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學》課程前言一、教材郭在貽《訓詁學》(修訂本),中華書局。
定價:20元。
可往萬聖書園等處購買。
購得教材後請預習第一、二章。
該書目錄:第一章訓詁和訓詁學一什麼是訓詁二什麼是訓詁學第二章訓詁學的內容一釋詞和解句二辨析古書異例(一)倒文(二)省文(三)複文(四)變文第三章訓詁學的作用一指導語文教學(一)訓詁學可以指導我們確認古代詞語的正確含義(二)在遇到眾說紛紜的疑難問題時,訓詁學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裁斷,以決定取捨,避免盲從(三)在遇到課本或選本中當注而未注的疑難問題時,訓詁學可以幫助我們進行獨立的研究,從而求得正確的答案,以彌補課本或選本在注釋方面的不足(四)課本或選本如有誤注之處,訓詁學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種錯誤,並加以匡正(五)訓詁學能夠使我們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二指導古籍整理三指導辭書編纂第四章訓詁的條例、方式和術語一訓詁的條例二訓詁的方式三訓詁的術語第五章訓詁的方法一據古訓二破假借三辨字形四考異文五通語法六審文例七因聲求羲八探求語源第六章學習和研究訓詁所應掌握的基本觀點第七章學習和研究訓詁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第八章訓詁中常見的幾種弊病第九章訓詁學的新領域第十章訓詁源流述略附錄一訓詁學參考文獻要目附錄二俗語詞研究參考文獻要目後記《訓詁學》整理後記二、網絡/電子文獻介紹(一)四庫全書、四部叢刊/database/ebook.html按照說明下載、安裝軟件。
有可编辑的文字版和图像版。
遇到不能顯示的生僻字,可打開圖像版觀看(並可剪貼圖片)。
拷貝時,《四庫全書》中的雙行小字全部附于正文之後,須對照原文復原,不太方便;《四部叢刊》中的雙行小字則以括弧形式附于相應的正文之後,十分便利。
(二)二十五史http://202.114.65.40/net25/全文檢索、部分拷貝。
(校圖書館也有網絡版二十五史,但只可作觀覽之用,不能拷貝。
)(三)說文解字/xiaozhuan/shuowen/檢索條件全文檢索高級檢索我要浏览[説明]:1.請安裝Unicode Ext-B字體,如宋体-方正超大字符集(Msoffice xp以上版本有带,下載地址),否則GBK以外的字無法顯示。
2.IE瀏覽器對unicode(UTF-8)支持較差,有少量缺字,但把缺字複製到word或記事本中即能显示。
請安裝支持顯示Ext-B的補丁,下載地址;或者使用Mozilla Firefox瀏覽器,下載地址。
3.GBK以外的生僻字可用Babelpad(統一碼編輯器)輸入,下載地址。
檢索條件框內須輸入繁體字。
也可輸入拼音(聲調為1,2,3,4)。
(四)龍語瀚堂典籍數據庫/(五)中古音查詢/tdfweb/midage.aspx(六)《十三經注疏》電子本(七)生僻字輸入軟件:國學字簞三、關於簡繁字本課程的課件、板書、練習均使用繁體字。
(原用簡體字寫成的文章則保存原樣。
)此非一味好古,而是因為,在古漢語的領域(別的場合另論),尤其是小學領域,簡體字,特別是那些由同音歸併法或借用古字造成的簡體字,不光不能帶來簡便,反而會徒滋紛擾。
而況古漢語的課,最終總得讓學生去接觸原典,即接觸繁體豎排乃至線裝書那樣的東西,我们總不能永遠依靠簡體字做拐杖。
歷次作業反映出,有些同學對繁體字還很隔膜。
比如,最簡單的“子曰詩云”寫作“雲”,“夏后氏”寫作“夏後氏”,“范仲淹”成了“範仲淹”,“咸有一德”成了“鹹有一德”,“占卜”變成“占蔔”,“武姜”變成“武薑”,等等,不一而足。
雖經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會略有些改觀,但直到期末,類似問題總會出現。
