d醒发时间不够。
解决办法:a面包用粉筋度要在30~33度之间为佳,且经过熟化期后在保质期内的面粉;B酵母用过后(即开包后)应用夹子夹紧开口出,放冰桶(0~5℃)中保存;c搅拌后面团光滑,能拉成均匀薄膜状为好;d 面包正常醒发时间为90~120分钟;E面包烘烤出炉时底部应烤有一定颜色,最少得有微黄色。
五、未解决的疑问
1如何选择制作面包的材料?奶油有什么要求?能否用黄油、氢化植物油等替代?为什么?2面团搅拌后,理想温度是多少?怎样掌握?3夏天天气热温度高,会不会影响面包的醒发?如果会的话要怎么处理?
篇二: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第五章面包的制作
1、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
品添加剂
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
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2、实验目的:
2.1通过亲手实践,增加对面包生产过程的了解,熟悉产品的基本生产步骤、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动手能力。
2.3通过实践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对比,对手工生产及工厂生产的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识并引发思考。
2.4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标准,熟悉查找文献的具体步骤,并由此思考面包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3、实验材料及设备
3.1实验材料: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水、纯牛奶、干酵母等
3.2主要工具:菜刀、不锈钢盆、烤盘、台秤、烧杯等
3.3主要设备:电热食品烘炉、高速强力食品搅拌机、多功能面包醒发箱
4、试验方法
4.1配方:高筋粉1kg、黄油100g、砂糖180g、盐16g、香草香精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