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学教学大纲植物学教学大纲(本科)大纲描述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是农业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

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2)。

植物王国(3)。

被子植物的分类(2)。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一)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在手术的基础上。

(2)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1)注重“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植物形态、结构、功能、类群、分类等基础知识和理论。

此外,适当介绍植物学的新理论和科研成果,使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发展趋势。

(2)通过讲座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操作技能和思维技能。

(3)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使用徽章展示镜、徒手切片、操作实验、准备相关试剂、绘制显微结构图、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等技能。

四.媒体的选择和传播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文本教材和视频教材,并与实验相结合。

课文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学的基础。

视频教材与文本教材相配合,充分利用它们在声音和图像方面的优势,用于阐明教学目的,强化教学内容,指出重点,解释难点,给出学习思路和方法,再现必要的教学活动。

实验班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1.书面教材的使用(1)。

主要教材:根据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易于理解、便于自学的优秀教材。

每章后面都有一个总结锻炼。

(2)实验教材:实验教材包括实验室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验题目、内容和要求,并经过整理和准备。

实验和强制性实验。

2.本课程的多媒体优化设计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和分类。

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以及编辑制作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教学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难以看到的场景和对象、学生难以自学且需要教师指导的内容。

3.期末复习和指导:主要介绍教学的主要内容;植物标本的收集和制作,植物的野外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各种媒体时数在本课程中共分配到70个小时。

第一部分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第一章种子和幼苗(2小时)填空,名词解释《[教学要求》:要求掌握种子的结构、类型、萌发条件和过程。

理解胚胎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而且是新的活植物的幼体;了解种子植物营养部分的来源。

一、种子结构(1)普通种子的结构胚、胚乳、子叶和种皮。

(2)种子类型包括胚乳种子和非胚乳种子。

第二,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1)。

种子休眠和种子寿命(2)。

种子萌发的条件(3)种子萌发成苗的过程(4)。

幼苗类型:第二章植物细胞(2小时)填空并解释名词[教学要求]:要求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有丝分裂过程和意义,了解植物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生命活动基于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内生理活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一)。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2)原生质体及其主要成分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水。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

原生质体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

质膜;细胞质[细胞器(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的结构,存在位置和主要功能,细胞矩阵。

]2.细胞壁:细胞壁、条纹和细胞间细丝的水平。

3.淀粉粒、糊粉粒、储存油脂、晶体。

二。

植物细胞的分裂(1)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各阶段(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征,以及细丝的分裂crack()简答题的特点和意义。

(2)。

不劈丝(3)减数分裂(详见第8章)第三章植物组织(2小时)填空,名词解释[教学要求]:要求掌握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理解细胞分化是植物组织形成的基础。

植物组织的概念。

植物组织的类型(一)。

分生组织1.根据在植物体上的位置:顶端分生组织,侧面分生组织,插入分生组织。

2.根据来源的性质:初级分生组织,初级分生组织,次级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表皮、周皮。

(3)薄壁组织(4)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石细胞和纤维)。

(5)传导组织:导管和管胞、筛管和筛胞。

(6)分泌结构:外部分泌结构和内部分泌结构。

第四章填空(3小时)、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题(草图或详图索引)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根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了解根瘤菌、菌根及其成分。

对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意义;理解根形态和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首先,根的生理功能是吸收、支持、合成和储存。

(2)根系形态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1)。

根型:主根、侧根、不定根。

(2)根系:直根系统、须根系统。

(3)根在土壤中的分布(3)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和发育(2)根的初级结构1.根的初级结构的起源2.根的初级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

(3)侧根的形成(4)根1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形成层的形成和活动2.软木形成层的形成和周皮的形成。

根瘤和菌根第五章填空(3小时),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题(素描或细节标记)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了解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结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茎的各种形式和生理功能;了解根和茎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的异同,理解茎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辩证关系。

