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贷业务
风险的概念:现代学术界权威观点
• 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A. H. Mowbray (1995)称风险为不确定性;C. A. Williams (1985)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条件和某一特定的时期,未来结果的 变动;March&Shapira认为风险是事物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可由收 益分布的方差测度;Markowitz和Sharp等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定义为该 证券资产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并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证 券投资的风险。
●
银行信贷
截至2006年10月,全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呆坏账已逾 1000亿元, 其中国有四大银行占了呆坏账总额的81%以上。
●
中兰德担保
2003 年 7 月至 2004 年 9 月,累计担保 1043 笔车贷业务,担保金额 12336.9万元,担保费收入357.6万元;截至2007年7月银行通知非正 常业务46笔,涉及在保余额84.95万元,其中已代偿8笔,金额26.35 万元。
车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3、竞争阶段(2002年-2004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1)由汽车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
上升为银行之间的竞争。
(2)银行的经营观念由片面强调资金的绝对安全转变 为追求基于总体规模效益之下的相对资金安全。
(3)银行不断降低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
限,放宽贷款条件、范围,导致整个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 降,风险控制环节趋弱化,潜在风险不断积聚。
墨菲定律
●
●
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一定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展示的常识
1、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2、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3、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你换到另一排,原来的一排就开始动 的比较快了。 4、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外面。
大汽车市场。
• 目前全球每年新旧车销售收入中约30%是现金销售,约70 %有融资性安排;融资性销售中,新车销售占了56%,旧 车占了44%;其中在美国有80%~85%的消费者通过信贷 方式购车 ;在中国此比例约为20%,且05、06年有所萎 缩。 • 结论:前景广阔,道路曲折。
车贷市场的主体构成
1、车贷业务的申请人 2、商业银行 3、汽车金融公司 4、保险公司 5、汽车经销商
保后监管及催收
及时跟进,防患未然; • 亡羊补牢,降低损失; • 整理数据,分析总结。
•
四、车贷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
业务流程
申请司和贷款 银行提供相关资料,填写申请表和其它文件
●
揭示的道理
1、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 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 2、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 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律”会帮助你做得更严 密些。
车贷业务的风险结果
●
车贷险
自1998年推出后以年均 200 %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自2001年风险 日渐显现, 2003年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广州地区车贷险平 均赔付率达135.57%,个别公司的赔付率达到400%,严重影响了保 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的概念
指担保公司为欲购买个人消费用途车辆但无法一次 性付清全款的担保申请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使其 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用于一次性支付购车款并收取 一定金额担保费的业务。担保申请人、借款人、购 车人原则上必须为同一个人。 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在下文中简称为“车 贷”。
车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关注申请人的信用记录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关注申请人既往信 用记录的逻辑依据。 • “人无信不立”——业务受理时经办人对信用 记录的关注警示申请人应重视自己的未来信用 表现。 • 2005年底,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已覆盖99%以上 的个人信贷信息。 • 我司关注的主要信用记录证明:央行及鹏元征 信公司的《个人信用报告》。
明确申请人的还款能力
• 稳定、可靠的未来预期收益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合作结 果转变为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合作结果的必要条件。 • 真实的银行账户的现金流表现是公认的反映申请人收入能 力的有效证明资料。 • 为了有效节约信息搜寻成本,合理假定申请人的每月支出 可划分为固定支出与可变支出,从而将关注银行账户现金 流的整体表现简化为只关注现金流入量。 • 为了操作简易,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法 中最简单的算术平均法。 • 算术平均预测法对观察值的稳定性要求决定了对申请人银 行账户现金流表现的要求。 • 算术平均法适合短期预测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准 确性较差,形成业务的风险因素。
风险的概念:概念的由来
