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一、以下各题皆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20题共60分。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科举制
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
3、九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数字。
西周时期只有天子可用九鼎,后世只有皇帝的龙袍可绣九条金龙,明清时期只有皇宫屋檐可有九只吻兽。
与此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九品中正制
4、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5、有一名秦朝的
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2 / 6
6、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
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
7、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重用侍从、秘书等
C.实行察举制
D.实行郡国并行制
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
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9、《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
这体现了唐代()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
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3 / 6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做知州
11、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历史”能供给动画片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
如果要给动画片“中央与地方的斗争”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
①胡惟庸案②宋太祖赵匡胤③三省六部制④七国之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有当代学者评论道: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
”这里的“它”指()
A.郡B.xx C.行省D.内阁
13、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和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选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丞相权利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太尉B.宋朝设立三司使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设立军机处14、故宫养心殿西暖阁,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悬挂着他亲笔书写的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雍正皇帝得以“以一人治天下”的措施是()A.恢复丞相制度B.完善三省六部制C.设立军机处D.重用议政王大臣会议15、汉唐时期,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而明清时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上述变化可以看出古代中国()
A.礼仪制度不断完善B.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C.官僚制度不断完善D.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16、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17、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
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4 / 6
A.御史大夫B.刺史C.门下省D.通判
18、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
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19、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D.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2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二、非选择题(40分)
21、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
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谁?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
绩?(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
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0分)
5 / 6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大臣的职责(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4分)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与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6分)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
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6分)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2分)
1-5 BACDB 6-10 BDDCD 11-15 DCBCD
6 / 6
16-20 CCDDA
21、(1)xx,统一xx。
(2)辅助皇帝,统率百官,处理政务。
汉武帝:任用布衣为相,实行中外朝制,为尚书令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牵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执行机构;唐太宗:
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再交由尚书省下的六部执行;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两府三司制)。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或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演变趋势: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达到
顶峰。
22、(1)行分封与行郡县。
李斯认为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导致诸侯混战,天下大乱。
(4分)(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
地上能够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8分)(3)行省制度。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6分)(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