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国访学报告

出国访学报告

出国访学报告访学时间: 2014年2月7日至2014年9月15日访学地点: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WSU)资助方:西安工业大学受资助者:机电学院王晓丽2014年2月7日至2014年9月15日,我得到西安工业大学的资助,到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真心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机会,我自己也非常珍惜这次访学的机会,下面我把我这一年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做一汇报。

美国大学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有他不足之处,我所写的,不可能写出一个真正的美国,如同盲人摸象,每个人只能摸到其中的一部分,很难说谁摸到的才是真正的大象。

一、学校及导师学院简介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是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成立于1890年,占地620公顷,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

华盛顿州立大学主校区坐落在华盛顿州威特曼郡(Witman County) 普尔曼市(Pullman),在华盛顿州境内还包括:斯博坎校区(Spokane)、三城校区(Tri-Cities)和温哥华校区(Vancouver)校区。

我访学的校区为主校区普尔曼市。

这是一个干净,安静的小城市,城市90%为大学生和教职人员,其余为各行业的服务人员。

学校放假的时候,整个城市都会安静下来。

大学设有文理学院、商科经济、工程建筑、农科及家政、教育、药剂、护理和兽医学八个学院。

其中,酒店及饭店管理专业排名美国大学前5名,也是修读学生最多的专业。

一位退休的美国老人告诉我,WSU的酒店及饭店管理专业,是西雅图的一位渔民富裕以后捐助成立的。

我联系的导师是乔丕忠教授,是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教授。

他所从事的研究是工程结构和智能材料的力学性能。

首次提出的双层梁剪切变形和界面变形理论。

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

创建了由离散版理论所得到的局部稳定结构离散解,已成功应用于美国航空业的结构分析。

获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航空部“杰出科技进步奖”,华盛顿州立大学最佳研究奖,“Journal of Aerospace Engneer“的特邀主编,美国多家期刊的副主编。

共主持包括3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20多项。

SCI论文120多篇,EI 论文140多篇。

导师所在的学院为工程建筑学院,包括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等专业。

二访学总结这半年中,在导师的关照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确实融入到了WSU的生活中,包括课堂听课,了解相关的课程规划;参观相关的科研项目,实验室,参加博士生的开题以及博士生的课题进度讨论,也当然感受到了异国文化的冲击,很多时候,工作和生活是不能分开的。

当然,英语也有了一定的长进。

(一)课堂听课:华盛顿州立大学实行三学期制,春季学期(每年的1月中旬到5月中旬)我在春季学期随堂听课三门,机电一体化,由于这里的学分很贵,(注册考试,一个学分1300刀),所以,我随堂听课,如果是大班上课就不一定和授课老师说,但也有被认出来的情况,如果是小班的课就一定事先和老师沟通一下。

在美国,许多课程安排在中午上,经常是12:50上课,吃完饭,没有午休,不得已养成了不睡午觉的习惯。

由于时间短,基本还在适应期,一方面语言关还没有完全过,听课压力很大;再一个还没有适应生活,感觉自己颇不适应。

后来发现,听不懂课上的内容,似乎也属普遍。

到这学期结束,大部分课程自己都能听个半懂,或者百分之七八十,但是有些发音很快的本土老师和发音很怪的国际老师的课,还是如同听天书,只能下去自己翻书学,靠听课那就废了。

我后来觉得,要是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个基本的认知,或者以前学过,听课效率就会高很多。

比如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以前在学院带过课程设计,听起来就很自如。

比如,电路简介,因为我做过硬件设计,就很容易听懂,也有收获。

我听说WSU的酒店管理专业比较好,就去听课,后来大失所望,老师的讲授居然就是大段大段的文字,老师念,学生抄,除了教师的发音比较地道,其余,没有太多可取的。

看来,语言的问题不只是语言的问题,更多的也许是些语言背后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我基本上一直听了下来,特别是授课教师居然允许我去听他的实验课,(很多实验课,授课教师不乐意旁听)所以我就结合《机电一体化》这门课,谈一谈他们的授课。

1选课系统WSU实行网上选课,有些课程的学生人数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规定,所以很多学生就报不上。

只能选择其他课程或者其他的学期再去选择这门课,也有很多课程很少的学生报名,如果少于5人就不开设这门课。

图1 选课系统2 第一节课安排好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讲授内容,时间,类似于我们的教学日历,也有每次小考的时间,期末考试的时间,大小论文的提交时间等。

以及每项所占分数,最终分数一般由作业,小测验,出勤率以及期末考试组成。

我因为是在春季学期开学后去的,所以,没有听到第一节课,但是在暑假小学期,我又补上了第一节课。

老师会介绍自己,介绍这门课所有考试的时间,分值比例安排。

并打印好发给学生。

我也得到了一份,但是回国时东西太多,被我弄丢了,算是一个小遗憾。

2 上课随时提问。

这是对我触发最大的一点,老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会习惯的问:“Any question?”学生一般会有很多的问题,甚至,课堂上学生会随时发问,而教师回答问题之前一般都会先说:“good question”。