這算是“淺”層次方面的問題。
下面則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在較“深”層次上,簡體字對理解和表達古典文獻造成的干擾。
(只針對古漢語方面而論。
這裏並沒有對簡體字一概反對的意思。
)“儿”,現為“兒”字的簡體字。
此字原本是“人”字的古文奇字。
《説文》裏,“儿”是個專門的部首。
《説文》儿部:“儿,古文奇字人也。
象形。
孔子曰:‘儿在下,故詰詘。
’(段注:詰詘猶今云屈曲也。
)”(如鄰切。
)同部:“兒,孺子也。
从儿,象小兒頭囟未合。
”(汝移切。
)有的同學在做作業涉及到《說文解字》時,往往誤把儿字做“兒”字看,某字从儿,可能會誤以為是从兒。
《説文》从部:“幷,相從也。
从从幵(jiān)聲。
一曰从持二爲幷。
”(府盈切。
)(段注改“相從”为“相从”,注曰:“从,舊作從。
今正。
”)有個同學的作業引作:“從從幵聲”。
又,《説文》目部:“眔(dà),目相及也。
从目,从隶省。
”也是這個同學的作業,引作:“從目,從隸省”。
(“隶”音dài,《説文》隶部:“隶,及也。
从又㞑省。
又,持㞑者从後及之也。
徒耐切。
”這就是後世“逮捕”的“逮”。
段注:“此與辵部逮音義皆同。
逮專行而隶廢矣。
”隸音 lì,《説文》隶部:“附箸也。
从隶柰聲。
郞計切。
”這是簡體字“奴隶”的“隶”。
)《通俗文辑校》(繁体字排印)第109條:“不長曰么,細小曰麼。
”这里的“么”是“幺”的俗字(異體字),“麼”則是“什么”的“么”的繁体字,無須多說。
在這本書裏,二字分得非常清楚。
但在同一作者的另一篇論文《<文選>李善注引用<通俗文>評述》(簡體字排印)裏,有這麼一段文字:班彪《王命论》:“又况么么不及数子,而欲闇干天位者乎?”李注:“《鹖冠子》曰:‘无道之君,任用么么,动则烦浊。
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动则明白。
’《通俗文》曰:‘不长曰么,细小曰么(,莫可切。
)’”(“莫可切”三字是我根據《文選》李善注補的。
)這一來可就讓讀者費勁了。
不長曰么,細小也曰么。
二者的分別在哪兒呢?“莫可切”,到底是切哪一個字呢?注中的“么么”,排列起來,便有四種可能:幺幺幺麼麼麼麼幺你能弄清究竟是哪一對嗎?(作者另一篇論文中的“乾嘉”變成了“干嘉”。
)又如,有本用簡體字排印的訓詁學教材裏面引用了這麼一句話:4)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接著說:例4)“从”,杜预注“随也”。
王引之《经义述闻》云:“‘随自及也’,殊为不词。
从,疑当作‘徒’……”這裏由於使用簡體的“从”字,讀者無法看出王引之何以疑“从”作“徒”。
另有一本也是用簡體字排印的訓詁學教材裏面有這麼一句話:“鱼”用作“苏”声符,“苏”与“吾”音近无疑。
“魚”怎麼能作“蘇”的聲符呢?一個不懂繁體的讀者對於這句話會百思不得其解;一個懂得繁體而不識簡體的讀者同樣也會不明所以。
可見,只有一個既懂繁體又懂簡體的人,才看得懂這句話。
但這樣的讀者估計更願意看到繁體(至少免去了在腦子裏把字體轉來轉去的麻煩)。
又如:后之言後也。
这本是一種聲訓方法。
若寫成簡體字“后之言后也”,則不知所云。
在分析漢字的結構時,簡體字本必然會給讀者帶來許多類似的困惑。
例子可以舉出一大堆來。
比如《説文》:“從,隨行也。
从辵从,从亦聲。
”假若写成:“从,随行也。
从辵从,从亦声。
”就會讓人莫名其妙。
經典注疏裏面離不了反切注音。
反切裏面的“于X 切”和“於X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反切。
而簡體字本往往一概搞成“于X切”。
凡遇到這種反切,就不可輕易引用。
要弄清它到底是哪個,就不得不去查閱繁體原籍。
這反而給讀者增添麻煩。
古書,最好是原來是什麼樣,就讓它是什麼樣。
包括那些異體字。
