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农业昆虫识别的基本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二)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能正确识别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在田间能正确诊断植物主要几大类病原的病害;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的防治适期;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技术;基本具有对当地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初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方面:培养学生植物保护意识;从事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植物保护学科作为农学门类中四个与种植业有关的一级学科之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色。
它与农学门类中的作物学、园艺学和农业资源利用等一级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它与生物领域中的大多数二级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主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工学中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保护学科属于生命科学范畴,它与其他学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植物保护学科中植物病理和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两个二级学科分别在群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病虫等有害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规律,探讨病、虫致害机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机理,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1课时,讲授1)主要讲述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研究内容,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植物保护学的发展和趋势。
1.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的对象、目的。
(2)了解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
(3)掌握植物保护的方式。
(4)了解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
(5)掌握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2.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本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难点:掌握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
(二)第一章植物病害的概念(2课时讲授2)阐述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类型。
1.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病害的定义。
(2)掌握植物病害的症状。
(3)掌握植物病害的类型。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的类型。
难点:植物病害症状。
(三)第二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2课时讲授2)本章包括植物病原真茵的一般形态、病原真菌的生长、分类;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一般形状,重要的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及其所致病害特点;植物病原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侵入、复制和传播,植物病毒的主要类群;植物原线虫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重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特点;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特点,所致病特点等内容。
1.基本要求(1)了解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种类。
(2)掌握病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种类。
难点:病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特点。
(四)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1课时讲授1)本章讲述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的4个时期:及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病害循环的3个环节: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初侵染和再度侵染、病原物的传播途径;影响植物病害流行的因子、植物病害流行的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变化。
1.基本要求(1)了解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2)掌握病害循环。
(3)掌握植物病害流行。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难点:病害循环的环节、病害的流行的原因。
(五)第四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5课时讲授3 实验2)阐述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主要包括昆虫的头部、昆虫的胸部、昆虫的腹部、昆虫的体壁、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激素等内容。
1.基本要求(1)了解昆虫身体结构。
(2)掌握昆虫各部分名称。
2.重点、难点重点:昆虫的口器、触角、足、翅的类型、体壁构造、激素种类与防治的关系等。
难点:昆虫激素与利用。
(六)第五章昆虫的发育和行为(5课时讲授3 实验2)本章包括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发育和变态、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休眠和滞育、昆虫的行为等内容。
1.基本要求(1)掌握昆虫的繁殖方式、发育和变态。
(2)了解昆虫的生活史。
(3)理解休眠和滞育的区别。
(4)了解昆虫的行为。
2.重点、难点重点:昆虫的繁殖方式、4种虫态。
难点:滞育的概念。
(七)第六章昆虫的分类(5课时讲授3 实验2)本章讲述昆虫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昆虫的主要类群有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农业害虫各论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主要包括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农业昆虫及螨类重要目、科概述。
1.基本要求(1)了解昆虫的分类原理。
(2)掌握重要昆虫目和蜱螨目的鉴别特征。
2.重点、难点重点:昆虫分类的意义、基本原理及农业昆虫重要目的特征。
难点:甲虫跗节隐节的鉴定。
(八)第七章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2课时讲授2)植物病害的调查,植物病害的诊断;植物病害的预测种类,预测依据,预测方法,预测模型的建立。
1.基本要求(1)了解柯赫法则。
(2)掌握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3)掌握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与诊断。
2.重点、难点重点: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难点: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九)第八章昆虫种群动态与预测(3课时讲授3)讲述种群的概念,种群基数估测方法,种群的生态对策,昆虫田间分布性和取样方法,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的意义,预测预报的类型。
1.基本要求(1)了解种群基数估测方法。
(2)掌握昆虫田间分布性和取样方法,田间虫情的表示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种群基数估测方法。
难点:昆虫田间分布性和取样方法。
(十)第九章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策略(3学时,讲授3)本章对植物检疫范围,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农业防治的具体措施,农业防治法的优缺点,生物防治法的途径,农药的主要类别,农药的主要剂型,农业的使用方法,农药的合理使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的特点,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制定综合防治规划的原则和方法,IPM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理解IPM。
(2)掌握害虫的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
(3)了解综合治理的5个方面。
2.重点、难点重点: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难点:综合防治策略来防治植物有害生物。
(十一)第十章麦类病害(2学时,讲授2)本章对常见麦类病害(小麦锈病、麦类全蚀病、麦类白粉病、麦类赤霉病、麦类病毒病)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麦类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2)了解常见麦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3)掌握常见麦类病害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麦类病害的为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十二)第十一章水稻病害(3学时,讲授3)本章对常见水稻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百叶枯病)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和水稻病毒病的危害和诊断、病原、侵染循环、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危害与诊断。
(2)掌握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为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水稻病害、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十三)第十二章杂粮作物病害(1学时,讲授1)本章对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2)掌握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玉米病害、高粱病害、谷子病害的防治方法。
(十四)第十三章棉花病害(1学时,讲授1)本章对常见棉花病害(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棉花苗期病害)的危害与诊断、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
1.基本要求(1)了解常见棉花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2)掌握常见棉花病害病害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棉花病害的危害与诊断。
难点:常见棉花病害的防治方法。
(十五)第十四章麦类作物害虫(2学时,讲授2)本章主要讲述主要麦类害虫(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害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小麦害虫,小麦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小麦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小麦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小麦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小麦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十六)第十五章水稻害虫(5学时,讲授3 实验2)【知识点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主要水稻害虫(稻蛀螟、稻飞虱、稻叶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水稻害虫,水稻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水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水稻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水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水稻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3.说明:本章实验为选做实验之一。
(十七)第十六章杂谷类害虫(1学时,讲授1)本章主要讲述主要杂谷类害虫(玉米螟、粘虫、高粱条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杂谷类害虫,杂谷类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杂谷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杂谷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杂谷类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杂谷类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十八)第十七章棉花害虫(1学时,讲授1)本章主要讲述主要棉花害虫(棉花蚜虫、棉铃实夜蛾、棉叶螨、棉盲蝽)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史与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虫情调查与测报、防治方法分别进行介绍;并介绍其他棉花害虫,棉花害虫综合治理。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棉花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棉花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棉花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难点:常见棉花害虫的虫情调查与预测、防治方法。
(十九)第十八章地下害虫(4学时,讲授2 实验2)本章主要讲述蛴螬类、金针虫类、蝼蛄类、种蝇类、地老虎类地下害虫的种类、形态特征、生活史与习性,地下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地下害虫的虫情调查与测报,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
1.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地下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
(2)掌握常见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常见地下害虫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