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考点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考点5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
西方 先进 技术
性质
代表人物
影响
地主阶 级的自 救运动
洋务派( 、曾国 藩、李鸿章、左宗 棠、张之洞)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一定程度上 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引进了西 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 才,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 化开辟了道路。
第二 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
一、含义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是中国社会 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 程;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二、内容
1、经济近代化 2、政治近代化 3、思想文化及教育的近代化 4、科技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1、经济近代化的探索
(1)开始的标志: 洋务运动
(2)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曲 折 发
,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 物和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C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6 、(2018.河南)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
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
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
表明当时
A
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
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
③一段时间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
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 、(2018.安徽)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
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
交通通信: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商品 的流通。有线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传入中国,便利了信息的传递。
文化生活:照相、电影、报纸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 野,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三、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阶段 名称 第一 洋务 阶段 运动
学习内容
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
A 据此推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废除科举
C. 五四运动
D.武昌起义
维新 变法 运动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
资产阶 级改良 运动
康有为、梁 启超等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阶段 名称 学习内容
性质
代表人物
影响
第三 阶段
辛 亥 革
命
政治制度 (民主共 和制)
资产阶 级民主 革命
孙中山等
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华 民 国 , 使 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
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
C 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排外
9 、(2018.广东) 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 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 的创办表明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社会习俗: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倡女权等,人们摒弃了一些 社会陋习,开始了文明生活。
落后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 代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 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2、政治近代化的探索
君主立宪制
领导阶级: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指导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 主要探索活动: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1898年,光绪帝接受康有为等人的维新思想实行戊戌变法,后以失败而告终。
发展阶段 萌芽
初步发展 黄金时代
凋谢萎缩
发展时期 19世纪60、70年代
原因
①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 验,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 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新文 化运 思想文化
第四 动 阶段
思想解 放运动
陈独秀、李 大钊、鲁迅 、胡适等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经济工业化
近 代 化 政治 的 民主化 探 索
思想 科学化
3、思想文化及教育近代化的探索
具体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民主、科学”
毛泽东思想
来源
魏源的《海国图志》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
资产阶级强调的 自由、平等等思想
马克思主义
受其影响的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京师同文馆:创办于洋务运动期间(186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近代新式教 育的开端。
C 中表现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2、(2018.重庆 )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
年,我国创办了123家面粉厂。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
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反之则成为出超
。)200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年达到30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1918年)
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 舞②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 国经济的掠夺。
一战后
到新中国成立前 夕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
主义的侵略加剧;②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③长期战争的 破坏。
特征:①曲折发展整体水平落后; ②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 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述材料说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
10 、(2018.杭州)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
……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
启超)鼓动各省……乃合十八省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
民主共和制
领导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主要探索活动:孙中山等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了多个革命团体,后于1905年创办了中 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后创立了中华民国,颁 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无产阶级专政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主要探索活动: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无产阶级首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
(C)
A.袁世凯独裁
B.北伐战争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黄埔军校创立
C 4 、(2018.安徽 )图1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
其表明《申报》( )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5、(2018.河北) 1898年,康有为只有40岁,而他的主要支 持者梁启超才25岁,两人以前都没有在政府供职的经验。变 革前,也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文化运动
社会生活西方化
器物(技术)
君主立宪制
制度
民主共和制
无产阶级专政 思想
1、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 2、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3、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
1、(2018.北京)某校排练了一部历史剧,其中一句台词 是:请“民主”和“科学”两位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据此判断在这部历史剧
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D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7 、(2018.福建)“1894年,洋务企业资本达263443元, 占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材料说明洋务运动促进
B 中国近代化的领域是( )
A.政治 B.经济 C.思想 D.外交
8 、(2018.陕西)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 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