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第五章 晶体生长方法与技术
5第五章 晶体生长方法与技术
第五章 晶体生长方法与技术
晶 体:
单晶: 结晶体内部的微粒在三维 空间呈有规律地、周期性地排 列,或者说晶体的整体在三维 方向上由同一空间格子构成, 整个晶体中质点在空间的排列 为长程有序。
多晶是众多取向晶粒的单晶的 集合。多晶与单晶内部均以点 阵式的周期性结构为其基础, 对同一品种晶体来说,两者本 质相同
金刚石单晶
多晶硅
1
晶体:(从成健角度分为) •离子晶体 (离子键:NaCl)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由于静电 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晶体 (共价键: 金刚石) 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所形成的 化学键
2
•分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和氢键, 冰)
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氟、氧、氮等)共 价结合的氢,若与电负性大的原子Y(与X 相同的也可以)接近,在X与Y之间以氢为 媒介,生成X‐H…Y形式的键,称为氢键。
•金属晶体 (金属键: 铜) 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 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而成.
3
单晶硅锭
单晶硅片
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
4
粉体(固体)
熔体
溶体
气体
晶体原则上可以由固态、液态(熔体或溶液)或 气态生长而得。实际上人工晶体多半由熔体达到一定 的过冷或溶液达到一定的过饱和而得。
晶体生长是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使晶体由液态或 气态结晶成长。
由液态结晶又可以分成熔体生长或溶液生长两大类。
5
5.1‐1 晶体生长:相变的过程
6
7
晶核的形成
• 初级成核:无晶种存在。 均相成核: 在高过饱和度下,自发地生成晶核 的过程,称为初级均相成核; 初级非均相成核:在外来物(如大气中的微尘) 的诱导下生成晶核的过程;
• 二次成核:有晶种存在的成核过程.
• 晶核的形成是一个新相产生的过程,需要消耗一定 的能量才能形成固液界面;
8
临界半径与成核功
• 假定晶核形状为球形,半径为r,则 ΔGv=4/3(πr3 ΔGv);若以σ代表液固界面的表 面张力,则ΔGs= σ ΔA=4 πr2 σ;
• 因此,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形成一个半径 为r 的晶核,其总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ΔG=4 πr2(σ+(r/3) ΔGv)
ΔGv—形成单位体积晶体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
9
临界半径(rc)
• 临界晶核半径是指ΔG为最 大值时的晶核半径;
• r<rc 时, ΔGs占优势,故 ΔG>0,晶核不能自动形成;
• r>rc 时, ΔGv占优势,故 ΔG<0,晶核可以自动形成, 并可以稳定生长;
过饱和度
临界晶体半径
10
晶核的成核速度
定义: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 生成新核的数目。
是决定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 学因素;
成核速度大:导致细小晶体生成 因此,需要避免过量晶核的产生
11
12
液态到固态
13
14
5.1-2 晶体生长模型
• 晶体的层生长和螺旋生长
1.层生长理论 layer growth --W.Kossel—I.N.Stranski二维成核理论
质点优先进入顺序:
2 二面凹角
(1)1 > 2 > 3
1
1
3
三
面
凹
角
一般位置
(2)质点 行列 面网 (3)层层向外
15
2. 螺旋生长理论
晶面上的螺旋纹
16
螺旋位错
F.C.Frank,W.K.Burton等人提出。 位错—凹角—行列—螺旋生长
凹角
Science, 2008, 320, 1060
17
生长速率
多面体
台阶式
分级结构 球粒状 分形状
螺旋式生长 二维形核生长 附着型生长
Crystal growth technology: Hans J. Scheel, Tsuguo Fukuda, Springer. 18
5.2 溶液中晶体生长
1. 溶质、溶剂和溶液 溶质溶入溶剂形成单一均质溶体,为溶液。
通常溶液包括水溶液,有机等溶剂的溶液和 熔盐(高温溶液)。
溶液-熔体?溶解-熔化?
