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美
学习语文,最深刻的感受便是美了吧。
诗,词,曲,文,辞藻华丽者,美之;平淡朴实者,美之;妙趣横生者,美之。
又走入文字间,与作者一起体验新奇的故事,感受真挚的情感,感慨作者的命运,领悟发人深省的道理。
其中深意,美入心灵。
我们常有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之说,她们不仅仅是各自时代的艺术符号,也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璀璨的明珠。
谈起唐诗,总会想到盛唐气象,而李白,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富于想象,豪迈大气的诗风为他带来此后一代代粉丝。
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他虽有烦忧,却不为烦忧压抑,依然雄心壮志,想要上九天揽月。
他似乎永远在追求理想,永远天真。
语言,吟唱理想。
走进宋代,对苏轼先生的印象,一直以来停留在他豪放奔放的词风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上。
但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写予亡妻的悼亡诗中,他谈及感情,却亦是感人肺腑,令人感动落泪,难以忘却。
他写:不思量,自难忘。
不曾想起,因为从未忘记。
他说:小轩窗,正梳妆。
仿佛看见了亡妻在窗前梳妆打扮的身影。
这般深情,却是阴阳相隔,大抵已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事了。
语言,传达情感。
许是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朝代都比不上元代是非不分,善恶颠倒,读元代文人的作品,总是可以感受到他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愤懑又无可奈何的妥协。
马致远在他的《双调夜行船》中感叹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劝说世人及时行乐。
可这又如何是他最初的想法呢?他只是无力改变,于是最后超脱物外,慷慨放逸。
却也还是忍不住,又谈起社会黑暗,世人丑恶。
语言,表达感慨。
清多小说。
少不经事之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关于鬼神志怪想象的开端。
学习《婴宁》,婴宁自山林走进人间,我期望她有一个幸福的未来,她却由一个拈花爱笑的少女变成不再笑的稳重懂事的少妇。
虽说在世俗眼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了,但总觉得有些遗憾。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符合社会期望呢?语言,引起思考。
语言之美,不只是汉语,也存在于各种语言中。
我们从汉语开始接触世界,认识世界,也知道世界不只肉眼所见。
所以在学习汉语时,也要去尽力学好英语,尝试接触更多的新东西。
我们知道,母语影响着我们的外语水平,我们的母语水平越高,外语水平也会越容易得到提升。
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同时接触到两种语言体系。
语言的共性不仅使持续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提高我的阅读水平,有助于我在英语学习中更容易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能增强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提高我的英语写作水平。
但虽说这两者都是语言,背后确是由不同的文化与思维体系支撑着,所以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差异,通过提高思辨能力,把握这些差异。
加深对其他语言体系的理解,去理解隐藏在一个个词语之后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