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骨骼肌系统骨骼肌系统的构成⑴骨骼肌系统包括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骨骼系统由骨骼和骨关节之间构成各种连接的各种组织组成。
成人的骨骼系统一般有206块骨和200多个关节,约占人体总重量的12%到15%。
⑵肌肉群织有三种:骨骼肌、内脏肌(平滑肌)和心脏肌肉(心肌)。
但肌肉系统仅指的骨骼肌。
内脏和心脏肌肉组织属于其他系统。
只有在心脏可见到的心脏肌肉组织属心血管系统。
同样,消化道壁的肌肉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肌肉系统大约有640块骨骼肌。
占非运动员女性总体重的36%;男性45%。
⑶骨骼肌是人体的“动力站”,使体能够进行自主随意的运动。
所有肌肉的最重要特性是其伸缩性,即产生拉力,需要时,在保持牵张力的同时,改变长度。
该性能在骨骼各肌肉组织中得到高度发展。
每个完整的骨骼肌由大量长的肌肉细胞组成,这些长肌肉细胞由多层结缔组织联结。
在多数肌肉中,肌肉细胞位于肌腹,而肌肉的两端完全由变粗的将肌肉固定在骨骼上的几乎不能伸展的索状结缔组织构成。
这些结缔组织的形状由肌肉和所附骨骼面决定。
通常,骨骼肌有两种基本形状:束状(狭窄的带状,称肌腱)和宽带状(称腱膜)。
⑷通常,骨骼肌及其腱和腱膜称为肌肉肌腱器单位。
骨骼肌聚合成组,每组附着在骨骼上,这样骨骼肌就越过一个或多个关节。
因为肌肉只能朝一个方向牵引,每个关节的运动由一对或多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群控制:一肌肉群负责朝一个方向移动关节,另一肌肉群负责朝相反的方向移动这个关节。
因此,肌肉群的各对肌肉称为作用相反的拮抗肌。
通过协调关节的每对拮抗肌间的活动,关节的运动范围和速度能得到微妙地控制。
例如,踢球,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腱作为一对拮抗肌控制髋部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
⑸膝关节一般沿轴面横向(一侧到另一侧)运动。
但是,其他关节,如髋关节和肩关节可以朝多个面运动。
这样,两对或多对拮抗肌就可以同时控制这些关节的运动。
骨骼肌系统的功能⑹人的动作由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骨骼肌产生。
通过协调不同肌肉群的活动,肌肉所产生的力通过骨和关节传递,使人体保持直立或部分直立的体态,进行自主运动。
⑺骨骼肌开放性的链条式连结使身体可以采取并完成多种体态和运动。
但是,人体为此付出了代价:除平躺外,各种姿态和运动均使肌肉、骨骼和关节承受很大压力。
为此,骨骼肌的各个部分承受着张力。
压力越大,张力越大。
⑻体位是指人体的各个部分相对方向,一般指坐姿和站姿。
直立时,有两种力作用于人体:身体的重量和地面的反作用力。
这两种力综合产生一个使人体瘫倒的压缩负荷。
这一压缩负载随着人体负重的增加而增加。
显然,在进行各种运动时,要防止人体摔倒,各种关节的运动应当由神经系统控制的骨骼肌很谨慎地控制。
⑼各肌肉群协调运动通过肌肉产生力,通过骨骼和关节传递使人体保持直立的体位,并进行自主、随意运动。
例如,站立时,颈部、躯干和腿部关节必须防止由肌肉引起的运动,否则人体就会瘫倒。
这样,整个人体的重量就经两足传导到地面,而两足以各个部分(头、手臂、躯干和腿)的重量由头、躯干和腿部的骨骼和关节形成的骨骼链间接地传了地面。
⑽在保持直立姿态的同时,身体重量被传到地面,表明力的产生(由肌肉)和传送(通过骨骼和关节)。
肌肉产生、关节传送的力是内部力量。
身体重量和地面的反作用力是外部力。
其他的外部力包括水的阻力、空气阻力以及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力。
骨骼肌系统以产生和传递内部力量来消除作用在人体的外部力。
⑾在任何体位或运动中,肌肉群间的协调运动控制着关节的运动。
以便各种力可以通过骨骼传递。
这样,人体可以采取不同姿态去承受各种试图使人体变形或移动人体的力(如体重),通常通过手和足的帮助或躲闪身体或使用工具将这些力转到其他物体。
⑿所以,骨骼肌系统又叫运动系统。
本质上讲是机器,一个有动力的机器,用以产生和传递送力量对抗万有引力效应,做出自己想做的运动。
Unit4 The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⑴人体的复杂性要求一个有效的循环系统来维持生命。
构成人体的大量细胞需要这一效能来维持人体各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是个智敏的劳作系统。
