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标准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标准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标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标准
FJEJ/QBSJ—010406—2003
1使用范围:
人工挖孔桩使用于地下水以上人工填土层、粘土层、粉土层、砂质粘土层、淤泥粘土层和风化岩层。

使用性较强,但对涌水量大,存在承压含水层等复杂水文地质条件时,需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否则不宜采用.
2编制参考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3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材料要求
GB50204—2002〕等有关规范规定。

主要机具
作业条件
4操作工艺
基本原理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以桩位为中心,利用混凝土或钢护筒做护壁,采用人工挖掘方法(或桩端扩大),然后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的基桩。

单桩施工工艺流程 (见下图)
施工工艺要点
①第一节开挖高度以米为宜(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宜高出地面米便于挡水、挡土)挖土次序先中间后周边。

②弃土装入箩筐内,由在孔口的一个安装的支架,用卷扬机或电动葫芦提升,弃土堆放应离孔口2米处之外,当天清运。

③扩大头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后再按设计要求的尺寸从上到下削土而成。

①模板高度一般为1米,用松木板或钢模板拼装成90°弧长,组装而成。

②模板安装好要进行对中检查(第一节)采用活动十字架和吊锤、钢尺,配合测量,发现偏差移动模板,直到桩中心与模板中心重合,做临时固定后,即可进行护壁混凝土浇注。

先将模板用水浇湿,灌注混凝土时,可用敲击模板或用竹竿、木棒、钢筋等反复钎捣。

一般常温情况下约24小时可以拆模。

当挖孔至桩端持力层岩(土)面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相关人员,对岩(土)性进行鉴定,做为桩身是否已进入持力层为标准,并留取样品,一式两份,贴好标识并保存。

对重量在1000kg以内的,可用带有卷扬机的活动三木塔吊运机具进行沉放,对直径、长度、重量大的钢筋笼要用吊机安装,吊机的性能必须满足安装的技术指标要求,控制好笼顶标高,固定好。

基桩持力层及进入深度,扩大头尺寸,经验收合格,在护壁标示出桩顶标高位置,浇灌混凝土之前,后台工作已就绪。

混凝土下料宜采用串筒,深桩孔应采用混凝土导管,让混凝土垂直灌入孔内,避免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分层(1米~米)振捣密实。

5、质量验收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人工挖孔桩质量检验标准(表2)
6施工注意事项质量控制要点
修筑第一节护壁时,孔圈中心线应和桩的中心重合,其与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且护壁应高出场地地表面200mm。

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等现象应及时修补,堵塞。

多桩同时成孔,应采取间隔挖孔方法。

遇流泥或流砂时,轻者可采取减少护壁高度(—)的办法,重者采用“钢套筒”护壁或井点降水等方法进行施工.
当挖孔至桩端持力层岩(土)面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有关人员,对岩(土)性进行鉴定,以确定成孔标准.
成品保护
施工中所开挖的土方要及时清运,严禁堆放在工程桩四周.
基础土方开挖时,避免开挖机械对桩身所造成的损伤.
安全技术措施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

对可能出现的流砂、管涌、涌水、流泥等情况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每日开工前必须用小动物检测井下是否有毒、有害气体存在。

桩孔开挖深度超过10米时,应有鼓风机向井下送风且风量不少于25L/S,施工现场应配备防毒面具。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不许堆放在孔口四周2m范围内,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采用三相五线电路系统,电器设备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接零,使用合格的漏电保护器,井下照明采用12V以下的安全灯。

孔口应加盖
7施工记录
《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记录》
《钢筋笼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混凝土工程施工记录》
执笔人:谢强平
2003年11月19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