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孩子的希望与未来
【摘要】关爱学生是一种艺术,是教育的真谛。
教师有了爱,才能架起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教师有了爱,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们的眼里,在学校,老师就是他们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
【关键词】爱心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我认为这句话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爱”字。
我们完全可以说:缺乏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
爱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作为一个教师,无论他的教育理论多么丰富,教学技能如何的熟练,甚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果在教育中对学生缺乏爱心,那这个教师的教育便失去了灵魂,正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么这个教育就失去了它真正的内涵。
教育缺乏爱心,至必将与被学生产生隔阂,教育必将黯淡无光。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敞开心扉,奉献自己的爱心,让孩子们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成功的教育。
一、爱学生就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学校,教师每天都置身于学生当中,他的言行、举动,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教师是语言的传导者,则起着“润物细有声”的效果。
所以老师要善于用言语表达自己的爱生之情。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真诚,不
能抱有应付了事的心态。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真诚的话语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七年我接任一个新班级,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时,我深情地对全班同学说:“能够成为大家的老师,我感到很荣幸,但是我更希望我能成为你们的知心朋友,能够与你们一起愉快地学习生活……”不曾想到的是,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觉得我真情的几句话,一下子就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了,这等于给我以后工作的开展开了个好头。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善于利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来传递教师的关爱。
心理学表明:人天生希望被别人肯定、表扬。
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常常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但是我们必须要区分对学生的放纵。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不错,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离不开鲜花和掌声。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如:“你有了很大的进步,不错。
”、“你真是个善于开动脑筋的孩子”、“作业做得很好!”等等。
教师要知道,学生有时候做得不够或回答虽不尽人意,但必须保持耐心,决不能对学生挖苦讽刺,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多多和学生交流,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保持对自己有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和赞赏他们。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能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要包括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等。
所有的这些关爱,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倾注的爱,使孩子们内心感觉有一股暧流在身体里涌动,特别是对留守学生而言效果更
明显。
这样自然而然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我们还要严而有方,爱而有法,严爱相济。
表扬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营养品,批评则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良药。
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当然老师的批评要尽可能美起来,老师尽可能用艺术的批评来传递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使得忠言何尝不可以“顺耳”呢?
教师要善于用行动来给学生做出榜样。
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和学生一起扫地;放学了,随手关上门窗;学生发烧了,用手测一下学生的额温……,诸如此类的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榜样作用。
二、爱学生就用爱心和情感去温暖和感化学生
陶行之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那就教育不好学生。
”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关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我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我的学生。
每接到一个班,我都会设法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家庭情况。
我常常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和孩子们在一起,做他们的朋友,与他们交流,谈理想,谈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点燃他们心灵理想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XX是我们班问题最多的学生,他经常迟到、早退,上课打瞌睡,午、晚休经常吵闹而被登记,还常欺负同学。
几
乎每天都有学生告他的状,家长对他也是无可奈何。
我对他没有放弃,而是关怀备至,多观察了解他,去寻找他的优点和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
有一次习作,作文题是《夸夸同学的闪光点》,XX在习作中赞扬了班上一位平时大家不太注意的同学关心集体事例。
我抓住他这可喜的转折,在班上讲评了他的文章,表扬他是一个善于留意班上好人好事的有心人。
为了更好地转化他,课堂上,我认真观察他的神情;自习课上,我先检查辅导他做作业;平时,让同学们多关心他;放学后,我主动找他谈心,好的给予肯定,不足的批评指正,渐渐地他变得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乐于助人。
一次我看到他主动帮助一个学前班小朋友去食堂领饭,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给他鼓掌,当时他微笑着,看得出他心里美滋滋的。
我感觉到他逐渐有所转变了,心里暗暗为他高兴。
第二学期,有一次班会课评选班干,他居然问我能不能选他当班干,我说:“能,你把缺点都改掉了,就可以当了”。
看到孩子惊人的变化,他妈妈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不出一句话来,我也为自己的艰辛付出获得回报而感到特别欣慰。
三、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心智、情感,尤如优秀的乐师,平等地对待每一篇乐章里的每一个个音符,才能弹奏出世界上最和谐最美妙的音乐。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为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我对自己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平等,就是不偏不倚,平等坦诚对待学生;二是真心,就是要求自己真心实意地关怀每一个学生;三是耐心,就是要求自己细致耐心地教育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我按照自己的这三点要求来做教育学生工作,经过不懈地努力,扎实地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班上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都慢慢地得到解决,如我现在担任班主任的五年级,这个班在2008-2009学年度获得了县级先进集体。
爱是师生互相理解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桥梁,有爱才能沟通。
教师对待每位学生就像对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爱学生,不论学生的家庭出身。
尤其是对待留守学生、后进生,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他们有的在校表现不好,自卑感强,有的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有的父爱母爱失常,孩子没有志向,有的家庭教育不到位,不良行为严重。
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关爱。
怎样把关爱当作“甘露”浇到他们的心田?用微笑,用真诚,拉近距离。
我们寻找他们的优点,恰当的给予表扬和激励,用灿烂的笑容对待他们,为他们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充满微笑、鼓励、表扬、温暖、友善的集体。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执着,是一种境界。
只有拥有爱学生之心,对学生倾注爱心,教师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与希望。
四、爱学生要在生活上关爱学生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在若干年后,深藏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不是老师讲课有多精彩,而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中,老师曾经给予的无私帮助,这就是老师爱的行为常比语言具有更强烈的、更持久的感染力。
小学生自理能力差,特别是寄宿生、留守学生,老师更应体贴学生,关爱学生,就要从点滴做起:学生吃饭饱不饱;学生是不是生病了;或为学生开一个生日会,唱唱生日歌等等。
这些看起来不显眼的事,却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比起苦口婆心的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
五、爱学生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但孩子的未来是可塑,正如可以塑成各种各样的作品,我们将如何来构思我们的作品呢?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是要着眼于学生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才。
然而我们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可谓无微不至,即“饥则食之,寒则衣之。
”,也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局限于对对升学率,对考分的追求,失去关爱的价值。
关爱孩子,就要关爱孩子的未来,并把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我觉得,在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等健康人格,不能使孩子们成为性格脆弱的一代,要培养学生的爱心、事业心、责任感。
这些,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比成绩更为重要。
我们老师不仅传授知识给孩子们,还要成为孩子们人生的导航人,使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关爱学生是一种艺术,是教育的真谛。
老师只有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孩子才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覃雯. 让爱在教育中闪光[J].新课程(小学) ,2012,(5).
[2] 蔡文瑞. 爱心·耐心·责任心[J].课外阅读:中下,2012,(7).
[3] 戴鑫坤. 做孩子们人生的导航者[J].湖南教育(下),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