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12-24T12:31:10.1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3期作者:曹景欣
[导读] 从孩子来说,家庭才是真正的第一所学校
摘要:从孩子来说,家庭才是真正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早能够向孩子传授生活经验的场所,家庭能够影响到儿童,不同的儿童在自己各自的家庭生活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其他物质因素的影响,引领自己在物质和消费过程中的思想格局,形成自己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成长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和长期生活的地方,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的大,富裕的条件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也可能有害,怎样对待和安排时间?怎样对待金钱的态度和怎样对待花钱的问题等等,都能够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对他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从我国的国家教育体系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基础工程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对民族的希望、国家的繁荣昌盛起到直接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父母对小学生的影响。
1、父母言行对小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出生以后,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的言行、家庭的氛围、育儿的方式、父母关系等等都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影响的作用,在家庭中小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和掌握到生活、劳动的技能,同时也能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个性,然后小学生可能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也能够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对于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的影响,需要重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对于孩子的智力和人格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不断丰富的语言刺激会使得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得到迅速的发展,不同层次的家庭,由于父母的语言、风格质量的不同,对孩子的个性化的品质方面的发展都能起到作用。
2、父母的文化修养
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来看父母的文化修养,对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基本上就是有文化修养所决定的,不同的职业又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收入,因此进而决定了其物质生活水平,还有就是父母的文化修养,能够使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期望都不一样,因此父母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3、父母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态度
不同的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方式是非常多的,有的是对父母对于孩子的活动不予以保护,而是,注重于文化和社会化的训练,对于孩子的要求,即使能够进行合理的满足,同时还要加以限制,这样展现出来的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在这种教育形式下长大的孩子一般能够。
需要一些较好的个性,还有一种教育方式,就是父母对孩子百般的宠爱,千依百顺,或者是完全对孩子不管,放任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个性一般不能形成较好的个性,还有一种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管理,孩子没有任何自己发挥的自由的空间,所有的言行都被大人所限制,但是孩子在某件事情上产生了错误,就会注重于指责,或者是武力控制在这样的情况,环境下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孩子的性格最终会比较暴躁或者是倔强,为了逃避一些惩罚而进行撒谎。
二、情感因素和家庭生活条件对孩子的影响
情感因素往往是指家庭的可以分为,在一个家庭中这个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一般这种氛围是有所有的家庭成员形成的,但是主要受夫妻关系的影响,从现代的家庭结构来看,小朋友一般都是这个家庭的核心,当然在这样的家庭中,除了有亲子关系外,还有些关系都是有夫妻关系所决定的,如果是夫妻关系非常的和谐。
那么夫妻双方对于培养和教育孩子方面的话就比较和谐,父母与孩子女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的融洽和温暖。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的小学生,一般来说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如果是在一个家庭生活中,夫妻关系紧张,父母都没有精力或者心思去照顾小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儿童就比较容易缺乏安全感,对孩子适应整个社会以及对他的个性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作为影响孩子社会化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家庭条件。
家庭生活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非常的优越,能够给孩子购置非常多的学习辅助用具,还能够带孩子进行旅游拓展,孩子的事业就能够推动。
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当然父母对孩子进行自己学习发展资料添置的时候,必须要有选择性的购买,否则的话就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过度购买会使孩子不珍惜,同时有些东西没有经过精挑细选。
那么有可能不能够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反而带来消极的一些影响,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
不仅仅是教育还要注意将情感与其结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这样的家庭环境才能够给孩子提供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家长在对孩子的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学会欣赏、学会孤立、学会批评、学会惩罚、学会和学校教育结合,并联系社会教育,这样的话才能能够让孩子拥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学习和成长。
三、从心理层面来对小学生进行指导
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往往去缺失的是倾听,小朋友需要关怀,从关怀孩子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得很多父母平时都非常的忙,往往认为倾听孩子的心声。
是非常浪费,时间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通过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能够得到的是孩子的。
信息的传递能够让孩子通过交流得到一种自信,和一种心理上的平等,能够让小孩子从小就能够体会到作为人的一种尊严,那么父母学会倾听,能够使小学生从小就能够学会。
以平等和尊重的心态来和人之间建立关系,让小孩子觉得自己是非常重要,是被需要的。
是也能够减少。
小孩子的烦恼,让大人的一些生活经验,来辅助小朋友认识生活,解决问题,让小朋友获得。
轻松和快乐的感觉,同时,家长要保持自己一种。
非常积极正面的情绪,保持自己的言行要一致得体,当然,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父母对孩子这样说,“我当初就不该生你!”、“累死了!”,不少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将孩子当成了出气筒,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一些情绪,但是这样的言行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往往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自己生活没有规律,却埋怨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思想不够上进,在这样的一些不良情绪、不良行为影响下,会让孩子没有自信,充满了悲观的影响情绪,这样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心境,都将产生影响,家长要学会用宽容、赏识、平等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长项,不要通过无谓的比较来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需要让孩子在不断地拥抱中、不断地称赞中让他感受到自己父母为其自豪,让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老师能够解决的,也不仅仅是靠教学制度能够约束的。
作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家
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需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进行。
为孩子创造出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氛围,是家庭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1】、因为悦纳,彼此接纳,共同成长——浅谈在悦纳教育下开展家校合作的策略探究[A]. 江绮文.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 2019 【2】、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以武汉十岁以下儿童为例的实证分析[J]. 陈莹婷. 当代经济. 2012(10) 【3】、小学高年段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学业归因及其归因训练研究[D]. 刘艳艳.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4】、农村地区家庭社会资本与学生学业成就——中国城镇化背景下西部农村小学的经验研究[J]. 梁文艳,杜育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06) 【5】、日本校园欺凌现状、防治经验与启示——以《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主视角[J]. 向广宇,闻志强.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