例如,《十三經注疏校勘記.論語注疏.里仁第四》對“無適也”出校:《釋文》出“適”字,云:“鄭本作敵。
”《九經古義》云:“古‘敵’字皆作‘適’。
《禮記.雜記》云:‘赴於適者。
’鄭注云:‘適讀為匹敵之敵。
’《史記.范睢傳》:‘攷適伐國。
’《田單傳》:‘適人開戶。
’《李斯傳》:‘羣臣百官皆畔,不適。
’徐廣皆音征敵之敵。
《荀卿子.君子篇》云:‘天子四海之內無客禮,告無適也。
’注讀為敵。
”《校勘記》所引“攷適”,意思不好索解。
那麼檢閱《九經古義》卷十六,發現“攷適”原作“攻適”。
顯然,《校勘記》是字形相近,以致把“攻”誤植為“攷”。
(中華書局本《史記》(以金陵局本為底本)則作“政適”。
“攻”、“政”皆可通。
但似以“政”為長。
)可是,《十三經注疏》簡體字本引這條校勘記:……《史记.范睢传》:‘考適伐国。
’……《日知錄》卷三十二簡體本你能读懂下面这段文章的意思吗?《日知錄》卷三十二簡體本奸《广韵》:“奸,古颜切。
私也,诈也。
亦作奸。
”今本误“奸”作“奸”,非也,奸音干,犯也,《左氏·僖公七年》传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
”曰:“子父不奸之谓礼。
”一传之中二字各出,而义不同。
《释名》:“奸,奸也,言奸正法也。
”以“奸”释“奸”,其为两字审矣。
又奸字亦可训为“干禄”之干,《汉书,荆燕吴传》:“齐人田生以画奸泽。
”《史记》作“干”,然则“奸”但与“干”通用,而不可以为“奸”也。
後人于案牍文移中以“奸”字画多,省作“奸”字,此如“繁”之为“烦”,“冲”之为“冲”,“‘驿”之为“ㄞ”,“台”之为“台”,皆借用之字。
姦廣韻姦古顔切私也詐也亦作姧今本誤姧作奸非也奸音干犯也左氏僖公七年傳曰君以禮與信屬諸侯而以姦終之曰子父不奸之謂禮一傳之中二字各出而義不同釋名姦奸也言奸正法也以奸釋姦其為兩字審矣又奸字亦可訓為干禄之干漢書荆燕呉傳齊人田生以畫奸澤史記作干然則奸但與干通用而不可以為姦也後人於案牘文移中以姦字畫多省作奸字此如繁之為煩衝之為冲驛之為馹臺之為台皆借用之字我們在書寫、還原繁體字時,要注意因簡化字的同音歸併所造成的混淆:五斗米鬥爭子曰詩云雲彩皇后前後里党/里程裏外占卜蘿蔔山谷稻穀發生頭髮歷史日曆/萬曆皇帝曲折酒麴胡說鬍子松樹疏鬆面容刀削麺范仲淹模範叶韻樹葉御旨抵禦征伐特徵林沖要衝蘇軾甦醒岳飛嶽麓只(祗/祇)有一隻姜太公生薑咸來問訊酸鹹苦辣鐘錶表裏時鐘一見鍾情/鍾靈毓秀/酒鍾/錢鍾書异yi4《尚書.堯典》:岳曰:“异哉!試可乃已。
”(僞孔傳:异,已也。
已,退也。
言餘人盡已,唯鯀可試,無成乃退。
)這個“异”字不是“異”的簡體字。
鉆qian2《國語.魯語》:刑五而已,無有隱者。
大刑用甲兵,次刑斧鉞,中刑刀鋸,其次鉆筰zuo2(竹索),薄刑鞭撲,以威民。
古時“鉆”、“鑽”是兩個字。
“鉆”即鉗,可作刑具。
“鑽”是穿孔。
《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自往者大獄已來,掠考多酷,鉆qian2鑽zuan4之屬,慘苦無極。
(李賢注:鉆音其廉反。
《說文》曰:“鉆,銸zhe2也。
”) 有些罕用古字被借用爲現代簡化字:宁zhu4(1)門與屏之間曰宁。
天子在此接受諸侯朝見。
《禮記.曲禮下》:“天子當宁而立。
”後因稱皇帝爲當宁。
(2)“貯”之古字。
俗作佇。
(《爾雅.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釋詁》:“寧,靜也。
”)(3)“寧”的簡化字。
厂《說文》:“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
”厓,原(象水從石下出流,水之起源),厲(磨刀石),壓(傾覆),厥(石塊,發射石塊)……(1) hǎn 山岩。
yán 同“䉷”(《說文解字注·第五卷·竹部》:“䉷,隿y ì射者所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