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窜性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对策分析
入室盗窃犯罪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案件,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因素。
特别是近几年来,流窜性入室盗窃犯罪案件急剧增多,且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
据调查统计,2010年市公安局共立刑事案件40338起,其中入室盗窃案件立案8974起,占接案、立案数的22.4%,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377.2万元,而破案率仅为30.1%。
流窜入室盗窃案件居各类刑事案件之首,不仅使辖区单位和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给建设平安、和谐社会也带来负面作用。
因此,严厉打击流窜性入室盗窃犯罪案件,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心的治安环境,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我市流窜入室盗窃案件情况作以下分析。
一、流窜入室盗窃案件具有三大特点:
1、流动作案是流窜入室盗窃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所谓流动作案,就是作案地点不固定,即犯罪分子从一个地方流窜到另一个地方,不断转移,到处作案。
据统计,这些作案犯罪分子主要来自湖南省宁远县、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永新县、四川省昭觉县、贵州省德江县等地人员。
2、流窜入室盗窃犯罪还具有随欲性。
由于当前流窜犯
罪嫌疑人的生活习性无定规,流窜案犯往往一会儿身处某县,一会溜进南昌市,一会跑到农村。
犯罪动机特性中的并发贯通和随从贯通,在流窜性犯罪身上都有在发挥作用。
由于流窜作案所具有的随欲性,和心理变化的表现,就决定了流窜犯罪难以把握犯罪的深度。
3、难查性更使流窜犯罪份子胆大妄为。
因此,客观上刺激歪理形态与犯罪分子神经联系系统非常牢固。
他们这些人流窜性作案手段不同于“盲目流动”,初犯极少,惯犯较多。
凡是属于流窜性质作案的犯罪分子,大多数都有一定的作案本领,即一定的作案技能和一定掩护手段的经验。
二、流窜盗窃案件高发的原因:
1、社会的防范力不够,给犯罪分子留下可利用的空隙和漏洞。
一是一些居民区和单位的意识相当薄弱,保卫力量少质弱,物防设施简陋,技防设施匮乏,这些都给犯罪分子留有可趁之机。
二是居民的防范意识淡薄,使盗窃犯罪分子频频得手,甚至失窃后不亡羊补牢,给了犯罪分子再次作案的机会。
2、公安的基础业务不牢,问题多。
对废旧收购行业,个体金银首饰店,典当行等销赃场所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使赃物流向社会,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市场。
派出所也没有及时掌握本辖区内重点人口的情况,对一些“两劳”释放人员也疏于管理,致使他们又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3、群防群治工作跟不上,公安机关不能很好的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
目前公安机关是社会的主要治安防范力量,主要的巡逻任务由公安机关来承担,社会上的治安防范力量非常有限,有的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4、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打击不力,破案率不高。
大案要案多且难以侦破,使大部分犯罪分子逃避了打击。
5、公安机关的情报信息工作滞后,作案手段的变化没有及时的了解。
随着时代的变化,各种新的入室盗窃手段不断出现,有的公安机关没能及时掌握这些信息,造成防范和打击措施的相对滞后。
三、对入室盗窃案件的防范和打击对策:
1、坚持以防为先。
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打击的思想,多措并举,狠抓犯罪预防工作。
一是切实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
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群防群治之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体系。
当前,要重点狠抓群防组织建设,健全单位、社区、街面“三张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自防作用。
三是积极推广、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
以城市店铺为主的110联网报警体系建设、居民小区社会化防控监控系统建设,主街道及重要路口的红外监控系统建设,强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向产业化发展,确实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
2、坚持以巡为要。
发挥基层派出所辖区情况熟的优势,
形成以派出所社区民警、巡警队为主的有效巡防机制。
责任区刑警中队要和辖区派出所紧密结合,在有效解决派出所警力不足的基础上,要建立社区民警、管段民警责任制,在重点区域加大便衣的巡防和蹲坑守候,重点应盘查街面小巷内2人以上可疑人员,对携带断线钳、手电、改锥、千斤顶等工具或者人力三轮车的人员应立即带回审查,指纹、足迹要及时进行比对,从中带破一批案件。
3、坚持以打为路。
加强信息研判,建立合成作战长效工作机制。
流窜入室盗窃团伙的作案时间长、流窜区域广、犯罪成员多且分散,甲地作案,乙地藏身,丙地销赃,单靠一个部门或是一个公安机关,很难发现、证实犯罪和抓获案犯。
这就需要各方各警种之间的相互配合,成立打击多发性侵财案件合成作战工作专班,从刑侦、技侦、网安、情报等部门抽调人员常驻刑侦支队工作专班,建立统一战斗部队,各警种共同协同作战,针对多发性侵财案件进行专业研判,精确打击犯罪份子,完成破案使命。
从而改变以前的只把主要警力投入到对一些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等重大案件的侦破上,而忽略了对多发性侵财案件的局面。
4、坚持以查为重。
加大对无牌无证摩托车驾驶人和乘坐人的辑查工作。
在城区和城郊结合部范围内驾驶的无牌无证摩托车往往是街头抢夺或入室盗窃案件的嫌疑人。
为此,各级交警部门应积极与各派出所配合,展开辑查工作,对驾
驶和乘坐无牌无照或牌证模糊不清的人员,要全面进行审查,同时,相关部门依法对其住所进行搜查,以获取赃物罪证。
5、坚持以治为本。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防范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二是要加强阵地控制。
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复杂场所、特种行业、“两劳”释放人员的管理。
防止这些场所成为滋生犯罪的场所,治理废旧收购行业,个体金银首饰店,典当行、手机收购业、礼品回收者,规范这些行业,防止成为销赃的场所,堵住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
对于“两劳”释放人员,要防止从操旧业,再次犯罪。
三是派出所要加强对本辖区的旅馆、出租屋的管理,防止这些地方成为犯罪分子的栖身之所。
同时,要及时掌握外来人口的动态和重点人口的情况。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和人民群众的两个积极性,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形成安全防范体系,对流窜入室盗窃犯罪重拳出击,做到既准确又快速,及时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到侵犯,促进社会安定,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社会治安长治久安,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