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导学案(教师用)学习目标:1、我能复述寓言故事《滥竽充数》2、我能读懂这个故事,总结出这则寓言告诉的道理。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分钟)1、请用一个字概括出每行成语的共同意思。
名副其实货真价实真才实学真金不怕火炼(真)名不副实弄虚作假不学无术装模作样(假)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们今天开讲的故事《滥竽充数》就验证了老祖先代代相传的这句劝人真言。
2、板书课题。
读目标,明方向——齐读目标二、词语铺垫,复述故事(8分钟)1、师:要复述必须读,首先大家来听读。
要复述必须读,接着大家来练读。
要复述词抓住,重点词语会引路2、复述故事三步走:听录音→独立复述→对子互查词语提示铺垫练习:齐宣王总是南郭先生鼓着腮帮按着竽眼俸禄齐湣王不要而要学生倾听)3、个人抢展。
★送出第一份知识锦囊——韩非子:我说话结巴,我善于作书。
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曾子杀猪》《螳螂捕蝉》都出自我的著作《韩非子》,这本书所含的寓言故事共347篇。
三、学议展示,点拨明理★自学导航:1、“滥竽充数”的意思(试着解释一下你认为重要的字的意思)2、南郭先生为什么滥竽充数(合理推测写出你认为一切可能的原因)3、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4、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是怎样的?方法提示:浏览故事提炼词句查阅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时间:5分钟★群学合议听竽者喜好南郭先生的处境齐宣王齐湣王他们让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从故事中感悟到的做人道理(尽可能控制在30个字内)方法提示:潜心读书、走进故事、填写表格、对比感悟组长组织、发言有序、敢于质疑、求同存异时间:8分钟★展点提要:展一:不会吹竽的南郭为什么要去皇宫滥竽充数展二:不会吹竽的南郭是怎样在乐队里滥竽充数的展三:不会吹竽的南郭滥竽充数的最终结果如何展四:寻找生活中的“故事人物”展五:滥竽充数给我们的启示★预设引导:预设1:南郭是怎样滥竽充数的?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教师导:读书不仅要读到脸上,还要读到人物的心里去,想要读到人物心里去,就必须设身处地去想问题,假如你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遇到盛大的场合奏乐表演,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紧张、害怕、担心、得意、高兴)引读:南郭先生紧张要装作……害怕要装作……不会吹竽要装作……装着装着,居然没人发现,他就开始得意起来,踏实起来了……预设2:补充阅读《鱼目混珠》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8分钟)机动练习★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滥竽充数》添枝加叶。
1.南郭先生听闻齐宣王欲寻三百人为其吹奏的诏令会又怎样的表现?心里会如何盘算?2.南郭先生装模作样混得第一份俸禄时会想些什么?3.南郭先生得知齐闵王的吹竽新政会是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什么?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心花怒放喜不自胜摇头晃脑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战战兢兢魂飞魄散面如土色★滥竽充数在今天的使用:①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②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③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1、李老师买回一箱苹果发现第一层个大鲜红,第二层就大小不一,有的甚至留有伤疤,买回这样滥竽充数的高价苹果真叫人不爽。
2、打破铁饭碗后,一些在单位滥竽充数的职工下岗了。
3、每当媒体夸姚明球技出色时,姚明总说自己不过是滥竽充数。
★给滥竽充数换个题目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分钟)南郭先生真有“名”糊弄宣王惧怕湣弄虚作假终败露千百年来留笑柄我们大家莫学他珍惜现在好光阴立志掌握真本领报效祖国为人民师:南郭先生后来又去了哪里?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结果如何?(给学生五分钟想象思考的时间)生:南郭先生用完了身边的俸禄,想靠打工来维持生计。
可他臭名远扬,人们都不要他,怕他再像以前一样没有真本领,滥竽充数。
生:南郭先生逃走后,他四处打听,哪儿可以再混口饭吃的,他打听到秦国的国王爱听吹笛,他又来到了秦国,混在表演的队伍中——按着笛眼儿,鼓着腮帮装样子吹起来。
而这个国王耳朵很灵,听出了有人滥笛充数,就把南郭先生处死了。
生:南郭先生把得到的俸禄全用在吃喝上了,最后没钱吃饭,没有工作,活活饿死在街头。
师:这就是好逸恶劳的下场,结局真够悲惨的!生:我想象中的结局和他们的不一样,师:请讲。
生:南郭先生离开齐国后,决心用心吹竽,靠真本事吃饭,便走访各地,拜了一位吹竽大师,经过数个寒冬酷暑,他终于把竽吹得优美至极。
他重新来到齐泯王面前,获得了国王的高俸禄,并得到终身聘用。
生:南郭先生来到山林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呀。
于是他改过自新,靠自己的刻苦练习终于掌握了吹竽的真谛。
于是他收了许多的徒弟,把毕生的本领都教给了他们,并不忘时时叮嘱:做人要脚踏实地,要练得真本领,千万别滥竽充数呀!……师: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发生过像滥竽充数那样的事情呢?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生:早上齐读课文时,我就滥竽充数,嘴巴一张一合装出在读的样子,当值日生来时,我就把声音提高些。
我想以后我不会这样了,这样对自己的学习是不利的。
生:以前,英语老师布置我们抄单词后自己默一遍,我就抄了一下,没默。
第二天,老师一检查,就发现我在滥竽充数。
学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希望大家在学习上千万不能滥竽充数,要实实在在去掌握一些知识。
生:有些做生意的人,坑害顾客,拿次品充在真货里,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做一个人,应堂堂正正,光明正大。
师:是啊!做生意当以诚信为本,切莫滥竽充数,否则是害人害己。
生: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如果像南郭先生这样,会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生:我觉得没有真才实学是不长久的,总有一天会露馅儿,最后只能落得逃走的下场,所以我们生活中绝对不能滥竽充数,只有多学多问,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真本领去获得别人的尊重。
……反思: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凑数。
我在教学的时候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理解寓意有所感悟。
为深化对成语寓意的认识,我引领学生对故事的结局作了想象延伸,让学生想象南郭先生从此以后干什么去了,他的思想与行为有了什么样的改变。
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看到滥竽充数的人和事。
