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题目概括性强,将诗人的行程、月夜拜访“斛斯山人”、留宿、置酒等备述于中。
B. “美酒聊共挥”一句中“挥”字生动传神,写出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潇洒自如的情态。
C. 全诗按时间顺序来写,从“暮”到“河星稀”,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D. 全诗写景色彩鲜明,叙事细腻生动,写人神采飞扬,融情于景、于事,又直抒胸臆。
(2)古人评价李白这首诗说“此篇逼真渊明遗韵”。
这首诗与陶渊明的诗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解析】【分析】(1)C项中“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错误,尾联写酒后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故选C。
(2)陶渊明往往以自然景物入诗,所写题材和内容多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来表现浓厚的生活气息。
分析本诗与陶诗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诗词意象、情感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⑵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鉴赏一首古诗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
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①张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
《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答案】(1)D(2)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1)D项,“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错误,“万人齐指处”,即霎时间,围观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人群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除了何相公还有众人。
故选D。
(2)《观魏博何相公猎》中的何相公,“白马骤迎风”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
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
“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十分健美。
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
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
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
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太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
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
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故答案为:⑴D;⑵何相公:身手矫健,射箭技艺高超。
“背手抽”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猎手臂力强劲,身手灵敏。
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高超。
太守:威武豪迈,渴望得到重用,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左牵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人物一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古诗词中,鉴赏形象是很常见的题型。
一般有: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
1.从诗歌整体感知,确定人物身份。
一般情况下,通过阅读诗歌,就能知道诗歌人物形象是诗人自身形象,还是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
2.关注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注释来理解内容,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3.抓住诗歌关键词,分析诗人特征。
通过分析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形象。
代表的动词,语言,神态等就是要抓的关键,还有要分析清楚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
这些都是主要的理解内容。
4.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过描写……(诗歌描写人物的词(翻译内容)),抒发了……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答案】(1)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2)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
【解析】【分析】(1)“列举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写景角度,“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写景的作用,即从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作答。
(2)此题概括“愁”的原因,根据诗中“有弟谪连州”可知弟弟遭贬;“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可知路途遥远;“蒹葭、广泽、星月、寒流”可知路途艰难;题目“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客愁”可知,惜别友人。
故答案为:⑴①选取典型景物(意象):选取了“楚雨”“湘云”“猿”“雁”“蒹葭”“星月”等景物(意象);②视听结合:“雨”“云”“蒹葭”“星月”是视觉形象,“猿”指猿啼,是听觉形象;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愁苦之情寓于萧瑟清冷的景物之中。
⑵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惜别友人。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诗歌景物描写角度的分析理解能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多感官结合;虚实结合等。
本题中,颔联、颈联选取典型景物(意象)、视听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虚写)、俯仰结合来写景,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鉴赏能力。
答题要注意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本题中,“客愁”的原因包括弟弟遭贬;路途遥远;行路艰难;对友人的惜别。
联系全诗,概括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船户高翥尽将家具载轻舟,来往长江春复秋。
三世儿孙居柁尾,四方知识①会沙头。
老翁晓起占②风信,少妇晨妆照水流。
自笑此生漂泊甚,爱渠生理③付浮悠。
【注释】①知识:相识的人。
②占:预测。
③生理:生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老翁一家以船为家起笔,通过简练的笔墨,概述船户来往长江的生活状况。
B. 诗人既介绍了船家三代人共居船尾的和睦,也表现了船家人缘好、熟人多的欢洽。
C. 诗中写到了老翁和少妇的动作,晓起看天气,照水梳晓鬓,各具情态,宁静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老翁的自嘲,表现船家漂泊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与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相比,这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1)D(2)示例:①柳宗元的《渔翁》,通过在山青水绿之处独往独来、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渔翁”形象的精心塑造,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自由自在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