人体内的多数细胞是静止不动的,因此不能独立地获取生存的基本物质。
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个组织严密、效率高的循环系统来为不能自食其力的细胞运送能延续生命的氧和各种养分。
系统构成⑵心脏、血液和血管是循环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发动机,分成四个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四个腔的腔壁是由特殊的肌肉——心肌——构成。
心肌不间断、有节律地收缩泵送血液。
每次心跳,心脏的泵功能分两个阶段:心舒期(心脏处于休息状态)和心缩期(这期间,心脏收缩将去氧血泵送到肺并将带氧血液泵到人体各处)。
每次心跳,一般有60至90毫升的血液泵出心脏。
如果心脏停止跳动,一般4至5分钟,人就会死亡。
⑶血液由三种细胞构成:携氧红细胞、抗病白细胞和起凝血作用的血小板。
所有这些细胞均以成为血浆的液体形成血管中运送。
血浆呈淡黄色,由水、各种盐、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激素、溶解的气体和脂肪组成。
⑷三种血管构成一个复杂的布满人体的网络。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出,静脉将血液运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将动脉和静脉连接,氧和营养物质从毛细血管渗透到人体各种组织。
血管内层衬有内皮细胞,为血液的输送创造了平滑的通道。
该内层为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包围,使血管能够扩张或收缩。
运动时,血管扩张以满足机体对血液增加的需求并为机体降温。
受伤后,血管收缩以减少出血,维持体温。
⑸动脉的管壁较静脉管壁厚以承受从心脏泵出血液的压力。
静脉中的血压较低,因此静脉有单向瓣膜防止血液从心脏回流。
最小的血管——毛细血管——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十支毛细血管才有一根发丝粗。
如果所有的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首尾相连,总长度可超过100,000公里——可绕地球2.5周。
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分为两个循环系统: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将携氧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除肺以外的所有组织并将运携废物,如二氧化碳的去氧血送回心脏。
⑺肺循环将氧和养料耗尽的血液从心脏运送到肺。
在肺部,血液释放出二氧化碳并吸收氧。
然后,有氧血液回到心脏,再进入到体循环。
系统功能⑻循环系统不是独立系统,需要诸如呼吸、泌尿、内分泌、消化和皮肤等辅助系统来保证其正常功能,供给人体所需的营养。
尽管循环系统有多种功能,其可分成两种基本的功能。
⑼输送维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物质是循环系统两大功能之一。
与呼吸系统协同,红细胞负责运送氧到身体各个系统的细胞。
人体吸入的空气进入肺,氧分子在肺部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分子结合,通过红细胞运送到需要氧的细胞。
一旦细胞结合了运来的氧,它们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就被运送回肺并呼出。
⑽血管和淋巴管与消化系统协同工作以确保循环系统发挥运用养分的作用。
吃下的食物在消化系统分解,养分通过肠壁吸收后为血管获取,并送到需要这些养分的细胞,期间肝脏将营养物质吸收并清除有毒物质。
⑾由于过量的水、离子、血浆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经过肾脏的毛细血管滤出。
这些废物在肾脏进入肾小管,由尿液排出。
⑿循环系统还通过血液运送激素,帮助维持内分泌系统健康的调节过程。
⒀循环系统的第二个主要功能是防病。
通过凝血、白细胞和吞噬作用,有效地抵御外伤和疾病。
白细胞预防病和抵御体内的异物,当系统更努力发挥作用时,人体内产生大量白细胞,身体就会发烧。
⒁当血管受到损伤或损坏时,人体自然的凝血能力自身的这一能力可以防止机体过度失血。
损伤重时,体产生促凝血物质的速度可能会慢于失血的速度,但多数情况下,凝血因子可以阻止长时间出血。
