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讲堂教案《心存感恩孝敬父母》

道德讲堂教案《心存感恩孝敬父母》

***************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心存感恩,孝敬父母
(5月)








心存感激,孝顺父母
——***********中学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2、让学生体会感恩是最幸福的、最甜美的。

二、准备工作:
1.制作幻灯片。

2.搜集:相关短片、歌曲以及相关国学内容。

3.结合学校实际,制作道德活动的视频。

4.道德模范的邀请工作。

三、具体流程:
一、开场白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之一,数千年来,她一直是华夏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

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心存感恩,孝敬父母”。

本次课程,我们将包括六个环节:我反省、唱歌曲、讲故事、诵经典、发善心、送吉祥。

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道德之旅吧!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羊羔跪乳
很久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

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白天吃草,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

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

”小羊听后,不觉流下眼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羊妈妈的一片深情。

从此以后,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羊羔跪乳”。

二、我反省。

请同学们反省自己: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年龄吗?2.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分别是哪一天呢?3.父母最爱吃什么?平时有什么爱好?
三、唱歌曲。

让我们重温经典。

大家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讲故事。

(一)古代“至孝”故事
“为亲负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生性至孝,家境贫寒,常以野菜为食。

仲由为孝敬父母,常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供养父母。

后来仲由在鲁国、卫国做官,
成了千古闻名的孝子。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楚国人。

生性至孝,家境贫苦,生活艰难。

为了孝敬双亲,六十岁的他,不说自己老,常穿五色彩衣,学做孩子游戏。

有时担水进屋,诈跌在地,学孩子哭,千方百计逗二老欢心。

他的孝行感动了楚王,亲自请他出山辅政,老莱子面对高官厚爵,毫不动心,婉言谢绝了楚王的聘请,陪双亲终老山野。

“芦衣顺母”
闵(min)损: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

生性至孝,自幼丧母,后母对两个亲生儿子用棉花做衣服,对他却用芦花。

一次,他为父亲驾车,体寒手抖,车险些失控,父亲怒而鞭打他,芦花飞出,他父亲才发觉后母虐待他。

父亲决定休掉后母,闵损却哭泣着劝阻说:“娘在只孩儿一人受冻,娘走了三个孩子衣单。

”后娘知道后深受感动,从此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个儿子。

生母薄太后患病三年,汉文帝处理完政务后,经常陪伴在太后的病床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服用的汤药,他恐怕失调,非亲口尝过后再让母亲服用。

仁孝之名闻于天下。

(二)近代名人“至孝”故事
郭沫若为母寻药
郭沫若的母亲性格开朗、自信乐观。

母亲很喜欢郭沫若。

在郭沫若3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诵了很多唐诗。

郭沫若也特别敬重自己的母亲。

由于劳累过度,母亲的身体非常衰弱。

她每年初秋,总要晕倒一两回。

当时,四川农村称这种病为“晕病”。

郭沫若5岁那年,母亲的晕病又犯了。

她躺在床上,不仅饭不能吃,有时连水都不能喝。

郭沫若看地眼里,急在心上。

怎样才能医好母亲的病呢?一天他听大人们说,芭蕉花是治这种晕病的良药。

可是芭蕉在四川很不容易开花,不好买到。

他心里暗想:要是我能找到一朵芭蕉花,治好母亲的病,那该多好啊!
有一天,郭沫若同二哥到外面玩耍,来到天后宫。

这里供的一位叫“天后圣母”的女神。

无意中,郭沫若看见天后宫园内有一簇芭蕉,其中一颗正开着一朵大黄花,好看极了。

郭沫若惊喜万分,悄悄地对二哥说:“二哥,你看,那园里有朵芭蕉花,咱们把它摘下来给妈妈治病好吗?”二哥急忙拦住说:“不行!那是天后圣母的花,凡人是不能摘的!”“动了又怎么样!”郭沫若倔强地反问。

他没听二哥的劝阻,拼命地爬上了一米来高的围墙,把芭蕉花摘下来藏在衣服里,气喘吁吁地跑回了家。

郭沫若手捧着芭蕉花,连蹦带跳地跑到母亲床前。

没想到,不但没得到夸奖,反而挨了父亲一顿打。

郭沫若不服,理直气壮地说:“摘芭蕉花给母亲治病有什么错?管它是谁的花,只要能治好母亲的病就行呗!”郭沫若感到委屈,伤心地哭了。

后来,郭沫若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流亡日本。

他时常思念年迈的母亲。

1932年母亲病逝时,他竟无法回国送葬。

他在流亡日本期间写了许多怀念母亲的文章。

郭沫若在文章中深情地回忆说:“我母亲事实上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诗赠沫若
幼时寻药治母病,
中年著文忆母恩。

文坛巨匠虽已逝,
敬老美德传后人。

(三)当代“至孝”少年 2011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
五、诵经典。

《游子吟》
李白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发善心
唱了一首歌,听了一个故事,诵读了一段道德经典,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触,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五个环节,听听同学们此时内心的道德感悟。

示例:说一句感恩话
给父母做一顿感恩饭
主动帮父母干家务
请同学们以崇敬的心情向“孝”字鞠躬,在心中承诺:做一个崇尚道德、孝敬父母的人。

六、送吉祥
我要做孝子
自古圣贤皆孝子,我学圣贤先学孝。

孝亲要令亲开心,孝亲要令亲放心。

孝亲要令亲舒心,孝亲要令亲顺心。

真心学孝孝不难,孝顺父母从今始。

结束语: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道,重在传承;道,贵在坚持,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

希望同学们通过道德讲堂,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

本期道德讲堂到此结束。

谢谢!
“道德讲堂”活动记录表单位名称:高要区金渡镇华侨初级中学
心存感激,孝顺父母
——金渡镇华侨初级中学道德讲堂活动总结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社会的一种美德。

我们就如何学会感恩父母开展本次班会。

在这次班会上,同学们都踊跃发言。

当讲到我们的父母是如何为我们付出那无私的爱时。

同学们都不禁潸然泪下。

我觉得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再享受别人给予自己的快乐生活时,学会感激。

学会感恩。

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伞春晖。

我们应感谢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爱,给予我们温暖的家。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与父母交流,用一颗宽容的心曲体会父母的叨唠。

感恩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以是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一个微笑,而且感恩还是一种优秀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兵积极维护创造美好的修养。

在现代社会生活里,有不少患有“情感冷漠症".他们总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冷漠地看待人和事。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灿烂的阳光,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界第一所有人和实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

无论我们生活在何时何处,只要我们胸中常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现出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附活动照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