首先,茎的生理功能是运输、支持和储存。

第二,阀杆的形状(1)。

茎的形状(2)芽的概念、结构、类型及其类型。

(3)茎的生长习性为直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

(4)茎的分枝为单轴、复合轴和假二进制。

(5)。

禾本科植物分为三部分:茎尖及其发育(1)。

茎尖结构(2)。

叶和芽的起源(4)。

茎结构(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级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

(2)双子叶植物茎的二级结构和发生发展1。

形成层及其活动2.导管、管胞、木质纤维、木质部薄壁组织、次生重要部分的年轮。

3.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部薄壁组织;韧皮纤维。

4.软木形成层及其活动。

树皮(3)单子叶植物的茎结构1.玉米茎(实心茎)表皮、基本组织、维管束的结构。

2.小麦茎(空心茎)的结构第六章留下(3小时)填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题(草图或详图) [教学要求]:要求掌握树叶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树叶的形态和生理功能,落叶和分层,了解树叶。

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辩证关系。

叶片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2.叶子形态(1)。

叶子成分(2)。

叶子形态(3)。

单叶和复叶(4)。

叶序列(5)。

静脉序列(3)。

叶子发育四.叶子结构(1)概述。

被子植物叶的结构表皮、叶肉和脉。

(2)禾本科植物叶片的结构与落叶和分层第七章营养器官间的相互关系和异常变化(1课时)[教学要求]:要求掌握营养器官的结构相互关系,了解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营养品宫的内部结构(一)。

叶和茎中小管组织之间的关系(ii)。

根和茎中小管组织的关系第二,营养器官及其代表植物的变态(1)根、直根、块根和气生根异常肥大。

(2)异常块茎、球茎、鳞茎、根茎、卷须、刺和茎的多叶枝。

(3)叶的异常苞片、叶的卷须、捕虫叶和叶刺。

第八章填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总结题(素描或详图索引)[教学要求]:要求掌握花卉的形态结构、发育和繁殖过程。

掌握各种水果的特点;理解双重接受精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首先,植物繁殖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二。

花(1)花的组成:花柄和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

(2)。

禾本科植物的花(3)。

花卉图案和图案(4)。

花序(草图)1.无限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穗状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柔荑花序:圆锥花序,多穗状花序花序,复合伞形花序,小头状花序,隐头状花序。

2.有限的花序单基聚伞花序,二歧聚伞花序,和多聚伞花序。

3.花药发育和花粉粒形成(成熟花药)(1)。

雄蕊组成(2)。

花药发育(3)花粉形成和减数分裂1。

小孢子形成2。

减数分裂过程(4)花粉粒的形成、发育和形态结构(5)。

花粉败育与男性不育4.胚胎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1)。

胚珠的组成和发育(2)。

胚囊1的发育和结构。

大孢子的形成。

胚囊的形成5.开花、授粉和受精(1)。

开花(2)。

授粉(3)。

施肥1.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双受精过程六、种子和果实(1)。

种子形成1。

胚胎发育。

胚乳形成。

水果形成2.单果、聚合果、多花果的果实类型、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植物和可食部分。

第二部分概述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名词)一、植物分类单位二。

植物命名:二名法和三名法三。

植物关键列表和植物地图第一章藻类(1课时)《[教学要求》:要求掌握代表性植物的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了解藻类培养。

每扇门的一般特征。

一、藻类的特征、分类和代表性植物。

蓝藻门一、一般特征二。

蔷薇科(3)。

蓝藻的经济意义(3)。

叶绿素a (1)。

一般特征(2)。

衣藻属(3)。

螺旋体(4)绿藻的经济意义(5)。

绿藻在植物界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褐藻门(1)。

一般特征(2)。

昆布属植物(3)褐藻的经济意义第二章真菌(1课时)《[教学要求》:要求掌握真菌门重要代表植物的分类、特征、形态结构、繁殖、生活史和划分。

布,了解真菌的特征和分工。

一、真菌和代表性植物的特征和分类二、三、四、一、藻类和真菌。

一般特性2.根霉,毛霉。

(2)子囊菌属1。

一般特性2.酵母、青霉菌、火线和白粉病。

(3)担子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