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庆作业初三语文国庆假期作业有答案(一)

国庆作业初三语文国庆假期作业有答案(一)

初三语文国庆假期作业(一)
编写:周海燕审核:
一、名句积累。

(20分)
1.,黄山归来不看岳。

2.到此已无尘半点,。

3.《鼎湖山听泉》一文中作者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把泉声写得具体形象、千变万化,让读者读后对泉声既有了真切的感受,又有了想象的空间,还受到美的熏陶的句子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

4. ,便引诗情到碧霄。

5.出淤泥而不染,。

6. ,一览众山小。

7.曲径通幽处,。

8.《陈涉世家》中戍卒多愿听吴广的差遣,原因是。

一句点明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9.《陈涉世家》中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写男儿当自强的句子是。

10.鲁迅曾称誉我国古代名著《史记》是,。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0~11题。

(6分)
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和。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之情。

“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3分)
三、《与朱元思书》基础训练
1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急湍.()泠泠.()缥.碧()轩邈.()横柯.()嘤嘤.()鸢.飞戾.天()()好.鸟相鸣()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风烟
..俱净()缥碧
..()泠泠
..作响()猛浪若奔.()
经纶
..世务()直指.()任意东西
..()负.势竞上()1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D.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16.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C.风烟俱净,天山
..共色。

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18.省略句可以补充进去省略的词。

仔细判断,明显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A.千丈见(于)底。

B.猿则百叫(于)无绝。

C.急湍甚(于)箭。

D.任意(于)东西
1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第 1 页共3 页
20.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
(2)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3)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4)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5)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句子是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21.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四、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22—25题。

(15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

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

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比喻细微,微小。

⑤①白:酒杯。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
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
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
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
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
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
人呢!”
22.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互相轩.邈 ( ) (2)窥.谷忘反 ( )
(3)上下一.白 ( ) (4)及.下船 ( )
2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急湍甚.箭/渔人甚.异之 B.百叫无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24.翻译下列句子。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5.填空和简答。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
了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第 2 页共3 页
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初三语文国庆假期作业(一)参考答案
二、11.地点季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每空1分,季节写成“时间”也算对,作用写出一点即可。

12.惜别司空曙惆怅伤感王勃乐观旷达
“惜别”1分,写“依依不舍”等也算对。

“感情”2分,“惆怅伤感”答出一词即
可,写成“悲苦”,“愁苦”等也算对;“乐观旷达”答出一词即可。

三、13.略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重点字音的识记能力。

14.(1)指烟雾(2)青白色(3)形容水声的清越(4)奔马
(5)筹划、治理(6)向(7)向东向西流(8)凭借,仗恃
15.A “转”通“啭”。

16.C 提示:古义的“天山”指的是天空和地上,而今义指“天山”这一地名。

17.D
18.C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省略句的理解能力。

“急湍甚箭”应为“急湍甚于箭”,
意思是“急速流动的江水,速度比箭还要快”。

省略了“于”,这是把“急湍”同
箭飞相比。

19.C 提示:因为A项运用了夸张,B项运用比喻和对偶,D项运用对偶。

20.(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⑴(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⑵湍急的江水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⑶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⑷(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
十分和谐。

四、22.(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23. B
24.(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湖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25.(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湖山夜雪
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第 3 页共3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