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管理与社会保障实务

劳动关系管理与社会保障实务

15







(3)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①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劳动法》第 31 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②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劳动法》第 32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 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内的; 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 手段强迫劳动的; c.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 提供劳动条件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劳动关系管理与社会保障实务》
主讲/黄韬
1


学习要点:
1、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2、掌握劳动合同的内容与订立程序

3、明确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和 程序
4、了解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5、掌握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和处理方式
6、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和功能 7、了解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类别

9

2)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


(1)公布招工(招聘)简章
(2)自愿报名应招(应聘) (3)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聘用) (4)协商签约,鉴证备案
10

3)劳动合同的内容 (1)法定条款 (2)约定条款


11

3、劳动合同的变更


1)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
(1)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经修改 或废止。 (2)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转产、调整生产任务,或 者由于上级主管机关决定改变单位的工作任务。 (3)企业严重亏损或发生自然灾害,确实无法履行 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4)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 (5)法律允许的其他情况。


(3)劳动关系的一方即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即所在单位的
成员,并遵守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
4

2、劳动关系的种类

按照劳动者是否在编,可以划分为用人单位与 正式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和用人单位与临时工之间的 劳动关系;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可以划分为 全民所有制单位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单位劳动关 系、个体经济组织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动关系、 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 按照劳动者的职业可以划分为工人劳动关系、职员 劳动关系(可进一步分为一般职员劳动关系和高级 职员劳动关系)、学徒劳动关系、商业推销员劳动 关系、外籍雇工劳动关系等等。
(1)受保护者是劳动者,保护者是用人单位。 (2)保护的对象是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3)保护的范围只限于劳动过程。
19

2、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1)劳动安全技术规程
(1)工厂安全技术规程 (2)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 (3)矿山安全技术规程 2)劳动卫生技术规程
20

3、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7




劳动合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它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 (2)它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 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它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 施。

8

2、劳动合同的订立 1)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 (1)合法原则 (2)平等自愿原则 (3)协商一致原则
(3)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 (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况。
18
1.3劳动保护管理制度

1、劳动保护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保护,其广义是指对劳动者各个方面 合法权益的保护,即通常所称的劳动者保护; 其狭义仅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 健康的保护,又称劳动安全卫生或职业安全 卫生。这里的劳动保护仅指狭义的劳动保护。 其特征表现为:
2
1 劳动关系管理
3
1.1劳动关系概述

1、劳动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劳动关系就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 位(即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社会劳动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与 劳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 供生产资料的用人单位。
16

2)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 (1)提前通知对方 (2)征求工会意见


17

5、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法》第 23 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 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 动合同即行终止。”根据这一规定,凡有下 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2)劳动者被除名、开除、劳动教养或判刑。
5

3、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2)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3)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6
1.2劳动关系的确立与调整


1、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它是劳动者与用 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除了具有合同的共同特征以外, 还有自己独有的下列特征: (1)劳动合同主体具有特定性。 (2)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 对应性。 (3)劳动合同客体具有单一性,即劳动行为。 (4)劳动合同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的特性。
14

(2)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①因时通知劳动者解 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5条 )
②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或因客观原因致使 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通 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6条) ③因经济性裁减人员,用人单位按照法定程 序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 第27条 )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2)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计划制度 (3)安全生产教育、考核制度 (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5)劳动保护监察制度 (6)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12




2)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 (1)及时提出变更合同的要求 (2)按期作出答复 (3)双方达成书面协议



13

4、劳动合同的解除


1)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1)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 24 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 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当事人双方协商解除 劳动合同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双方自愿;二是 平等协商;三是不得损害一方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