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明上河图》历代题跋介绍

《清明上河图》历代题跋介绍

《清明上河图》历代题跋及作者介绍-------摘录于周罗吉、周罗力著《清明上河图里的故事》一书题跋是题写在书籍、字画、碑帖上,以品评、鉴赏、考证、记事为主的文字。

宋代以来这类文字形成了一种专门的文体——题跋,又称题款,是书画创作和鉴赏的一个专用名词。

在一般情况下,题款专门用于创作,而题跋则专门用于鉴赏。

书画创作的题跋即题款,又称题识,也称款识。

广义的“题跋”是题写在书籍、字画、碑帖上用于品评、鉴赏、考证、记事的文字的统称。

包括:引首、标题、题记、跋文、和署款。

狭义的“题跋”单指观者的跋文,后来也有作者自己题写跋文的。

“题”本义是“额”,发下眉上为额。

也有题写的意思。

“跋”原意为跌倒,引申为“足”。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有云:“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

”所以也可以把题跋理解为题于画前的为“题”,题于画后的为“跋”。

如果将“题”理解为题写,则题跋也可以理解为“题写跋文”的意思,系为动词。

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文字叫“跋”。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

”一般乃指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内容为标题,品评,考订,记事之类,体裁有散文、诗、词等。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载:“唐昭宗幸华州,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

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对画幅上的题跋,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陷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深石田笔洒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共有13人14个题跋,其中李东阳有两个题跋。

下面是题跋全文和题跋者介绍。

1、张著题跋文: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

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张著简介〗:金代官员,善书画,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授监御府书画,是鉴定书画的行家。

据刘勋《中州集》卷七中记:张著“字仲扬,永安人。

泰和五年以诗名,召见应制,称旨,特恩授监御府书画。

”此题跋于金大定丙午,即:公元1186年3月30日,距北宋灭亡整整六十年。

张著是第一个在《清明上河图》题跋者,对张择端生平进行了介绍,这是有关张择端生平资料较为可靠的,也是唯一的文字资料。

2、张公药题跋诗:通衢车马正喧阗,祗是宣和第几年。

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

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

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丘墟。

楚柂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

唤回一饷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

--竹堂张公药〖张公药简介〗:张公药金代地方官员,字元石,号竹堂,滕阳人(今山东滕县)。

孝纯子,以文荫入仕,曾为郾城县(今河南许昌县)令,著有《竹堂集》。

3、郦权题跋诗:峨峨城阙旧梁都,二十通门五漕渠。

何事东南最阗溢,江淮财利走舟车。

车毂人肩困击磨,珠帘十里沸笙歌。

而今遗老空垂涕,犹恨宣和与政和。

原注:(宋之奢靡,至宣政间尤甚)京师得复比丰沛,根本之谋度汉高。

不念远方民力病,都门花石日千艘。

原注:(晚宋花石之运,来自此门)。

邺郡郦权〖郦权简介〗:郦权,金代官员,字元舆,号坡轩,邺郡人(今河南安阳)。

金章宗明昌年初,担任过著作郎,未几卒。

作诗有笔力,多有佳句为人传诵,与王庭筠、党怀英齐名,著有《坡轩集》。

4、王磵题跋诗: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

谁遣荒凉成野草,维垣专政是奸邪。

两桥无日绝江舡(原注。

东门二桥,俗谓之上桥、下桥),十里笙歌邑屋连。

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本看风烟。

临洺王磵〖王磵简介〗:字逸滨,号遗安,临洺(今河北永年县)人。

博学能文,不就科举。

金章宗明昌末,以德行才能为荐,特赐同进士,授鹿邑县(今河南省)主簿,时已七十,以老疾乞致仕。

泰和三年卒。

为人循循醇谨,与名士如张公药、师拓、郦权等交游。

5、张世积题跋诗:画桥虹卧浚仪渠,两岸风烟天下无。

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

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

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

博平张世积〖张世积简介〗:金代博平(今山东聊城)人,生平事迹不详。

6、杨准题跋文:右故宋翰林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一卷,金大定年间,燕山张著跋云:向氏图画记,所谓选入神品者是也。

我元至正之辛卯,准寓蓟日久,稍访求古今名笔,以新耳目。

会有以兹图见喻者,且云:“图初留秘府,后为官匠装池者,以似本易去,而售于贵官某氏,某后守真定,主藏者复私之,以鬻于武林陈某,陈得之且数年,坐他事稍窘急,又闻守且归,恐遂速祸怨,思欲密付诸贤士君子。

”准闻语,即倾橐购之,盖平生癖好在是也。

卷前有徽庙标题,后有亡金诸老诗若干首,私印之杂志于诗后者若干枚。

其位置,若城郭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小大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计,盖汴京盛时伟观也。

汴自朱梁来,消耗极矣,至宋列圣,修养百年,始获臻此甚盛,其君相之勤劳,闾井之丰庶,俗尚之茂美,皆可按图想其万一。

吾知画者之意,盖将以观当时而夸后代也,不然则厄于时而思殚其伎,以杰然自异于众史也,何其精能之至,而毫发无遗恨欤!此岂一朝一夕所能就者,其用心亦良苦矣。

夫何京攸父子,以权奸柄国,使万姓愁痛,强虏桀骜,而汴之受祸有不忍言者。

意是图脱稿,曾几何时,而向之承平故态,已索然荒烟野草之不胜其感矣。

当是时,城外内之金帛珍玩,根括殆尽,而是图独沦落到今,逾二百年而未甚弊坏,岂有数耶!自时厥后,其地遂终不睹汉官,而困于战争且日甚,虽欲求卷中所图仿佛,又安可得矣。