我发现美国人更爱提问,在我听课的过程中,我没有见过中国的留学生提问过。

这种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提问时不用站起来,有问题随时提问,体现出师生的平等。

3 授课方式灵活多变教师用多媒体,也有很多老师用白板书写讲授的内容。

课堂讨论也是教学方式之一。

教师上课时,准备很充分,经常会发很多学习材料,他们叫handout,上课时分组讨论的形式也是授课的一种形式,我不算是非常传统的中国性格,但是对老师的敬畏却是大大不同于美国学生,美国学生的优点或者缺点就是他们随处流露出的自信心。

课堂讨论的热烈,各抒己见,让我想到在国内讨论课敢于说话的寥寥几个学生,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看来,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说拥有自己的观点不仅仅是大学培养的,他联系到我们整个的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

4 作业有难度,需要课下阅读大量的资料,还要灵活运用知识才能完成。

下面的截图是其中的一次作业,我课下做的时候也下了一定功夫,不过,我准备把这次的大作业作为一个毕业设计供下一届的学生选择。

所以,我经常看到学生们在图书馆忙忙碌碌的完成作业。

下面是其中的一次作业:图2 课下作业图3 课下作业这次作业,我课下用了一天的时间去完成,需要上网查不少的资料。

我一直在想,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而学生通过灵活实用的大作业确实能锻炼他们相应学科的专业技能。

5 上课自由,我听了有5门课,没见过一个老师点名的,只有一次周一的一二节课,因为确实来的人少,老师稍微等了一会儿才开的课,还戏称这些学生是“夜猫子”。

多数情况会有学生迟到的,也有早退的,也有中途上厕所的,学生都静悄悄的走,静悄悄的来,只要不打扰别人,一切都ok。

但是,只要坐在教室里听课的都非常认真。

我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学生是来学知识的,教师是授课的,工作性质不同,但是彼此人格是平等的。

6 实验课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这门课程是一门研究生科,即便如此,课程中也安排了实验课,听说WSU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是得过奖的,或许跟这些丰富的教学方式有关吧。

我有幸跟随研究生上了实验课,感谢授课老师的热情帮助。

在PLC的授课中,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用于教学的PLC居然是西门子的S7-1200,现在我们很多新开发的工业设备中还在应用S7-200,S7-300时,他们在教学设备中已经用到了S7-1200,而且学生是2人一台设备,授课过程中,是课程的主讲老师来讲授实验,对于PLC的编程教师操作的非常流利,除了主讲教师,还配备了两个辅助的教师来指导学生操作,可见学校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

我想,配备充足的基础实验设备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其实,我发现WSU先进的实验设备,并不是特别多,甚至还不如咱们的很多一本院校,但他们对于基础实验设备的投资表现出他们对于教学的重视。

(二)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培养在美国,大多学生的奖(助)学金都是由项目支配,而大多项目的80%都用来支付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工资,学费和生活费。

所以学生都有一种“生存”的压力感,一种对“工资”的责任感。

正是这种责任感,通过专注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目前,中国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也在逐渐扩大,如果能更好的把“责任感”和好的管理体系融入研究生教育,我想中国大学会很快培养出许多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研究队伍。

科学研究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做研究一定要找问题,申请项目,把科研做好做大一定要有项目来支撑,通过申请项目,完成项目来发现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别人都没发现过,也没有解决过,慢慢的,就能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从而提出重大的发现和创新。

现在大学的发展正是如此,国家和很多高等学校都在鼓励和督促教师多申请项目。

美国大学教师的终身教授和晋升正教授的评估体系已经从以前的“要有学术论文发表,才能生存”(Publish or Perish)慢慢地向现在的“Get funded or Perish”(要有像样的课题才能生存)转变。

因为能获取有竞争力的项目,或者获取自身市场需求和领域的项目体现了研究的价值。

我的导师,乔教授说:做项目,如果钱花完了,没有发表像样的文章,就没有给科学留下任何痕迹。

所以,在乔老师做项目过程中,很注重发表有影响力的文章。

目前为止,他发表的SCI论文有120多篇,关键,他很看重论文的质量,他曾经获得“Journal of composites construction”最佳论文奖。

并且,他们在申请终身教职时非常看重的是论文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生活就像骑自行车,只有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平衡。

”(三)校园课余生活丰富多彩WSU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8月底的迎新生活动,有学生组织的,也有学校,院系组织的,在开学第一周,学院会准备丰盛的野餐(picnic)来答谢师生。

校园里免费的电影也会排满了整个开学周。

WSU的橄榄球更是疯狂,我有幸感受了学生的一次橄榄球比赛,热情高涨的学生拉拉队,专业竞争力的队员,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们各种运动场有很多,有网球场,足球场,田径场,足球场,能承办赛事的足球场,棒球场,橄榄球场,承办赛事的橄榄球场。

还有室内的健身中心,等等。

这只是我工作之余看到的,我相信还有很多我没看到的。

高校如此重视基础建设,我想这应该值得我们学习。

功能齐全的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可以在此学习,娱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