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8张PPT)


造 如技 指材3指地术 南料、南理与 针三造针知航的船识的海应宋技运的水用元术用进平、以的步大 地来提为 理,高海提 知船高 识制日, 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
斯林家4庭、,郑又皈和依本佛人教吃,熟苦悉耐伊劳斯,兰 教英和 勇佛 无勇教 畏于。 的探从 气小 概索养 。成 在了 “吃 靖苦 难耐 之劳 役和 ”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
时:“1仓、廪明充朝积国,天力下的太强平盛。,”建文 帝时:提“供家了给雄人足厚,的外基门础不阖。。”到
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 内形势的2、转明好成,眼祖光的开大始力移支向持海外, 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 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往: 况
郑 和
次数:七 次
到达范围:30多 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 和 非洲东海。岸
下 西
促进了我国与 亚非国家和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突 中 外 冲
1、戚继光抗倭
(1)地区:东__南__沿海 (2)主要战__台__州_战__役___
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
是( B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5.右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
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B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6.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
的哪一时段( B )
…… 13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
A
B
C
D
7.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
算重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他们不可能到达( D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特点4:范围广
美洲
印度
麦哲伦 1519-1522年
1次
5艘,最大船 130吨左右
环球航行
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地方?
郑和到达占城(越南) 郑和到达阿拉伯
郑和到达非洲
一、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堪称世界航海史 上空前的壮举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同点:都以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而著称 不同点:岳飞抗金是中华民族内部兄弟民族之间 的纷争,是抗金英雄。 戚继光抗击的是外来侵略 者,是民族英雄。
想一想
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
①打击了外来侵略者 ②保卫了沿海民众的财产和生命、国家安全 ③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
梁启超有云:西方自哥伦布之后, 无数哥伦布继之而起:而我国自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请说出 原因?西方殖民者有没有来中国?
学习与 材料描述的是什么现象?当时政府采取了什么 探究 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现象: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应对措施: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 结果: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 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 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 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 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泰国 三宝 塔寺
云南 郑和 公园
印尼 三宝 庙
纪念 郑和 的邮 票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 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 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 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 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 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 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抗倭形势图
二、戚继光抗倭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编》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 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 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 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目的:
材料: 《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为何下西洋?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朱棣(明成祖)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人物
郑和
特点哥1伦:布历时长 达·伽马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特次点2:次数多2次
船队 大船62艘(连
规模 小船共有200多特3点艘3,:最规大模船大 4艘,最大船 (第 艘),最大的 120吨左右 110吨左右
一次) 有1500吨左右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 范围 家和地区
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 验和组织才能。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什么是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 些武士和奸商,组成 海盗武装集团,到中 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抢劫,被 时人称为“倭寇”
日本倭寇
二、戚继光抗倭
材料 ……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 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D.美洲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借口到岸上晾晒货物, 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并不断扩张在澳门 的势力。
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友 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门地区,从此 与祖国母亲天各一方。
通过本课所学的三个知识点:明朝前期郑和 下西洋;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抗倭;你能得出明朝 前后期国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一、郑和下西洋
2、郑和下西洋概况
时间 1405~1433年(明成祖朱棣时期) 条件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规模浩大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 海岸和红海沿岸
一、郑和下西洋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
A 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2016·河南模拟)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写道:“明永乐
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明史》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3)得到明朝政府和当地军民的支持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对比“岳家军”和“戚家军”,指出二 者的异同点。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友好交往; 明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落,外敌入侵,边疆出现危机.
说明: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 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中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

时间:1405 年— 1433年

概 出发地:___刘__家_港_____
中 外 的 交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 海波平。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 感想?
淡泊名利、保卫海防的抱负
史料分析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倭变事略》
材料二: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
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

2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
随堂检测
1.电影《苏禄国王 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当时
的中国皇帝应该是 ( C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
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