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验
况、职业性向、新环境中的职业成长能力、专 业成就、创造能力,作为临床工具用于心理诊 断。 (4) 广泛性。
应用于广泛的对象。(初三以上至老年的 正常人),同时可以个别也可用于团体施测。
(5)深刻性。 他对人格的理解具有整体性、动力性和深
刻性。融合了特质论本能论等心理思想 。
4、16PF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要求严格按指导语答题。同时需要在主试 和被试间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使被测者觉 得测验是对自己有益的,以利于回答。 (2)测验不计时,但需要被试凭直觉进行作答, 无需迟疑不决,拖延时间,且每题只选一个答案, 不可遗漏任何测题。
高分有创造能力者,一般而言在88-92分 其等级分为7以上表明有良好的创造能力。
D、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人格因素。 B聪慧性+G恃强性+Q3自律性+(11-F兴奋性)
17分以下者不太适应环境,均分为22分 27分以上者有成功希望。
(2)编制方法及种类
自陈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四种: 合理结构法(逻辑法) 因素分析法 经验准则法(只能得出你放进去的东西) 综合法四类。
由此出现三种自陈量表:内容效度人格问卷 因素分析人格问卷、经验效标人格问卷。
1)内容效度人格问卷——由专家根据某种人格 理论确定要测量的特质,用逻辑分析的方法编写 、选择一些看起来能测量某一特征的题目编成的 问卷。
(4)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 来源于遗传的特质即体质。来源于环境的
特质为环境特质。用多变量抽取方法进行统计 发现智力遗传占80%--90% 。
3、16PF的特点 (1) 客观性。 A、16PF的客观性首先表现在答案的客观性
每个题目都备有三个客观答案(是、否、及 介于两者之间)。 B、无关变量的控制。
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 心、心神不定,时感疲乏;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 自若、知足常乐。
(2) 次元人格分析: A、 适应与焦虑=[38+2L怀疑性+3O忧虑性 +4Q4紧张性-2C稳定性-2H敢为性-2Q3自律 性]/10。
高分者易于激动、焦虑、对自己的境遇常 常感到不满,高度的焦虑。 B、 内外向=[2A(乐群性)+3E(持强性)+ 4F(兴奋性)+5H(敢为性)-2Q2(独立性)
高分者安详警觉,果断刚毅,有进取心,但 常常过分现实,忽视生活情趣,遇到困难有时会 不经思考, 不计后果,贸然行事
D、怯懦与果敢=[4E(恃强性)+3M(幻想性) +4Q1(实验性)+4Q2(独立性)-3A(乐群性) -2G(有恒性)]/10。
低分者常人云亦云,优柔寡断,受人驱使 而不能独 立,依赖性强,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 别人的欢心。
(一) 结构明确的问卷测验 所用的测验是各种经过标准化的量表:其结
构明确,编制严谨,包括很多具体的问题,从 不同的角度了解受试者的情况。 分两类: 自陈量表
人格评定量表
1、 自陈量表: (1)一种自我报告式问卷,即对要测量的人特征 编制许多测题(问句),要求被试作出符合自己 情况的回答。 从其答案来衡量这项特征
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沮丧悲观、自责缺乏 信心;低分者安详沉着,有信心。
Q1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低分 者保守、循规蹈矩、尊重传统。
Q2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 赖、随和,附众。
Q3自律性:高分者知彼知已,自律严谨;低分 者不能自制、不守纪律、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 欲。
(2)人格的行为观察法。 情景测验——在一种控制情景下观察被试行为 的评估方法。如无领袖小组。
非言语行为:如对非言语行为的敏感性。
晤谈法(面试)临床晤谈——人事晤谈、 结构与非结构晤谈
第二节 自陈量表
一、16PF 1、16PF编制的理论背景和编制思路。
理论的特点:不是从类型,而是从因素或 特质分析人格,把特质看成分析人格的最基本 的单元。 其理论假设为:
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 低分者迟钝,常识浅薄。
C、情绪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 低分者情绪激动不稳定。
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 低分者谦虚顺从。
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 低分者严肃,审慎、沉默寡言。
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 低分者权宜敷衍,原则性差。
采用逻辑法编的内容效度人格问卷其缺点有二: A、 表面上能测某一特质的题目,实际上并不 能测这一特征,即表面效度不能保证测验的真 正效度。 B、 由测验题目与所测特质联系过于明显,受 试一眼就能看出所测的是什么,因而容易作假。
2)因素分析人格问卷。 先对标准化样本施测大量的题目,题目和被试
的选择可以没有任何依据,然后通过被 试在各题 目上的得分进行因素分析,和其他相关分析把有 相关的题目归到一起,形成若干组内相关高的具 有同质性的题目组,每一题目组就构成一个因素。
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少有顾忌, 主动性强;低分者害羞,畏宿、退却。
