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求助编辑大豆田大豆田管理,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提供了一套具体措施。

目录编辑本段及早间苗农谚说:“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

间苗对机械条播或大型扣种手摅豆尤为重要,间苗后幼苗分布均匀合理,及时防止苗欺苗现象,可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消耗,使幼苗发育均衡健壮,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间苗一般大豆幼苗期两片对单叶平展、有复叶出现时期进行。

间苗时要拨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编辑本段中耕除草一般要求做到三铲三镗。

具体时间:第一遍在6月1日左右,第二遍在6月20日左右,第三遍在6月末或7月初,根据大豆生产情况铲镗完第三遍,然后拿起大垄。

编辑本段看苗追肥对瘠薄的地块,应根据地力和苗的长势追施氮肥,一般每公顷追施硝铵75-100千克。

可采取沟施的方式结合第二遍铲镗进行,也可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0.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0千克。

也可结合防蚜虫一并进行。

编辑本段防治蚜虫与食心虫大豆蚜虫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如果严重发生会导致豆叶卷曲,病毒传播,造成大幅度减产,当6月上旬至7月上旬,如蚜虫危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即田间有蚜株率达30%-40%,百株蚜量达1500头以上,应立即用40%乐果乳油配制成800-1000倍药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600-700千克。

也可用氧乐氢菊乳油配制成2000-3000倍药液喷雾防治。

每公顷用药液600-700千克。

大豆食心虫也是近年来危害大豆较重的另一害虫。

在每年8月上旬进入成虫盛期产卵孵化成幼虫蚕食虫粒,严重影响大豆质最,降低大豆商品价值。

目前防治大豆承某娼铣S玫姆椒ǎ河?0%敌敌畏乳油0.5千克浸泡50千克去皮的玉米茎杆,傍晚均匀撒在1公顷豆田里进行熏蒸防治。

编辑本段清除田间大草在中耕除草过程中往往会遗留杂草,到大豆生育后期,枝叶虽然繁茂,但压不住。

这些杂草生长快,植株高大,与大豆争光、水、肥,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发育,7月末或8月初,必须拔除这些大草,以利于大豆通风、透光,促熟增产。

这样做,也可减轻后茬作物草害。

编辑本段后期处理1、间苗:当小苗长出2片单叶,第一片复叶尚未展开时,根据留苗密度进行人工手间苗。

间掉弱、小、病苗,保留壮苗,留苗要均匀一致。

2、铲趟:小苗刚拱土,子叶尚未展开时,实行铲前深趟一犁。

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铲头遍地。

趟地时只深松不培土,以提高地温,防旱保墒,促进大豆根系和幼苗健壮生长发育。

7-8天后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遍铲趟,做到细铲细趟不伤苗。

在大豆封垄前再进行第三次铲趟。

趟成四方头垄,不趟碰头垄,以利接纳雨水和避免埋住底荚。

一般做到3铲3趟即可。

3、化学除草:在播种后出苗前公顷用60-75克25%的豆黄隆加50%乙草胺2.5-3升(1.5-2.25升90%的禾耐斯乳油或72%都尔乳油3升),对水400-5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封闭。

也可以播后阔叶杂草2-4叶期,公顷用48%苯达松水剂2.5-3升,对水400公斤,进行第一次茎叶喷雾。

隔1-2天,当禾本科杂草3-5叶期,公顷用12.5%拿扑净1.5升(或10%禾草克乳油1升或12.5%盖草能乳油0.75-1升或5%精稳杀得0.75-1升),对水400公斤,进行第二次茎叶喷雾。

喷雾要做到均匀喷酒全田覆盖,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比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与此相反使用低剂量。

遇干旱时,应适当加大对水量,以提高杀草效果。

4、根外追肥和促早熟:在大豆生育后期,如发现脱肥现象,公顷用15公斤尿素加1.5公斤磷酸二氢钾,对水750公斤进行叶面喷酒。

7月中旬,发现有徒长倒伏趋势的,公顷用45-75克2,3,5—三碘苯甲酸与酒精充分溶解后,对水525-725公斤进行叶面喷酒,以壮秆矮化植株,防止倒伏。

在大豆盛花期至结荚初期,采用增产促熟作用效果显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酒,以增进大豆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其产量。

5、清除田间大草:在大豆生育后期,人工拔除蓼吊子、苍耳、和水稗草、抓根草、牛毛草、节骨草、黄香蒿、兰花菜、刺菜、灰菜等大草。

1.苗期管理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具体措施:①查苗、补苗。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

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

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②加强中耕培土。

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农谚“豆锄三遍粒滚圆”。

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

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看苗追肥灌水,薄地没施底肥的,为保壮苗可在幼苗期追肥,每亩硝酸铵5-7.5千克,过磷酸钙7.5-15千克,对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均有很好作用,也有利根瘤菌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

如果缺墒要合理灌溉,能促花芽分化形成丰产株形。

如果苗有徒长苗头,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于晴天中午顺垄镇压豆苗,可起到压苗促根的作用。

采取如上处理,可增加产量,据国内报道可增产8.5%;国外报道可增产13%。

2.开花结荚期管理开花结荚期主要争取花多、花早、花齐,防止花荚脱落和增花、增荚,这是此期管理中心任务。

要看苗管理,保控结合,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

具体措施是: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给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

