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木家具生产管理难点与解决对策2011-06-20 09:55:22| 分类:生产有道| 标签:红木家具生产|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序言红木家具制造业因其自身的产品特点、生产特点、市场特点和人员特点,从而决定了它的生产管理特点,并由此形成了具有明显行业特征的生产管理模式。
然而,红木家具制造业究竟存在那些生产管理特点?特点构成的特性要因是什么?特点与难点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难点会给企业生产带来那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样去认知这些特点和难点问题?又该如何釆取对策去克服难点问题给企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无疑这些问题及答案,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和争论的话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工作中的确存在,因为我们对于红木家具制造业自身特点和难点问题缺乏真正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而使我们在一些问题面前朿手无策,以致于无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应对难点问题所带来的疑难杂症……,因而给企业造成危害。
因此,高度重视和认真解析红木家具制造业生产特点与难点问题,从根源上入手去探索和寻求问题所在,进而釆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辩症施治、对症下药,这对于我们加强和改善红木家具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红木家具生产管理难点与解决对策难点之一:红木家具“少量多样”生产形态存在的产效低和运作难状况,给工厂生产增效扩绩和生产运作管理工作带来的难题与同属家具制造业中的板式家具和实木家具的大批量、规模化的生产形态相比,红木家具制造业存在的“少量多样”的生产形态,无疑是一个大家所公认的不争现实。
究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个性化”的消费趋向只要我们回顾家具发展与演变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在家具的起源初期除人类将家具仅用于满足自已的使用需要外,其后随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家具也就逐步演变成为人们传递文化、展示艺术和张扬个性的载体和产物,只是由于不同时期,因人们的不同需求而表现。
中国明清家具的发展与演变历史,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证。
在中国历史上,国人早期称家具为“家私”,把家具当作个人自家的私家物品。
所以人们很早就有请匠人上门,按照自已的需要和所好打制家具的消费习惯。
今天,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富足,家具市场也吿别了“基本消费时代”,而步入了“理性消费时代”。
因此,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也随着人们求异消费心理的回归与释放,从而带来了家具个性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
与此同时,众多家具厂商为了迎合和满足市场需求,也重视向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并把按照顾客要求,实行产品的“量身定制”,作为抢占市场,嬴得消费者的有效手段。
因而使“个性化”消费趋向,逐步演译为消费趋势和市场潮流。
2、需求的“多样性”红木家具消费的“多样性”,主要源自人们“个性化”消费需求增长,所带来的市场消费的“多元化”、“多层次”和“个异性”趋势。
同时,也源于红木家具丰富的产品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产品个性内容,所带来的产品的多元与丰富。
3、产品的“贵重性”与其它家具相比,红木家具因其用料珍稀名贵、做工细致考究而身价不菲。
因此,市场产品的需求数量相对较少,故工厂产品的生产数量也相对较少。
红木家具“个性化”的消费趋向和需求的“多样性”及产品的“贵重性”,必然带来产品的“多元化”,造成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细分,使单项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和市场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工厂生产品种的增加和生产批量的缩小,由此形成了“少量多样”的生产形态。
“少量多样”的生产形态,由于生产批量小、品种多、交期短、翻单快和产效低,因而大大增加了工厂计划编制、产品设计、生产安排、人员调度、物料供应、质量控制、场地及设备调配等生产运作管理的工作量。
这无疑増加了生产増效扩绩和运作管理工作的难度。
主要解决对策:1、建立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实行以计划、数据、绩效为管理手段,以品质、成本、效率为管理目标的治企管理方针,摈弃传统工厂的生产管理旧模式,推行现代企业的PMC生产管理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生产管理摸式存在的生产独大、责任不清、监管不力、效率低下、方法落后的状况,以提升工厂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适应“少量多样”的生产形态。
2、理顺生产关系,发挥职能作用小作坊除外,工厂要按照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以技术、生管、品管、制造、人力资源职能为单位的生产运作方法和管理模式。
并通过理顺工厂生产关系,发挥各单位职能作用,加快生产运行效率和运作质量,提高生产应变能力,满足市场需要。
