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南方和北方专题(含课后练习及答案)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南方和北方专题(含课后练习及答案)
(2)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滨海土地盐碱化。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大气环境和生
态环境恶化问题。
(4)山西能源基地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5)京津唐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北京的空间发展,产业转移和城市职能地位,天津经济发
展前景,滨海工业区的开发,环渤海经济圈形成的条件分析和重大意义。
(6)山东半岛的日益崛起和经济地位
发展障碍
形成原因
整治措施
①黑土被开垦后,引起土壤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
东
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
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
对破面和沟壑的治理,植树
北
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
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环境
造林,土壤培肥;③合理采
地
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
变化;③森林生态环境和森
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
区
火灾、居民烧柴等
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
黄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
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
北方地区地形与矿产
3
北方地区的政区和交通图
4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地表特征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 拔多在 1000~2000 米。
地势低平,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 只有 4 米左右。
三面环山,平均海拔 在 200 米以下,多沼泽。
地处湿润、半湿润区与干旱、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
半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冬冷 寒 冷 干 燥 , 年 降 水 量 在 高温短促,年降水量 600 气候特点
夏热,降水较少(年降水量 200~ 600~800 毫米,集中在夏 毫米左右,集中在夏季。
600 毫米),集中在夏季
季。春季干旱多风沙。 南北热量差异较大。
水文特征
径流量小,有结冰期,含沙量很 大。
以旱田为主
以旱田为主
作物 农
熟制 业
主要 生
农林 产
产品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谷子、苹果、枣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冬小麦、玉米、棉花、花 春小麦、玉米、大豆,甜
生、苹果、梨。
菜,人参,貂皮,鹿茸。
主要 问题
水土流失、水旱灾害
旱涝、盐碱和风沙
低温冷害
北方三大地形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差异
京津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发展方向
工业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培养科
提高竞争力。
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工业中心
北京、天津、唐山
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辽阳。
在全国的地位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北方传统工业基地
5
2
北方地区的国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
北方地区地理热点问题
(1)东北地区湿地保护,东北森林和黑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径流量小,水位变化 大,汛期多出现在夏季, 冬季结冰,山东境内有凌 汛,含沙量较大。
径流量较大,结冰期 长,有春夏两个汛期,含 沙量小。
植被多为次生的灌丛、矮林,覆 植被类型
盖率低。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针阔混交林为主,在 南部有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
土壤类型
黄土
棕壤和褐土
黑钙土、黑土
耕地 类型
以旱田为主
农业生产
要的地位。 2.我国小麦、高粱、玉米、谷子、棉花、甜菜、花生、温带水果重要产区。 3.旱涝灾害是本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主要措施是兴修水利。
4.东北热量不稳,华北多旱涝和盐碱地。
2
自然资源 占重要地位。 2.主要煤矿: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辽宁的阜新、抚顺,河北的 开滦,河南的平顶山,山西的大同、平朔、阳泉,山东的兖州,陕西的神府,江 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 3.主要铁矿:辽宁的鞍山,河北的迁安。 4.主要油田: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山东的胜利,跨天津和河北的 华北。渤海的海底也有石油的开采。 1.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占重要地位。 2.主要工业区:①以沈阳、鞍山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鞍山的钢铁工 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化工和造船工业,长春的汽车工业,哈尔滨的电机 工业等。②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律唐综合性工业基地:北京的石化、 电子工业,天津的海洋化学工业均在全国占重要地位。③以山西为中心的煤化学 工业基地。④陇海沿线工业带:西安的飞机制造,洛阳的拖拉机制造工业均很著 名。
发展工业的有 利条件
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①煤、石油、铁、森林等资源丰富。②
②有便利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和近 有便利的交通。③工业基础好,有大批
海运输。③有科技和人才的优势。
熟练工人。④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制约工业发展 的因素
水资源严重不足
能源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短缺、工业 产品老化、能耗大、污染严重。
专题十二 南方&北方
地图和地形图的判读 地图上的信息
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三大自然区
从自然环境分异看,中国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低缓,因受夏季风带来的降水的影响,比较湿润,农 业生产条件优越。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因远离海洋,气候自东向西越来越干燥,自然景 观由草原逐渐变为荒漠。 西南的青藏高寒区因地势高,气温低,从海洋上吹来的 湿润气流难以爬升上去,形成了独特 的高寒自然景观。 在东部季风区内,南北差异明显,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区和北方区。 气候和地貌是决定我国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基本因素。综合气候、地形和农业生产、 居民生 活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可将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
1. 北方地区
【要点认知】 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气候、矿产资源、农业生产
【图导思维】
除了甜咸豆腐脑之争,南北方在风 俗习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差异。你身边 有来自南方的小伙伴吗?来谈谈都有 哪些南北方差异。
1
北方地区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大致位于 33°N 以北。
1.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
地形特征
2.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黄土地)
等。
1.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2.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3.主要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1.以旱田为主的种植业发达;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林业在全国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