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

此时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达到高峰,需水也达到高峰期。

当叶片颜色出现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否则花荚脱落。

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2寸顶尖)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

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土的大豆不适合摘心。

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及时防治病虫害,否则到雨季会造成绝收。

3.鼓粒成熟期管理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则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

这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

秋季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以水攻粒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

大豆黄熟末期为适收期。

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 [2005-04-29] ·作者:·来源:农博网1.苗期管理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

根据大豆不同生育期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以及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获得高产。

具体措施:①查苗、补苗。

大豆出苗后进行查苗、缺苗补苗,确保苗全,并及时间苗剔除疙瘩苗。

达到苗全、苗壮是栽培中一个重要环节。

补苗时可以补种或芽苗移栽。

②加强中耕培土。

在间苗后立即进行中耕锄草,全生育期最少中耕三至四遍,农谚“豆锄三遍粒滚圆”。

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

随中耕锄草,向根部拥土,逐渐培起土埂,利于耐旱、抗倒、排涝。

看苗追肥灌水,薄地没施底肥的,为保壮苗可在幼苗期追肥,每亩硝酸铵5—7.5千克,过磷酸钙7.5一15千克,对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均有很好作用,也有利根瘤菌和发育,增强固氮能力。

如果缺墒要合理灌溉,能促花芽分化形成丰产株形。

如果苗有徒长苗头,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于晴天中午顺垄镇压豆苗,可起到压苗促根的作用。

采取如上处理,可增加产量,据国内报道可增产8.5%;国外报道可增产13%。

2.开花结荚期管理开花结荚期主要争取花多、花早、花齐,防止花荚脱落和增花、增荚,这是此期管理中心任务。

要看苗管理,保控结合,高产田以控为主,避免过早封垄郁闭,在开花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为好。

具体措施是:封垄前继续锄草,看苗酌情给水肥,弱苗初花期追肥,壮苗不追肥防止徒长。

花荚期追磷肥效果明显。

此时大豆叶面积达到最大值,耗水量增大,蒸腾强度达到高峰,需水也达到高峰期。

当叶片颜色出现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要及时浇水,否则花荚脱落。

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2寸顶尖)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

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土的大豆不适合摘心。

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

及时防治病虫害,否则到雨季会造成绝收。

3.鼓粒成熟期管理鼓粒成熟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促进养分向子粒中转移,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则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

这个时期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

秋季遇旱无雨,应及时浇水,以水攻粒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

大豆黄熟末期为适收期。

当种子含水量达到13%时可以入库。

大豆田间管理技术意见2011-05-31 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1、查田补种,保全苗。

播种后要迅速开展查田工作,播后3-5天开始查墒情,对失墒严重的地块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墒;在出苗前查芽情,对芽干、坏种地块,及时坐水补种;出苗后查苗情和虫情,对出苗不齐、不匀缺苗断条或遭受虫害的地块,要及时补种早熟品种并采取相应药剂防治2、加强铲趟。

在封垄前要加快铲趟进度,力争增加铲趟遍数,培土要到子叶节,铲除田间杂草,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土壤的抗旱防涝能力,提高植株的抗倒伏、抗涝能力,活土增温,促进大豆生长。

3、及时排涝。

大豆耐涝性较差,水淹到植株的某一部位,这一部位的腋芽就不能分枝和结英,即使已开的花荚,也容易掉落。

若雨水较大,为防止田间积水,要及时排涝。

4、加强水肥管理。

大豆初花期追叶面肥,每公顷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氢钾1.5公斤溶于500公斤水中喷施。

也可因地制宜应用其它营养制剂或ABT生根粉等激素进行叶喷,加速大豆生育进程,促使大豆提早成熟。

5、加强病虫害防治。

(1)蚜虫。

点片发生并有5--10%的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率达到50%时,百株蚜量达1500头以上,天敌数量很少时,选用比虫啉、啶虫咪类药剂对水喷雾;(2)红蜘蛛。

当田间发现有点片发生时,选用阿维菌素类制剂进行喷雾;(3)草地螟。

大豆百株有幼虫10头~30头,大部分幼虫3龄期前,可用菊酯类或辛·氰乳油常规剂量喷雾。

大豆增产田间管理技术发表日期:2011年7月19日作者:王伟【编辑录入:哈拉海】我国农业素有三分种七分管的说法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加强田间管理是获得大豆高产的保证。

大豆田间管理的任务是疏松土壤、消灭杂草、追肥、灌水等以促进大豆生长。

(一)除草。

杂草是大豆的天敌,如不及时消灭杂草可使大豆严重减产。

田间除草的方法有:1、中耕培土是常规除草方法,可结合铲地、施药、追肥进行复式作业。

第一次中耕应在大豆出苗前至第一片复叶展开期间进行;第二次中耕可结合第二遍铲草在第三片复叶出现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应在大豆开花前结束。

2、大豆化学除草目前主要使用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一般公顷用50%乙草胺乳油2.25-3千克,加5%豆磺隆可湿性粉剂加适量水在播后3-5天喷雾处理,也可用大豆专用除草剂进行播后苗前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