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2.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
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宗法制
3.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
国历史开始进入()
A. 阪泉大战
B. 长平之战
7. 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西周 D. 东周
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C. 汤
D. 纣王
)
B. 西周、商朝、夏朝
D. 夏朝、商朝、西周
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
)
D. 牧野之战
)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 他们都爱民如子
A. 夏朝
B. 商朝
C.
4.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A. 盘庚
B. 吕尚
5. 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
A. 夏朝、西周、商朝
C. 商朝、夏朝、西周
6. 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
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
C. 涿鹿之战
8.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
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9.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
是
A. 牧野之战
B. 盘庚迁都
C. 周初分封
D. 国人暴动
10. 夏朝历经400 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
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可见夏朝灭亡主要是由于()
A. 国力衰弱
B. 夏桀残暴
C. 汤的进攻
D. 夏军倒戈
11.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
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12. 如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
A. 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
B. 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
C. 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D. 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13. 右图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示意图,根据这种制度,图中第二层的
人要为最上层的人尽的义务是()
A. 进纳贡物,服从调兵
B. 管理土地和人民
C. 监察百官,镇守疆土
D. 修建城池,制定制度
14.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5. 《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
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据引
文,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洪水泛滥
B. 战乱频繁
C. 分封诸侯
D. 丧失民心
二、读图说史题
16.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中的①②处分别应填的制度和人物各是什么?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图二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3)图一和图二的制度各有什么作用?
17. 【西周的政治制度】
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西周的建立者是谁?
2)图片反映了西周哪一制度?请写出第二、三、四阶层的名称。
3)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 A
2. C
3. B
4. A
5. D
6. D
7. B
8. A
9. B10. B11. C12. C13. A14. C
15. D
16. (1)禅让制;启。
(2)分封制;周王将宗室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禅让制保证了将部落首领传给贤德之人;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17. (1)周武王。
2)分封制;诸侯、卿大夫、士。
3)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4)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