I、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 情用事;低分者粗心、理智、重实际。
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 已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信赖随和。
M、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象,狂放不羁; 低分者现实、脚踏实地、合乎成规。
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 人情达练、善于处事。低分者坦诚、直率、天 真。
高 分者独立、果敢锋芒毕露,有气魄。常 常自动寻找可以施展才华的环境。
(3)综合人格因素分析:是以统计标准和社 会适应标准这一双重标准为依据的。这不仅要考 虑因素得分,还要考虑各因素的权重。
A、 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 C稳定性+F兴奋性+(11-O忧虑性)+
(11-Q4紧张性) 得分在0到40分之间,低于12分者情绪很不
2、投射的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1)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 通过明确的问题很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在任意对于意义不明的刺激进行反应时 却常常可以使隐藏的欲望、需求、态度、心理 冲突流露出来。 3、类型 罗夏的墨迹图,主题统觉,文字联想测验、 画人画树测验。
3、 人格评定的其他方法 (1)人格的客观测量。 人格的生理学测量——主要测量被试应激和唤 醒条件下被 试的反应。(如测谎、气质测量) 知觉和认知测量。
一、人格及人格测验
1、人格测验——以人格为对象的测验
2、人格 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 独特身心组织,这一缓慢变动的组织使个体适 应环境时,在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 观、气质性向、外形及生理等诸方面,各有其 不同于其他人之处。杨国枢
3、特点 (1)复合性: 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 (2)相对稳定:
-11] 低分者内向,羞怯而审慎,与要相处不自然;
高分者外倾,通常善于交际,开朗,不拘小节。
C、 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77+2C(稳定性) +2E(恃强性)+2F(兴奋性)+2N(世故性) -4A(乐群性)-6I(怀疑性)-2M(幻想性)]/10。
低分者感情丰富,情绪困扰多通常感觉挫折 气馁,遇到问题经常反复考虑才能决定,平时较 储蓄,讲究生活艺术。
人类的语言中包含了描述人格的所有的形 容词,只要能收集所有的词汇,就可以包含所 有的人格体系。 取材:从自然语言中搜集人格词汇
2、操作
(1)进行同义词和反义词配对,得到160个 同义词丛。 (2)从每一词语丛中选 13个词为代表,并 用一个词进行表达。 (3)对当时的文献进行总结,以确认词表 是否完整,并增加了11 类词。 (4)聚类分析将其压缩为35类。 (5)编制一些由这些基本词组成的评价参 照表让一些熟悉这些内容的人评价。而后 根据这些变量间的相关实施因素分析。最 后删除意义不明的部分,留下15个人格因 素和一个智力因素
3)经验效标问卷。用实践准则法编制问卷 (适合用来预测或作实际决定。如明尼苏打量表)
可以没有任何理论基础,而是根据特定的被试表 现的实际特征来选择测验题目,编制时首先选择 不同的被试组,然后将题目施测于不同的被试, 选出那些能区分各组被试的题目。强调的是行的通
4)综合法:(CPI)
A、 用逻辑分析法和经验效标法,选取大量测题。 B、 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聚类,编出同质量表。 C、 将同质量表中没有效标效度的题删去,同时 将表面效度太高的题删去。 D、保留效标高,但表面效度不高的题目。
为了避免动机和社会期许效应尽量采用中性 测题。
为了保持作答者的兴趣,采取按序轮流排列 的方法,这也有利于防止主观猜测去作答。 (2) 标准化。
各因素信度为0.48--0.92,因素负荷在0.73到 0.96之间。
(3) 多功能:表现为: 可反映16个人格特质、人格的整体情况、
某些特质的组合情况。如: 性格内外向、心理健康情况、人际关系情
与其他心理特征相比,人格相对稳定。 (3)差异性: 不同的人格及其心理特征的强度不同;各种特征的 结合模式差异; (4)可变性: 人格随人的生理、心理、生活环境的变化,人格的各 种特征会发生或或大或小的变化。
2、人格特点及评定方法:
(1)特点: 以人格为对象的测验。
测的是此人目前的人格特点,而非终生不变的人定型。
除聪慧性答对1 分错0分外,其他测量无对错 之分,每测题记分为0、1、2三等,做好后可利 用模板统计,也可以用计算机统计做出轮廓图。 甚至写出报告。
5、16PF的因素解释 (1) 16个因素的含义:(7分以上者为高分, 7分以下者为低分)
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乐群; 低分者缄默,孤独、内向。
态度:受情操左右的,在特殊情况下以特殊 的方式对待特殊的事物,并作出反应的一种倾向。
(3) 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 个别特质:个体特有的特质。也即表面特质。
共同特质:即人类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特质。 共同特质(根源特质)人人都具有,但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