3、改变工厂单一的生产作业方式将工厂生产单线多工序大流水作业方式改为多线少工序小流水作业方式,从而改变工厂因一条生产线多个产品交织混杂生产所造成的生产效率低和生产运作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难点之二:红木家具“半机械半手工”生产方式存在的精度差和控标难状况,给工厂生产提精控标和规范作业管理工作带来的难题在中国古代,木工因以手工见长而被称为“手民”,由此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具木作生产的手工特点。
进入现代杜会后,随着现代工业生产加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红木家具制造业的生产加工方式。
但由于红木家具生产注重产品天然木质特点的展现和自然风格的流露,加之木材缺陷存在的不定因素而造成的木材加工取材方法与出材效果存在的诸多招式与变数,从而决定了红木家具生产“以材取料”和“以料就材”的特殊用料加工方法。
因此,这就限制了许多木工机械加工设备在红木家具制造业的推广与使用。
所以,通常红木家具厂除干燥、机雕工序有数量较多与较强的机械加工设备外,其它多数工序仍主要釆用“半机械半手工”的生产作业方式。
现阶段,红木家具制造业存在的“半机械半手工”生产作业方式,它一方面体现了红木家具生产制作工艺的特殊需要,但它从另一方面又凸现了红木家具生产加工方式相对落后和手工生产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
“半机械半手工”的生产作业方式,由于生产人机匹配难、手工精度差、人为因素大,因而存在生产随意性大、作业可靠性差、品质较难控制等问题。
这无疑増加了工厂生产提精控标和规范作业管理工作的难度。
主要解决对策:1、完善生产作业规范制定“产品标准”、“产品施工图”、“加工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刀模具标准”、“品质检验标准”,建立“产品技术挡案”,并通过上述生产标准和工作规范的实施,从而约朿工厂的生产行为,减少生产对人的过分依赖,以克服红木家具制造业“半机械半手工”生产作业方式所存在的生产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生产不稳定的难题。
2、实施生产操作规范对生产工艺复杂和个人技能要求高的重要岗位,工厂要尽可能实行岗位拆分与多岗并存的办法,并制定岗位“操作说明书”,实行人机生产规范作业,从而减轻生产对“能人”的过分依赖,以稳定产品加工标准和提高产品品质。
3、开展制程品质验证在机制、成型、雕刻、组装等生产工序,开展制程“首检、中检、后检”三检制度,在全部生产工段,开展在制品完工“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度,在各生产工段之间,开展在制品交接“上不清,下不接”制度,以实现对产品制程加工标准与生产品质的有效验证和控制,防止发生重大质量事故。
难点之三:红木家具“材贵料孬”生产用料现象存在的损耗大和控制难状况,给工厂木材加工保质降耗和规范用料管理工作带来的难题中国红木家具史,可以说是一部木文化的历史。
红木优良的物理特性,朴实自然的纹理美感,宜近予人的亲和力,倍受国人的推崇和喜爱,是木材家族中的上上品。
但是,木材由于自然天成,大自然在赋与木材诸多优点的同时,也生就了它的许多缺陷,如:⑴木材生长形成的节疤、边材、髓芯、色差、扭曲和材质、纹理、结构差异;⑵木材由于树种或生长环境不同而存在的木质与材性差异;⑶木材受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腐朽、病虫害和损害等;⑷木材因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胀缩变形现象。
木材的上述缺陷,和缺陷所存在的潜在隐形、且无规律变化的特征,因而形成了木材缺陷的不确定性与诱发的多源性,加之红木资源稀有短缺“材贵料孬”现象较为普遍,由此给红木家具生产造成了诸多不定因素,也给工厂的生产管理带来不少难题,如:⑴木材加工作业方法和产品用料品质标准的制定与控制;⑵木材加工出材率计祘方法和产品耗材定额标准的制定与核祘;⑶木材加工不定因素处理方法和生产节材降耗措施的制定与实施;⑷木材变异问题的应对方法和加工作业处理规范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主要解决对策:1、实行界木加工与木材收发料生产管制制定不同木种、不同材质的“界木规格与宽放值标准”、“锯材分等与检量标准”,建立“原材、锯材进出存台帐”,实行木材进出仓收发工作制度。
并通过上述标准与工作的实施,实行对木材进出数量的有效控制”,并结合“产品净料与毛料材积表”和“锯材安全库存表”的设定与推行,将工厂木材生产加工与使用消耗纳入数控和计划管理之中,从而实现对木材成本和生产进度的有效管控。
2、改进制材加工作业生产流程将木材仓、界木、干燥、备料、开料工序分开,其生产分工与工作职责如下:⑴木材仓要按照(生产用料表)原材用量与要求,进行木材请购和入仓验收作业,并按计划数向界木工段发放木材;⑵界木工段要按照(生产用料表)毛板料用量与要求,进行木材开界作业,并按计划数向木材仓交料;⑶木材仓要按照(生产用料表)毛板料用量与要求,按计划数向干燥工段发放毛板料;⑷干燥工段要按照(生产用料表)毛板料用量与要求,进行毛板料干燥作业,并按计划数向木材仓或备料工段交料;⑸备料工段要按照(生产用料表)规格料用量与要求,进行规定长度直料和弯料的套模划线作业和短直料的开料作业,并按计划数向开料工段交料;⑹开料工段要按照(生产用料表)规格料用量与要求,依照备料工段对规定长度直料和弯料的划线进行开料作业,并按计划数向木材仓交料。
经过上述方法改进后的制材加工作业生产流程好处有以下两点:一是由于新流程对制材加工各生产工序实行了按照(生产用料表)进行有计划与交接的生产作业方式,因而实现了制材加工有计划的生产,有效解决了工厂由于从木材购买到开料工段之间无计划生产所造成的生产延误问题;二是由于新流程对制材加工各生产工序实行了按照(生产用料表)和“以材取料”与“用料就材”的制材用料原则进行加工生产与交接,以及备料工段对规定长度直料和弯料实行套模划线后交开料工段进行开料的加工生产方式,因而实现了对制材加工各生产工序木材消耗的有效控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红木家具制造业木材消耗难控制的“老大难”问题。
3、控制生产中木材补(换)料问题制定“生产补(换)料作业流程”、“生产品质事故鉴定与赔偿办法”,并通过上述制度和规定的实施,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木材消耗的全面控制,减少木材的浪费。
难点之四:红木干燥“技难险大”加工方式存在的操控难和变数大状况,给工厂木材干燥防损保效和规范操作管理工作带来的难题红木家具是用纯实木制作的家具。
因此,木材的干燥处理就成为了生产红木家具和保证产品品质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