呜呼!都邑废兴,虽系运数,而人谋弗臧,盖各有自。

天津闻鹃之叹,崇宣秉钧之虐,谓非基于熙丰大臣之谬误可乎!其所以致汴之陆沉,而不可复振者,亦必有任其责矣。

今天下一家,前代故都,咸沐圣化,其生聚浩穰,宜不减昔,惜吾未得一一躬造其地,以览观其盛,故于是卷既嘉其笔墨之工,而又因以识予之感慨云。

至正壬辰九月望日,西昌玉华素士杨准跋。

(钤印二,准,京兆文章家印。

)〖杨准简介〗:元代人,字公平,号玉华居士,四川西昌人。

吴澄门下弟子,履行修洁,文章高古。

7、刘汉题跋文:余自幼喜画学,业之四十年,平生所见古今画,以轴计者,奚啻累千百,其精粗高下,要皆各擅一绝,往往不能兼备。

壬辰秋,避地来西昌,杨君公平以余之专门也,出所藏清明上河图以示。

其市桥郭径、舟车邑屋、草树马牛,以及于衣冠之出没远近,无一不臻其妙。

余熟视再四,然后知宇宙间精艺绝伦,有如此者。

向氏所谓选入神品,诚非虚语,而或者犹以井蛙之见,妄加疵纇,甚矣其不知子都之姣,而亦何足为是图轻重哉。

呜呼,此希世玩也,为杨氏子若孙者,当珍袭之。

至正甲午正月望,新喻刘汉谨跋。

〖刘汉简介〗:元代人,江西新喻人。

自幼喜欢绘画,从事丹青四十年,存世作品罕见。

8、李祁题跋文:静山周氏文府所藏清明上河图,乃故宋宣政年间名笔也,笔意精妙,固自宜入神品。

观者见其邑屋之繁,舟车之盛,商贾财货之充羡盈溢,无不嗟赏歆慕,恨不得亲生其时亲目其事。

然宋祚自建隆至宣政间,安养生息,百有五六十年,太平之盛,盖已极矣。

天下之势,未有极而不变者,此固君子之所宜寒心者也。

然则观是图者,其将徒有嗟赏歆慕之意而已乎,抑将犹有忧勤惕厉之意乎!噫,后之为人君为人臣者,宜以此图与无逸图并观之,庶乎其可以长守富贵也。

岁在旃蒙大荒落。

云阳李祁题。

(钤印二:李一初氏,不二心老人。

)〖李祁简介〗:元代官员,字一初,别号希蘧,又号危行翁,湖南茶陵人。

著有《云阳集》十卷。

元亡,自称不二心老人,不仕明朝,年七十余乃卒。

曾书写过《公方弱冠帖》和《苏轼乐地帖跋》。

9、吴宽题跋文:金燕山张著,以此图为张择端笔,必有所据。

至后人乃以择端作于宋宣政间。

今画谱具在,当时有如斯人斯艺,而独遗其名氏何耶?大卿朱公,藏此画已久,予始获展阅,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盖其经营布置,各极其态,信非率易所能成也。

吴宽。

〖吴宽简介〗:明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

字原博,号匏庵,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工诗文,善书。

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翰林修撰。

孝宗时,预修《宪宗实录》,累官礼部尚书。

其品行高洁,博学多闻,性嗜金石,诗文亦能。

工书,亦长书论,收藏甚丰。

著有《匏庵集》78卷。

10、李东阳题跋诗文: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

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士女携童儿。

城中万屋翚薨起,百货千商集成蚁。

花棚柳市围春风,雾阁云窗粲朝绮。

芳原细草飞轻尘,驰者若飙行若云。

虹桥影落浪花里,捩舵撇篷俱有神。

笙歌在楼游在野,亦有驱牛种田者。

眼中苦乐各有情,纵使丹青未堪写。

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

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

图成进入缉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

天津回首杜鹃啼,倏忽春光几时变。

朔风卷地天雨沙,此图此景复谁家。

家藏私印屡易主,赢得风流后代夸。

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

独从忧乐感兴衰,空吊环州一抔土。

丰亨豫大纷此徒,当时谁进流民图?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枯荣无代无。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今大理卿致仕鹤坡朱公所藏也,族祖希蘧先生之遗墨在焉。

予三十年前见之,今其卷帙,完好如故,展玩累日,为之叹惋不能已,因题其后。

弘治辛亥九月壬子,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云阳李东阳识。

(钤印三,长沙,宾之,茶陵新州故家。

)〖李东阳简介〗:字宾之,号西涯。

明朝长沙府茶陵州人(今属湖南)。

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于正德七年辞官。

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

十一年(1516)病卒,年69。

著有《怀麓堂集》100卷、《怀麓堂诗话》1卷,又有《燕对录》、《东祀录》等(据《四库总目》)。

《明史》有传。

11、李东阳题跋文:右清明上河图一卷,宋翰林画史东武张择端所作。

上河云者,盖其时俗所尚,若今之上塚然,故其盛如此也。

图高不满尺,长二丈有奇,人行不能寸,小者才一二分,他物称是。

自远而近,自略而详,自郊野以及城市。

山则巍然而高,隤然而卑,洼然而空。

水则澹然而平,渊然而深,迤然而长引,突然而湍激。

树则槎然枯,郁然秀,翘然而高耸,蓊然而莫知其所穷。

人物则官士农贾医卜僧道胥隶篙师缆夫妇女臧荻之行者坐者,授者受者,问者答者,呼者应者,骑而驰者,负者戴者,抱而携者,导而前呵者,执斧锯者,操畚锸者,持杯罂者,袒而风者,困而睡者,倦而欠伸者,乘轿而搴帘以窥者,又有以板为舆,无轮箱而陆拽者,有牵重舟泝急流,极力寸进,圜桥匝岸,驻足而旁观,皆若交欢助叫,百口而同声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