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备课:内容和方法(二)

有效备课:内容和方法(二)

有效备课:内容和方法(二)
教学园地
05-19 0845

有效备课:内容和方法(二)
备课程—开发有效课程资源策略
韩立福推荐费伦猛
备课程,就是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首先是筛选与选择有效课程资源,继而开发与研究课程资源,最后优化和设计课程资源。

把优化的课程资源合理地整合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合理整合,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促进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一、“备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变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目标轨道上来。

一是研读《课程标准》,理解和应用《课程标准》,教师在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其基本精神;二是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熟悉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弄清楚本次教学让学生“学会什么?”三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目标话语要精确、明白、清楚、简洁;四是教师要防止模式化或程式化。

二、“备内容”。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和创造空间,等待教师去开拓、丰富、完善、创新。

所以,新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个性特长,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来研究教材、整合课程、优化内容;二是以解决学生问题为核心确定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找到教学关键。

三、“备意义”。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开发课程、建构新的课程意义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所以,新课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深刻挖掘课程内涵,品味和体会课程的涵义,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充分地解读课程的原始意义,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升华为自己的意义。

一是教师要学会研究课程本意,要明白课程的涵义;二是教师要学会分析与评价课程意义;三是教师要学会提炼与升华意义。

在上述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系统思考,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与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生成自己的意义,回答“我想说……”、“我认为……”。

明确我要在这堂课向学生传递什么样的意义,引导学生建构什么样的意义。

四、“备教具”。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教具准备也是属于课程开发范畴。

教具准备的目的,是更好地辅助教学,将更好呈现教学内容,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技能,又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

一是建构“多元辅助教学”理念。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教学道具,教学需要什么教具,就应该设计什么教具;二是提高针对性和适切性;根据教学情境创设的需要,具体设计教学道具。

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准备,都要做到适度、使用、适用,“该用啥时,就用啥”。

五、“备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全面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特征、知识结构、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深刻分析。

综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意义、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再次挖掘与发现。

对文本内容的教学提出科学性分析,针对学生学习需要,具体设计出指导性意见。

注:本文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韩立福,来源于博客:。

原文题目是《新课程有效备课行动策略》,略有编辑。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