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月明》教案13

《日月明》教案13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日月明》人教部编版《日月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

“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通过朗朗上口的短语,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学生在诵读中可以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文节奏明快。

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易于诵读记忆。

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顿的形式,揭示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两句是五字句式。

进一步诠释“众、林”等字的构字含义,揭示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

课文配有一幅图片,三个小朋友在合作植树,三人为众,暗示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远处的小树形象地勾勒出了“多木才成林”的意境。

教学目标:1.借助会意字的结构特点,认识“明,尘”等11个生字和日字旁1个偏旁。

2.会写“木,林”等5个字和卧钩1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领悟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

积累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会意字构字特点。

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

激发自主识字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写笔画卧钩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尝试用会意字的结构特点,识字记字。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个人你们认识吗?他的名字叫仓颉,大家都叫他“造字圣人”。

为何称他为“造字圣人”呢?因为远古时期的文字就是他创造出来的。

仓颉是怎样把文字创造出来的呢?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穿越时光隧道,去远古时代体验一下仓颉是如何创造文字的。

2.(出示多媒体课件)并解说:这一天,仓颉看见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他想到晚上月亮出来也会给人们带来光明,如果太阳和月亮合在一起,不是更明亮了吗?于是,他就用这两个字创造出了一个字——“明”。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会意字具有“合二字三字之义,以成一字之义,使人观之而自悟”的结构特点。

学生在比较和探索中,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二、形象揭题,趣味识字1.学习“日月明(1)”出示“日月明”的生字卡片,学生学习“明”字。

你们能用“明”字来组词或说一句话吗?(2)出示红日图和“日”字。

学生读字看图,并回答太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亮) (3)出示明月图和“月”字。

学生读字看图,并回答月亮与太阳的相同点是什么。

(明亮)(4)板书“明”,读准字音,猜字义。

(明亮)(5)像这样有趣的字还有很多呢!比如“鲜”,它是由“鱼”和“羊”组成的,鱼肉和羊肉的味道十分鲜美,所以“鲜”就是“鲜美”的意思。

(6)还知道什么字也是这样有趣?(尖、尘、灭。

)本课有许多这样的生字呢!2.学习“田力男”(1)出示田里一名男子在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

(2)写出汉字“男”,揭示字义,表示男子用力在田间耕作。

(3)再读本行课文,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3.“小大尖,小土尘”。

(1)让学生说说“尖, 尘”分别是什么意思,教师揭示末端细小为“尖”,细微的土为“尘”。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想“尖”的东西有哪些,在哪儿见到过“尘”。

4.小组合作学习“二人从,三人众。

双木林,三木森”。

(1)每人选一句自学,通过图片或想象画面,猜测“从,众、双、木、林、森”的意思。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学习成果:一人走一人跟随为“从”,人多为“众”;成片的树木为“林”,更多更茂密的树木为“森”。

5.小结会意字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明、男、尖、尘、从、众、林、森”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而成。

6.齐读课文。

(1)可击打节拍,再次感受本课汉字的构字特点。

(2)质疑:课文有没有不懂的句子?预设:“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在揭示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理解字义图片或想象画面。

形象化的感知字义,感受会意字的特点。

学生在领略汉字趣味性的同时也点燃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三、游戏巩固、灵活认字1.小游戏:摘苹果。

(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只苹果。

在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2.请学生来认读,如“明,日月明”,读对了,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3..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分类,哪些是两个字组成的,哪些是3个字组成的,组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4.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1)出示图画,学生说一说。

(2)出示文中句子。

(3)说说同学间“团结协作”的事情。

5.指导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3)学生尝试写“木”。

检查点评。

学生再次书写“木”。

6.指导写“林”(1)学生观察“林”,说说发现厂什么。

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的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3)学生再次书写“林”。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对比中自主发现“木”作为偏旁时笔画的变化,书写合体字时,重点强调笔画之间的穿插,强调汉字的避让之美。

四、板书设计:9.日月明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尘从、众、林、森教学反思: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彻底拼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应该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图,游戏等一系列识字活动,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本课教师让学生自己看图猜字,说出字的意思,并利用所学的字组词,初步了解了会意字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许多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而且知道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的意思的组合。

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而且激发了识字热情。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9 日月明9.日月明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识笔画“”和偏旁“日”。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教学过程一、认识新朋友“明”1.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引出“日”和“月”两个字。

2.我们把“日”和“月”写得近一些就组成了一个新字“明”。

3.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4.你以前见过这个字吗?你能用“明”字组成什么词语?(出示词语:明天明日明白明月)5.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二、指导朗读1.小朋友们,赶紧打开课本,翻到72页,听老师范读。

2.引导学生轻声地试试看,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3.分组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4.引导学生去掉拼音读。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1.引导学生看图猜生字。

(1)课件演示: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尖:上小下大。

尘:尘土飞扬。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引导学生根据字想象画面。

(1)出示生字:“从、众、林、森”自由选择来说。

师点拨:从:一个人在前面走,后面有人在跟着。

众:很多人在一起。

林:左边一棵树,右边一棵树。

森: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

(2)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四、巩固认读1.引导学生认读“读一读”中的词语(课件出示)。

2.引导学生给生字组词或造句。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认读本课重点生字,学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2.引导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多、树林、森林、关心、开心。

2.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3.齐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木、林、土、力、心”,观察每个字的笔顺,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学写“木”。

(1)老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2)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学写“林”。

(1)观察“林”左边的“木”有什么变化。

(2)老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学写“土”和“力”。

(1)老师强调要注意的问题,学生描红,练写。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讲评。

5.指导学生学写“心”。

(1)引导学生认识新笔画。

(2)老师范写,学生仔细看。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教师重点指导书写困难的学生。

(4)展示书写认真的作品,进行讲评。

三、拓展练习1.组织学生参与猜字谜的游戏。

2.男生说,女生猜。

(1)日月(明)。

(2)田力(男)。

(3)小大(尖)。

(4)小土(尘)。

(5)二人(从)。

3.引导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这样有趣的字?板书设计9.日月明木林土力心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识字9《日月明》人教(部编版)《日月明》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日月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的一篇课文,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

因为字意的理解基本上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

因此,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13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13个汉字。

难点: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激、促、查、教”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以达到“生成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整篇课文我贯彻了一个闯关的情景,而在这个情景中我引入了学生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人物,这样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闯关中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从而也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是一座识字城堡,里面住着识字大王和小王,看到这样美丽的城堡,同学们想不想进去呢?(想)好,那你必须先通过老师的第一关:说出城堡的名字(日月明)(课件出示)2、齐读课题《日月明》。

过渡:很快城堡的门就打开了,我们就随之进去了,可是奇怪的是我们发现城堡里没有任何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们还没过第二关:读生字。

(课件出示)(二)多种形式,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