• 据艾瓦尔德(Ewald)考证,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的 risque,是在早期的航海贸易和保险业中出现的。在老的 用法中,风险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 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而这个词的现代意思已经不 是最初的“遇到危险”,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 危险”。 • 美国学者海恩斯(Haynes)于1895年给“风险”作了权威 性的解释:“风险一词在经济学中和其他学术领域中并无 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A.H.威雷 特于1901年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 的某种事件的不确定性之客体体现”。
1、起始阶段(1995年-1998年9月)
1995年,当美国福特汽车财务公司派专人来到中国进行汽车信 贷市场研究的时候,中国才刚刚开展了汽车消费信贷理论上的探讨和 业务上的初步实践。这一阶段,由于缺少相应经验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手段,逐渐暴露和产生出一些问题,以致于中国人民银行曾于1996年 9月,下令停办汽车信贷业务。这一阶段一直延续到1998年9月,央 行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为止。其主要特点为: (1)汽车生产厂商是这一时期汽车信贷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2)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汽车信贷尚未为国人所广泛接受和 认可。 (3)汽车信贷的主体——国有商业银行,对汽车信贷业务的意 义、作用以及风险水平尚缺乏基本的认识和判断。
承上页
(4)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继续攀 升,由2001年的15%提高至2002年的25%。 (5)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作用日趋淡化, 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开始出现,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 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车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4、成熟阶段(2004年--) 目前,整个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正在由竞争阶段向成 熟阶段发展。衡量中国汽车信贷市场是否进入成熟阶段, 其标准应该包括: (1)汽车信贷市场实现分工分业,专业经营,专业 汽车金融公司或专业汽车信贷服务企业已成为整个市场发 展的主导者和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者,银行和保险公司成为 上游资金提供者和风险控制保障者,汽车经销商和汽车生 产厂商成为汽车产品及服务的提供者。 (2)产业趋于成熟,平均年增长率稳定为5%-8%。 (3)产品设计更具有市场适应,风险率控制在一个 较低的水平。
• 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J.S. Rosenb(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F. G. Crane(1984)认为风险愈味着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Ruefli等将风险 定义为不利事件或事件集发生的机会;佩费尔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可 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F.H.奈特认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
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简介及风 险控制方法
内容介绍
• 主题: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简介及风险控
制方法 • 内容纲要: 一、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简介 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的风险 三、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思路 四、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
一、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担保业务简介
(1)截至2007年8月,我司27笔逾期车贷担保业务中有5笔为代人买车,13 笔未及时回收要件(两票一证)业务中有4笔为代人买车; (2)2003年至2004年我司车贷担保业务中发生的8笔代偿,有7笔的申请人 为小私营业主(或其配偶),背景复杂、诚信度不高是此类客户的群体特征。
●
●
确保申请人关键资信资料的真实性 上门调查、电话核实与关注社保记录
车贷业务的发展历程
2、发展阶段(1998年10月-2001年底)
央行继1998年9月出台《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之后,1999 年4月出又台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汽车信贷业 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国内私人汽车消费逐步升温,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 城市,私人购车比例已超过50%;保险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适时推 出了汽车消费贷款信用(保证)保险。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 三方合作的模式,成为推动汽车消费信贷高速发展的主流作法,这一 阶段的主要特点为: (1)汽车消费信贷占整个汽车消费总量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由 1999年的1%左右,迅速升至2001年的15%; (2)汽车消费信贷主体由国有商业银行扩展到股份制商业银行; (3)保险公司在整个汽车信贷市场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巅峰,甚至 一些地区汽车信贷能否开展,取决于保险公司是否参与。
考察申请人的资产状况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申请人诚信的物质条件。 • 在深圳的房产 • 名下实业公司 • 有价证券
注意申请人的配合程度
• “朋友有信”——申请人在贷前对经办人的 认可程度将影响其贷后的信用表现。 • 规范、专业、不卑不亢地应对客户 1、轻松而不随意; 2、表现专业而不盛气凌人; 3、平易近人而能控制局面。
6、担保公司
车贷担保业务的特点
1、担保期限长:一般为1—3年;
2、调查时间短:放款前调查人员与申请人的当面接触一般不 超过两次; 3、难以实现过程控制;
4、缺乏有效的反担保手段; 5、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相对于风险程度收费偏低; 6、规模经济明显:不变成本的存在,标准化、流程化管理的 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