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
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
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
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国内的厂商也
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子政务 发展趋势 通信技术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
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
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
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
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
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
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笔者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
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
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
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
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
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
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
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
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
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发布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
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
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
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
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
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
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
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
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
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
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
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发布
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
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
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
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
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
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
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
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
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
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
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
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
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
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
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
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
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
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
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
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
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
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
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
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
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越男,王立清.政府网站的构建与运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