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识能力1.(2020 北京西城期末)在下面的示意图中,与①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夏朝建立B.夏朝灭亡C.商朝建立D.西周建立2.(2019 广东湛江二十七中期中)“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
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演义》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 800 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他由此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 )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4.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人提供借鉴。
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 )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行为,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2016 安徽中考)《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6.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等级制D.世袭制7.(2015 广东中考)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他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这种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三年模拟1.(2019 山东济南历城期中,11,★☆☆)能反映商朝灭亡和西周建立的历史故事是( )A. 商汤灭夏B. 武王伐纣C.楚汉之争D.烽火戏诸侯2.(2019 山东潍坊安丘东埠中学一模,1,★★☆)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巩固政权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受封的同时必须向周王尽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3.(2018 湖南怀化溆浦一中期中改编,6,★★☆)连环画俗称“小人书”。
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通俗读物。
从如图画面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灭亡商朝的是周武王B.商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是纣王C.商朝因暴政而亡D.周朝的建立者是武王姬发4.(2018 吉林长春德惠期末,4,★☆☆)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B. 商汤灭夏C. 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5.(2018 广东梅州梅江实验中学第二次月考改编,7,★☆☆)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官职,笼络人心B.分割土地,提高产量C.传播文化,扩大领土D.加强统治,巩固政权五年中考1.(2017 山东潍坊中考,1,★★☆)一同学学习《潍坊历史与文化》时,总结了四句顺口溜:太康失国,少康复国。
桀失其国,无人复国。
顺口溜指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2017 湖北黄石中考,3,★★☆)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
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3.(2016 江苏苏州中考,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度4.(2018 江苏苏州中考,27,★☆☆)(节选)约公元前 2070 年,部落联盟首领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注:此题为填空题。
核心素养1.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朝更替我知道】材料一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周政权的更迭如同夏、商政权的更迭一样,也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夏、商、西周更迭的表格。
(2)哪一次战争导致了“商、周政权的更迭”?【制度变革我分析】材料二(3)根据图 1,指出分封制的分封对象。
观察图 2,指出位于第一层(最顶层)的人。
(4)根据上述图片,指出分封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它的特点是什么?【治乱兴衰我感悟】(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2.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国家制度逐步完善。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制度创新我分析】材料一(1)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
图示说明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图示分封制(2)根据图 1,说出分封制的内容。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3)观察图 2,说出位于最顶层和最底层的分别是什么人。
【治乱兴衰我感悟】材料三(4)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这对后世有何启示?知识能力1.答案 A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王朝。
2.答案 A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选 A。
3.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A 发生于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之间;B 发生于商汤和夏桀之间;C 即武王伐纣,符合题意;D 是西周镐京城里的人赶走周厉王的暴动。
故选 C。
4.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但推动了历史的进步,④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是正确表述。
故选 C。
5.答案 A “武王既胜殷,邦诸侯”反映了周武王灭商后,封邦建国、分封诸侯的情况,故选 A 项。
6.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物、镇守疆土,这些属于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7.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认真阅读题干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接收土地”,从而判断出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8.答案 (1)制度:分封制。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义务:定期朝觐周王,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解析此题考查了分封制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两段材料判断出与之相关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然后结合分封制的内容、目的及作用来回答。
三年模拟1.答案 B 依据所学可知,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们的反抗,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击溃商军,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B 项符合题意。
2.答案 C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①正确;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②正确;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③正确;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④正确,故选 C。
3.答案 C 据图片关键词“姬发”“周武王”“商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周朝。
图片不能反映商朝因暴政而亡,故选 C。
4.答案 C 由题干信息“公元前 1046 年”“商朝灭亡”“周朝建立”等可判断与之相关的史实是牧野之战。
5.答案 D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故选 D。
五年中考1.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太康、少康和桀都是夏朝的国王,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他统治非常残暴,桀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故选 A。
2.答案 D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故选D。
3.答案 A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宗亲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典型的诸侯国有齐国、鲁国、楚国和燕国等。
所以“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分封制。
故选 A。
4.答案禹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夏朝的建立者是禹。
核心素养1.答案 (1)2070 禹 1600 1046 (周)武王(2)牧野之战。
(3)宗亲和功臣等。
周王(周天子)。
(4)等级制度。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5)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分析理解能力。
第(1)(2)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第(3)问据图 1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分封对象是宗亲和功臣等;据图 2 和所学知识可知,位于第一层(最顶层)的人是周王(周天子)。
第(4)问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可知,分封制是一种等级制度;它的特点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第(5) 问是开放性设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 (1)变化:禹传启,开始了“家天下”,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包括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进纳贡物、朝觐述职等。
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周王、奴隶。
(4)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
启示:暴政可以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
(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考查分封制的内容和目的,内容从图示中观察总结,目的从巩固周王朝的统治的角度回答。
第(3)问根据所学可知,图 2 最顶层是周王、最底层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