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

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这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对未成年人考虑得不够,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视不够。

教师做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关注青少年儿童成长,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通过进一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践行本法,首先得从尊重学生做起。

尊重和信任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人格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做为教师,应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首先要求教师做到客观公正看待学生。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

即使是所谓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就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后进生经过正确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

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短长、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在教学中、班级事务的决策上,师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即使学生的见解有偏颇,也应耐心地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批评、斥责。

尊重学生,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可以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

对话、交流是沟通、理解的捷径,教师跟学生对话,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出现歧见,要允许学生争辩;出现对抗要作冷处理,善于等待。

尊重学生人格,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要尊重学生,教师应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走出心
理误区,力争自我超越。

嫌弃和斥责,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

教师应该把尊重学生做为检验师德的试金石,为完善自我,提高教育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待学生要以诚相见,以情换心,真心实意地教育、帮助他们,才能真正扣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迈好人生中的每一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