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听课反思
章丘六中张业莲
2013年10月14日,我们参加了市教研室在三中举办的片区教研——观摩九年级数学课教学。
听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两课时的新授课。
分别由三中的郭安民与焦方敏两位老师分别执教。
听后感觉受益匪浅。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九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所在。
它安排在学生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并掌握了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和实施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数学老师关注的焦点。
郭安民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同时稍微渗透了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体现了郭老师整合教材方面的功力。
郭老师先以复习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入,然后从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单刀切入,给人自然的感觉。
之后主要探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让学生通过画图体会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
最后深入探究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并加以实践。
整堂课关注学生的发展,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焦方敏老师执教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焦老师先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练习题引入。
慢慢逐渐引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等性质。
最后引出了反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并且以相对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整堂课环环相扣。
综合两位老师的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郭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画反比例函数图象一环节让学生绘画并交流图象的形状。
2.注重分层指导,所设计的讲题,练习题,作业题比较有梯度。
尤其焦老师设计的练习题中链接中考、变式教学更是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做到了与中考挂钩的思想。
3.注重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与熏陶,整堂课教学节奏流畅,能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到了“我要学”。
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也学得更扎实到位。
4.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
两位老师有独特的处理教材、设计教材的能力,对数学教学要点把握较透,并能用具体的教学环节来实现,同时教学语言科学、规范、简约明了、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教学风格自然、质朴、随意。
最后,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建议:
1.我们在让学生做完反比例函数图像后,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找出与一次函数不同的地方,(即取值时x的值能不能为0,图像由原来来的直线变成现在的双曲线、由连续的到间断的。
)这些学生在做图时还是容易出错的,这里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加引导和总结。
还有就是关于图像与坐标轴有没有交点,如果没有交点为什么?图像又是如何无限去接近于坐标轴的问题。
在这里要让学生去观察、体会、感悟。
然后在从解析式的方面讲解,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个知识点。
2.郭老师第一课时的内容应将比例再协调一下,将画图时间减少,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课前试着做几个图。
课上直接研究。
3.焦老师在教授反比例函数中图形面积问题时,要指出“k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明确。
4.两节课小组合作较少。
可在课堂中可设计展示环节和练习的环节,可以发挥幻灯片的用途。
让各个小组在展示时,以竞赛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这样就会把竞赛机制引入课堂,这竞赛机制很附合现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并且合
作探究,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在学习中的竞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