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现状浅析2014年12 月31日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现状浅析摘要随着各国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2006年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 N O.3》的定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我国的电子政务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相比较之下相关立法显得较为滞后。
要发展完善的电子政务,必须制定适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特点和实施阶段的电子政务专门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国内外的电子政务法律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完备建议及总结出国外电子政务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以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进程,引导和保障电子政府向廉洁、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国内外立法现状、启示、立法建议目录论文总页数:共10 页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问题介绍 (1)2我国电子政务法律规范的构建 (1)2.1我国完善电子政务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1)2.2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 (2)2.2.1 网络安全 (2)2.2.2网络管理 (2)2.2.3网络服务 (2)2.2.4网络域名管理 (2)2.2.5部门法规 (2)2.2.6地方法规 (2)2.3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完善的建议 (3)3国外的电子政务法律简介 (3)3.1国外的电子政务法律概况 (3)3.2对我国的启示 (3)4结论 (4)参考文献 (5)致谢 (6)评分标准 (7)1引言1.1研究背景电子政务即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
电子政务使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电子政务使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电子政务为企业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政务重构政府、企业、公民之间的关系,使之比以前更协调,便于企业和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技术、经济、观念和法律环境的配置。
作为发展电子政务的基础环境之一,法律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规范作用。
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由于电子政务的工作流程和业务内容可能涉及政府和国家的机密,所以对电子政务安全的实施和保障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和运行提供行为准则,为全民提供一个共同遵守的规约,保障守法者和依法者的权益,同时对违法者和犯法者形成威慑。
1.2问题介绍我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故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了解我国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现状和国外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对我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有益的。
我们应当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2我国电子政务法律规范的构建2.1我国完善电子政务法律规范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立法滞后、立法粗放、部门立法及法律体系缺乏整合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及时解决。
因此应该加强法律层面的制度创新。
1.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行政的需要为了防止行政恣意妄为从而威胁公民主权和公众权益,必须通过法律来指导规范和监督行政权力。
2.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需要3.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是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需要4.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需要5.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是明确法律地位和效力的需要6.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体系是优化电子政务发展环境的需要2.2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出台关于网络的法规,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服务及网络域名管理等方面。
2.2.1 网络安全1994年2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计算机信息安全法规。
1997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公安局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该办法加强了对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和管理。
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系统总结了网络违法和犯罪的典型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2.2.2网络管理1997年5月20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12月8日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又根据该规定审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以利于国际联网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2.2.3网络服务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各种网络服务也相应的出现,未来规范服务秩序,提高服务质量,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
2000年9月25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服务作了详细的分类。
2001年10月8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第三号令《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界定了电子公告的内容。
2002年8月1日生效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
2.2.4网络域名管理由于我国域名设置方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各地政府网站的域名各式各样,另外还有各种利用域名犯罪等情况。
鉴于此种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相关规定和解决办法。
1997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实施细则》;2002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等,为互联网域名注册或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负责机构。
2.2.5部门法规信息产业部制定颁布了二十多个相关管理办法和规定。
如《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等,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网络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2.6地方法规为了配合国家法规的实施,推动各地电子政务的发展,保障电子政务健康运行,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已有许多城市根据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些地方法规。
2.3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完善的建议电子政务是高科技和线代行政管理及法律的结合。
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现代技术是其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和物质基础。
现代行政管理的理念意识是电子政务的精神实质和精神基础,行政管理功能和技术的提高则以法律为保障。
没有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和技术配置则无法可依,不利于我国电子政务水平的提高。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推荐电子政务法律建设。
1.构建信息公开法律体系2.制定纲领性电子政务法律3.加快有关电子商务法规的建设4.加快对电子证据法律地位的认证5.网上个人隐私保护法规6.网上知识产权保护法规7.电子政务责任法规8.电子法务的建立3国外的电子政务法律简介3.1国外的电子政务法律概况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分别在政务和商务两个领域中的运用。
梁祝额不仅具有相同的技术基础,同时在理论基础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亮着法律问题也有不少重复的地方,在实践中,许多关于电子商务的法规条文也是适用于电子政务的。
从发展历程来看,电子商务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立法方面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东西。
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法规中,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有:《欧盟电子商务倡议》《全球电子商务框架》1996年12月16日联合国颁布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和2000年颁布的《电子签名统一规则》、欧盟的《关于内部市场中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指令》和《电子签名统一框架指令》、美国的《国际和国内电子商务签章法》和《2002年电子政务法》、德国1997年的《信息与通信服务法》、新加坡1998年的《电子交易法》、俄罗斯1995年的《俄罗斯联邦信息法》等。
3.2对我国的启示尽管各个国家立法的基础和环境不同,但他们在电子政务立法、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是有一些共性,对我国有这样几点借鉴和启示:1.政府对电子政务立法的高度重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国情并不相同,其电子政务建设也是各有特点,但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都很注重电子政务法律环境的建设。
2.注重立法过程的渐进性和开放性尽管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建设,但对于电子政务的立法并没有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而是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客观要求和实际情况等逐步建设,不断修正和完善。
同时注重立法的开放性。
3.重视电子政务立法和其他法律的相互补充由于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立法在技术标准体系、网络结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业务应用流程方面存在趋同性,因而必须重视电子商务法律建设对电子政务立法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推进二者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4结论政府作为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理应成为信息社会的中心节点。
对内,推动政府信息化,可以增强政府的服务水平,实现资源共享,调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对外,电子政务可以开启与国际合作的新领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大势所趋,为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各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开启了方便之门。
电子政务成为推动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电子政府,开展电子政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随着各国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我国的电子政务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势头迅猛,相比较之下相关立法显得较为滞后。
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现代技术是其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和物质基础。
现代行政管理的理念意识是电子政务的精神实质和精神基础,行政管理功能和技术的提高则以法律为保障。
没有电子政务的相关法律,电子政务的行政管理和技术配置则无法可依。
要发展完善的电子政务,必须根据我国国情,结合实际和国外的经验制定适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特点和实施阶段的电子政务专门法律法规。
以推进政府信息化的进程,引导和保障电子政府向廉洁、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完善电子政务相关立法任重而道远。
这需要我们紧跟国情,结合实践,借鉴国外经验逐步构建起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并不断完善,最终使电子政务立法能跟上实践的步伐,并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1]杨路明,《电子政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2版[2]赵国俊,《电子政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3]汪玉凯,于施洋:电子政务法律环境,电子政务,2005年第02期[4]李米龙,电子政务相关法律问题探析,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5]曹慧敏,翁国民:中美电子政务及其相关法律规定的比较,行政与法,2006年02期[6]阿拉木斯,我国电子政务的政策法律架构,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07期[7]王元放,新加坡电子政务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成功启示,电子政务,2007年11期[8]吕晓阳,谭共志,《电子政务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9]徐双敏,《电子政务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10]中国合肥门户网,《解决问题:比较电子政务法律制定的经验》,2007年04月17日, /n1070/n304559/n311416/n316398/4399868.html[11]齐爱民,张万洪,《电子化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12]河南旅游政务网,《完善我国电子政务政策法律体系》,2008年11月11日,/Gov/dzzw/110901213.shtml致谢本文是在刘奇欣老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他在课堂上的讲解使我受益匪浅,对顺利完成本课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