⒂组织液也叫细胞间液,一种来自血浆的液体,对未被血液包围的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少量的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回流,并可能通过围绕血管的结缔组织进入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内的液体(淋巴液),然后返回到静脉血液中。
定位适当的淋巴结负责淋巴液回流再次使用,对其进行清理。
这是机体自身再循环形成而整个循环系统就基于这一自动再循Unit 5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 Respiration 呼吸系统和呼吸⑴呼吸系统负责气体交换。
人体每次呼吸都会吸入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构成的混和气体。
氧气是一种无味气体,占空气的20%。
氧气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对机体至关重要。
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氧气,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氮气。
⑵呼吸系统是由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组成。
空气主要是由鼻,经由鼻腔吸入体内。
鼻腔内衬粘膜,附有纤毛。
鼻腔温暖、湿润空气、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鼻窦也起到温暖、湿润空气的作用。
位于面骨合颅骨处的充气腔鼻窦由小孔与与鼻相通。
鼻窦内衬覆粘膜,与鼻道相连。
起每次呼吸都需经鼻或口由下列器官进行:咽⑶位于口腔后部的通道。
空气和食物都从咽部进入体内。
吞咽食物时,位于喉上方的活瓣—会厌,随咽上提,封闭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喉⑷位于气管上端,空气入肺的通道。
该器官包括声带并与器官相通。
呼吸时,气体由咽入喉,再入气管。
气管⑸气管是由以串“C”型软骨环组成,起于喉部,向下分支成支气管,进入肺部的长管状结构。
气管是人体最大的呼吸管道,将上呼吸系统(口、鼻、喉)与通向肺部的支气管连接起来。
⑹肺是人体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
质地似海绵,多孔,高弹性。
肺由左右部分构成,右肺分三叶,左肺分两叶(因心脏占据了空间,左肺比右肺小)。
每片肺叶都有肺组织、肺泡、导管、细支气管。
每个肺叶相对独地工作。
⑺肺位于胸腔。
胸腔底部有一块肌肉,称作膈肌。
连续包覆着肺叶和内胸壁的膜降肺与胸壁隔开。
左右肺由纵隔分割,其间有心脏、食道、和气管一部分。
当空气体离开气管时,经下列通道进入肺:支气管⑻两枝小管从器官分出,各与肺相连。
形似一棵倒置的树,呼吸时,空气从树干进入,分成两大分支。
细支气管⑼是与肺泡相连的更细的通道。
在形似倒置的树上的它们是更小的分支。
肺泡⑽肺内的小气囊,是血液中的气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
肺泡是呼吸系统的终端。
⑾虽然为了方便,医生常将呼吸系统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但实际上呼吸系统是有机的整体,并不存在生理上的分割点。
现今的医学界也越来越支持“呼吸系统整理论”的观点。
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将支气管和鼻腔症状一并考虑。
⑿呼吸是人体吸入空气、在血液中进行气体交换,将体内肺气呼出的过程。
它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外呼吸⒀大气与血液间通过肺部的毛细血管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内呼吸⒁血液和人体细胞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细胞呼吸⒂是人体细胞用血液中的氧,给机体工作时做燃料提供能量的过程。
细胞工作时,新陈代谢活动产生二氧化碳。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人体细胞、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
因此,血液需将二氧化碳带到肺部,排出体外。
⒃作为呼吸系统引擎的膈肌是胸腔内的一块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