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周教案12-13:第2单元第5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7周教案12-13:第2单元第5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要转变这种现状,就要 树立尊重自然、顺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国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想一想:你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些什么?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
生产上的“集约”,消费上的“节省”。建立以节约使用土地和水资源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建立以杜绝浪费和水资源循环使用和原材料为中心的消费体系;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E.共享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ABCD)。
A.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B.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C. 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材料题
教师提出2个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看书,交流答案
让学生形成反思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
案例:2017年“双11”和癌症村的悲哀
河南省俊北县老关嘴村被两条污水河夹着,吃的是污水,呼吸的全是臭气,村里已近有百人得癌症死亡。
思考:你如何看待“双11”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钱有了,人却没了,这是我们所要的发展吗?我们应该怎样建设经济?
图表:我国三大产业发展变化
(2)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
大力推进中部地区崛起;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1.工业历程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调整经济结构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
课后作业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提高学生的理论政策水平
让学生储备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授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案例探究
日本每年要用掉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其中90%以上是从中国进口的。需要采伐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他们很珍惜自己的森林,很少用自己的森林生产一次性筷子,中国森林覆盖率仅仅18%,却成了日本一次性筷子的最大出口国。2006年3月,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限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价格上升了50%,日本餐饮业面临着“筷子荒”。
关注社会:忽视“可持续发展的”代价“
出示图片:
(1)洗车(2)大气污染
(3)喜新厌旧
(4)乱发乱丢广告纸
请观察当地情况,列举你身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现象,并说说你能为改变这些现象做些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案例
教师讲解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和要求
教师请学生关注社会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交流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全面”?(2)材料中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哪些?(3)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意义?
教师出示选择题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材料
学生审题,认真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以练促学
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堂总结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欣赏图片:
材料1.我们离工业化有多远
材料2. 生态危机影响经济发展
材料3.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和社会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2)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链接: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图片、文字、数据,请学生思考
教师组织探究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京东方屏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知识链接和三大产业发展变化图表
学生朗读课题及学习目标
学生阅读材料,探究问题,交流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探究案例,课堂思考交流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及任务
让学生养成探究材料的习惯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推动本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力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情感目标
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调整经济结构
教学难点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学生在课本上划出重要知识点
学生寻找身边的破坏生态文明现象
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锻炼学生归纳能力
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授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显,贯彻(ABCDE)的新发展理念。
教师出示案例,组织学生探究
学生阅读案例,思考讨论,课堂交流
使学生认同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授
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第5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师出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1.我国的工业化历程
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授课教案
学 科
德育
年 级
高二
专业部
服装信息部
授课班级
17计1、4、财2、服2
章 节
第二章 第4课时
本学期 第13课时
授课时间
2018年10月24日
课 题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王采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的历程,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理解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及要求,理解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理解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按照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比过去大幅度提高。但是,还存在靠过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来维持经济增长的问题,资源匮乏、环境破坏、生态失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学法指导
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电教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教师清点人数,了解学生到校情况,掌握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少人数。
教师落实学生人数
班长汇报所缺学生情况
确保学生在校安全
温故知新
1.我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哪些目标?
1.新发展理念包括哪些方面?
2.怎样转变发展方式?
3.怎样调整经济结构?
4.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5.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板书设计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后记
学习本课,应该让学生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懂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内容,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学生探究,课堂交流。
教师归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都有问题,三大产业不协调。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粗放型(2)集约型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案例探究:京东方屏
(1)扩大优质增量供给;(2)优化存量资源供给;(3)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4.调整经济结构
(1)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知识链接:产业结构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