19
2. 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液:与溶质固相处于平衡的溶液称为该平衡状态下该物 质的饱和溶液。
L S (给定温度,压力) 溶解度曲线:一定状态下,饱和溶液浓度为该物质的溶解度。 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连线为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溶液浓度表示法:
体积摩尔浓度(mol):溶质mol数/1L溶液;
重量摩尔浓度(mol):溶质mol数/1000g溶剂中
摩尔分数(x):溶质摩尔数/溶液总摩尔数;
重量百分数:100g溶液中含溶质g数。
20
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浓度、温度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d ln dT
x
H RT 2
式中:x溶质的摩尔分数,H固体摩尔溶解热,T为绝对温度, R为气体常数,上式可化为:
log
x
H 2.303R
1 T
1 T0
a T
b
(1)大多数晶体溶解过程是吸热,H为正,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反 之,溶解度减小;
(2)一定温度下,低熔点晶体的溶解度高于高熔点晶体的溶解度。
21
4. 相图 饱和曲线(溶解度曲线): 不饱和区(稳定区):
过饱和区(不稳定区): 亚稳过饱和区(晶体生长区):
过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相图)
不稳和亚稳过饱和区:1897年,Ostwald 定义,无晶核存在条件下,能够自发 析出固相的过饱和溶液称为不稳过饱 和溶液;把不能够自发析出固相的过 饱和溶液称为亚稳过饱和溶液。
22
5.晶体生长区 由溶解度曲线可见,稳定区晶体不可能生长;不稳定区 晶体可以生长,但是,不可能获得单一晶体;在亚稳过 饱和区,通过籽晶生长可以获得单晶。
谈过饱和度,必须标明温度
过饱和度:浓度驱动力Δc,Δc=c-c*,其中,c溶液的实际 浓度,c*同一温度下的平衡饱和浓度;
过饱和比:s=c/c* 过冷度: ΔT=T*-T; 温度为T*的过饱和溶液冷却到温度T 时
溶液发生过饱和。
23
6 溶剂的选择和水溶液的结构
溶剂:水,重水,乙醇,苯,四氯化碳….甚至还有复合溶剂。 选择溶剂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1)对溶质要有足够大的溶解度(一般10%~60%范围); (2)合适的溶剂温度系数,最好有正的溶剂温度系数; (3)有利于晶体生长; (4)纯度和稳定性要高; (5)挥发性小,粘度和毒性小,价格便宜。
24
水中室温下合成超细氢氧化物纳米线
Copper nitrate (Cu(NO3)2)
独立分散的 Cu2+离子
2.0 mM Cu(NO3)2 + 0.8 mM NH2CH2CH2OH 1 day (pH 6.2)
Cu(OH)2纳米线溶液
pH Cu(OH)2
25
Chem. Mater., 18, 1795, 2006
Cd(OH)2 nanostrands 10 ml, 4 mM, Cd(NO3)2
+ 10 ml, 0.8 mM NH2CH2CH2OH
5 min
室温; pH: 8.3
2[Cd37(OH)68(OH2)n+4]6+
1.9 nm 1/6 的 Cd原子带正 电
带正电荷的Cd原子
26
J. Am. Chem. Soc., 126, 7162, 2004.
Zn(OH)2 Nanostrands 10 ml, 4 mM, Zn(NO3)2
+ 10 ml, 2.4 mM NH2CH2CH2OH
(A)
(C) b
a
30 min
室温; pH: 8.3
(B) 126o
50 nm
<002> 2.35 Å
126o
27o
126o
5 nm
a c
1 nm
126o
126o
a c
2.554 nm
Zn (positively charged)
126o
Zn (non‐charged)
O Chem. Common. 2008, 192074.
7. 实现晶体连续生长的原理 为了实现晶体连续生长,溶液浓度必须维持 在晶体生长区,即亚稳过饱和区。
(1)降温法:依靠溶液过冷以获得过饱和。适宜 于溶解度和溶解温度系数大的溶体。
(2)恒温蒸发法:依靠相对提高浓度以获得过饱 和。溶解温度系数较小或负温度系数的溶体, 可以选用该方法。
28
晶体形貌的控制:沿不同方向的晶体生长速率的控制
1、生长速率快的晶面首先消失,保留的面通常是生长速率慢的面 密排面生长速率快(晶格间距小)
MOFs‐HKUST‐1
晶体生长抑制剂:
29
J. Am. Chem. Soc. 2011, 133, 15506‐15513.
CO调制生长的Pt超薄纳米片
With CO
Fm3m
Without CO
独特的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效应 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1, 6, 28‐32.
30
8. 溶液法生长晶体的优点 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生长高熔点物质晶体。通常情况下,晶体熔点远
远高于溶液法生长晶体的温度。这样就克服了高温下有晶型转变 的困难,同样可以生长高温下具有很高蒸汽压的晶体材料;
生长的晶体应力小; 容易长成大块状和均匀性晶体; 生长过程可视,有利于研究晶体生长动力学。
9. 溶液法生长晶体的缺点 组分多,影响因素复杂; 生长周期长,数十天~一年; 对温度控制要求高,温度波动一般小于0.01~0.001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