这样的延伸大大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故事结尾的想象中深化了对寓意的理解,并将这种思想认识,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处,落实到了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去,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滥竽充数》教学设计一·引入课题1、今天要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动画,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师:看来你一定认真地做了预习,动画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种乐器竽,板书“竽”,你能根据竽这个字来猜一猜这种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是用竹子做的。
师:为什么?生:因为竽字是竹字头。
看来是已经懂得了根据字的偏旁来猜测字的意思。
师:竽字正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一类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则寓言板书“滥竽充数”就跟吹竽有关。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到底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相信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就能明白。
二·初步感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检测预习。
师: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你都会认会读了吗?出示生字新词。
请男生读左边的,女生读右边的,互相听一听。
滥竽充数装腔作势待遇讲排场腮帮竽眼儿演奏继承一个挨一个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师:我们的腮帮在哪?谁来指一指?,师: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是这则寓言中的三个人物,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三个人物中谁是吹竽的,齐宣王和齐湣王他们俩是什么关系?生:父子关系,师:谁是父亲?谁是儿子?看来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自己读懂了一些信息。
2、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寓言吧。
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断句,不加字不漏字。
全班齐读。
个别纠正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1、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这则寓言讲了南郭先生吹竽(板书),那么谁和谁要听他吹竽?(齐宣王和齐湣王,板书)结果分别怎样?(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在齐湣王那只好偷偷地溜走)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找到书上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2、生竽默读反馈。
师相机板书。
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了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只好偷偷溜走了。
3、师:课文的那些自然段是在讲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哪些自然段又是在讲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偷偷溜走了。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生汇报:1、2自然段讲……,3、4自然段讲……师:请同学们在2自然末尾画出象这样的双竖线,用双竖线这种符号就能把不同意思的两个部分标记出来。
四、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品词析句,感悟寓言本义和寓意。
(一)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1、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会吹竽吗?(生:不会吹竽)请你小声自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直接描写他不会吹竽的句子,和他吹竽时的表现的相关句子,注意句子要勾画完整。
2、生汇报: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演奏的时候,这的演奏是谁在演奏?生:是南郭先生,师:是吗?他是在演奏吗?我们把演奏这个词拆开看,吹竽的时候要演什么?又要奏出什么?现在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在演奏吗?生:不是,他只是在演吹竽的样子,并没有奏出乐曲。
一起读一读南郭先生是怎样演吹竽的样子的,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你圈出来,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吹竽,于是他就得把腮帮(鼓着),把竽眼儿(捂着)卖命地演,你们会做这些动作吗?我来读这句话,你们来学一学,请女生读,男生演。
你们也会表演吹竽的样子,请问你们会吹竽吗?(不会),你们是在表演,而南郭先生却是为了(骗人)演得再像也只是在演,没有奏出乐曲来啊,这不是真的在演奏,因此,书上形容南郭先生的表现是在“装腔作势”,也叫装“模作样”。
同学们可以把这个词批注在下面。
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常常用滥竽充数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他的样子怎样?(可笑、让人看不起,让人气愤)请你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我从你的读里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嘲笑,讽刺。
感受到你一点也瞧不起他。
现在你能根据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不会吹竽,却装出会吹竽的样子,却在那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二)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1、既然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能混过一次又一次,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到底是怎么回事?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的那些语句告诉我们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生:齐宣王这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