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年区县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保障河道防洪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工程设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X 省河道管理条例》和《X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包括水库、人工水道)管理范围内采运砂石、取土、淘金等活动。
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进行河道采砂,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河道采砂应当服从防洪总体规划和河道管理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采、总量控制、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按照河道防洪规划、整治规划和河势现状,会同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编制河道采砂规划。
第五条河道采砂规划内容包括:划定可采区、禁采区、禁采期,可采深度、河段开采总量和采砂场数量及布局、采砂规划平面图等。
第六条根据河床变化情况及河道淤积程度划定可采区。
可采区按照用途分为经营性开采区、公益性建设项目或沿河村民自采自用开采区。
公益性建设项目或沿河村民自采自用砂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划定。
经营性开采区由采砂许可人按照规定设立采砂标志牌,公益性开采区由沿河各镇人民政府按统一标准设立采砂标
志牌。
河道采砂规划内容涉及公路、电力、通信等设施保护范围的,应当征求相关管理部门意见。
第七条可采区按河段可采长度,实行开采量、深度、宽度控制,开采深度原则上不得超过X米,距堤防迎水面坡脚X不少于X米,其它百平方公里以上河道不少于X米、百平方公里以下能开采的河段不少于X米。
第八条河道采砂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
批准的规划应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九条 X干流河道及流域面积在百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河道,每年X月X日至X月X日划定为禁采期。
确需开采的必须征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条河道采砂实行禁采区制度。
县境内以下河道及其范围划定为禁采区:
(一)中沙河流域所有河段();X河所有河段);X 河流域所有河段();X水文站以下河段;县河流域所有河段();X进水口以上所有河段。
(二)河道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文观测设施、桥涵及取水、排水等水工程管理范围及安全保护范围。
(三)河道顶冲段、险工险段、护堤地及其保护范围。
(四)公路、桥梁、通信电缆、输水管道、输电线路等工程设施安全保护范围。
(五)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
(六)县城规划区内河段,重要集镇及重点旅游景区附近河段。
(七)其它需要划定为禁采区的河段。
禁采区及禁采河段实行封禁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划定的禁采区内从事采砂、取石、取土、淘金等活动。
划定的禁采区,各有关工程设施管理单位应设立明显的禁采标志。
第十一条县水务局可根据河道砂石资源补给情况、河床下切程度、两岸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及采砂对防洪工程的影响等,提出全面禁止河道或河段采砂的方案,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告。
第十二条河道采砂依法实行许可制度。
河道采砂许可采取直接申请审批许可或招投标许可。
未经审批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河道管理范围从事河道采砂活动。
公益性采砂和村民自采自用的采砂,实行行政审批许可;经营性采砂,应当依法通过公开竞标方式进行许可。
第十三条申请办理河道采砂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无非法采砂等不良记录;
(二)有采砂河段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
签注同意意见的采砂申请书;
(三)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的,须持与第三者达成的相关协议或有关文件;
(四)在河道管理范围外,有符合规定的砂石料堆放场地;
(五)具有符合要求的运输路线;
(六)开采地点、作业方式、开采深度和开采量等符合河道采砂规划的有关规定;
(七)有符合要求的采砂设备,且符合环保要求;
第十四条对同一河道或河段,在规定时间内X人以上(含X人)参加竞标的,由县水务局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实施公开竞标,确定被许可人。
第十五条采砂申请书的内容包括:申请单位的名称、企业代码、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申请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开采地点、开采时间、作业方式、开采深度、年开采量、采砂机械种类和数量、砂石料堆放地点、弃料处理方案、运输路线、度汛措施等。
第十六条河道采砂许可证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由持证人保存,副本在采砂现场悬挂。
自采自运的,副本随运输车辆携带。
河道采砂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买卖、抵押、出租、
出借或者以其它方式转让。
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不得超过X年。
第十七条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和沿河村组修建的公益性项目需采用河道砂石的,由建设单位申请,经所在村和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加注意见后,由县水务局审批。
沿河村民自采自用河道砂石、土料X立方米以下的,由采砂人申请,经所在村(居)委会审核后,由镇人民政府审批,报县水务局备案。
第十八条经竞标许可或直接许可在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按照规定的开采地点、开采期限、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量、作业方式采砂;
(二)随时转运、清除或复平河道内砂石料和弃料堆体及采砂坑槽,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物;
(三)不得损坏堤防工程、涉水工程、护堤护岸、水文观测设施、电力、通信、河道防护林及河道管理范围内其它工程设施;
(四)不得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堆放砂石料,安装分筛、冲洗设备,修建料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
(五)在禁采期,采砂机械和人员必须撤出河道管理范围;
(六)自觉接受和服从县水务局、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
河道所在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和河道协管员的监督管理;
(七)自觉遵守和执行有关河道砂石价格限价规定;
(八)按规定缴纳河道砂石资源费、河道清障复平保证金。
(九)县级重大项目工程河道采砂应遵循河道采砂规划。
第十九条需在禁采期、禁采区进入河道清淤、疏浚性质采砂的,由县水务局提出具体方案,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经许可在河道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缴纳河道砂石资源费。
河道砂石资源费由县水务局(或县水政监察大队)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依法征收,出具符合规定的收费票据。
沿河村组及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收取或变相收取河道砂石资源费。
砂石资源费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支出通过财政预算安排。
县、镇、村分成比例,按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河道管理实行水务部门专业管理和县、镇、村级属地管理相结合、各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的管理机制。
(一)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河道管理单位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委
托,承担本辖区内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河道管理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镇人民政府镇长是辖区内河道行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沿河各镇人民政府在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X.积极协同河道管理部门做好本辖区河道内乱采滥挖砂石资源行为的制止与取缔工作。
X.做好拟在本辖区内采砂的采砂申请人的资格初步审查工作。
X.负责沿河村民自采自用砂石的监督管理工作。
X.做好辖区内河道采砂引发矛盾的协调处理工作。
X.做好辖区内河道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
(三)各镇水务站在河道管理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X.负责本辖区内河道采砂日常监管工作,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报告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查处。
X.协助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辖区内采砂规划。
X.做好水法律法规宣传工作,配合镇政府搞好河道安全等工作。
X.及时调处本辖区内河道管理及采砂引发的矛盾纠纷。
(四)沿河各村(居)民委员会在河道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