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
方法
(一)计划与行为要一致的习惯 (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开 动脑筋的习惯。 (三)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归纳总结的习惯。 (五)肯钻研、不怕困难的习惯。
(一)计划与行为要一致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集中 性不稳定, 因此,帮助学生,引导家长,共同制订一个科 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并且监督和引导孩 子坚定地按照每天的日程安排和计划来实施, 不轻易更改,不随意打折扣,严格地照章执行 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计划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专心 听讲、积极开动脑筋的习惯。
上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教师要教育、督促学生上课时边听、边想、边 看、边思,做作业时要边做边思,读书时要细 读深思。 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在有疑问的 地方做一个标记,然后在上该新课时向老师提 出疑问。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记笔记以加 深记忆。
(1)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 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 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有的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 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 习作业。
例如:宁愿演算应用题,也不愿演算试题;宁愿默写也 不愿习字或抄写;宁愿讲解也不愿读书。
(三)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的习惯。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在学习新知识 20分钟后遗忘达到41.8%,而在31天后就遗忘 达到了78.9%,所以小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 加强巩固。 要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让学生懂得按 时交作业的意义,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
上课
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 。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容 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心。
复习和作业
在小学生中,做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 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 ,而是拿起本子就做的情况大有人在。
(2)小学生学习计划上缺乏持久性、自觉性 和目的性
低中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活动和事例。
例如:阅读故事、小学,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
四年级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初步计算规律的应用、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感兴趣 。
(4)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 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 。
低年级学生对玩中学的方法更感兴趣,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 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 方法, 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 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 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大象的习惯
在印度和秦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 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拴在水泥柱或钢柱上, 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 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2)学习兴趣由直接向间接发展
小学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学习兴趣 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其主要趋势是,由直接 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 直接兴趣指向学习形式本身, 而间接兴趣指向学习过程的结果。
低年级儿童对具有游戏因素的学习形式很感兴 趣, 但中、高年级儿童却想竭力表现出自己是一个 真正的“小学生”,对具有游戏性质的课堂教 学形式已不感兴趣,他们希望用学到的知识来 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
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 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学习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而旷 日持久的接力赛 前代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 ,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 能,传给后人;
小学生心理辅导
主讲人:刘文博士(副教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教研室
第四章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 其辅导
第二节 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其辅导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学习概述 第二单元 学习发展特点
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第三单元 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第一单元 学习概述
小学生的学习是沿着“预习——听课——复习—— 作业”的程式进行的,缺一不可。
预习
大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 进行,时有时无,缺少经常性,缺乏毅力,往 往导致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得不到巩固。
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经常预习的学生比例不高,
从实际调查发现有10%同学根本没有学习计划 ,学习处于一种随意状态, 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大部分 学生开学初都能按要求制定学习计划, 但经常按计划来学习的学生是少数。
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 理过程 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源于成熟
判断
(1)凡是行为的改变就意味着学习的存在吗 ? (2)行为不改变就不是学习。 (3)学习等同于表现。
二、学习的意义
(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 譬如,一只小羊羔通过不断地向羊妈妈学习,知道 了哪里可以寻找到丰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样躲避狼 的追捕。 如果小羊不学习,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学习 习惯的形成。 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 大都能钻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 题,按时完成作业。 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 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 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三、学习的过程
注意 输入 外界信息
记忆
思维
输出
影响 习惯 动机 兴趣
第二单元 学习发展特点
一、学习习惯 二、学习动机 三、学习兴趣
一、学习习惯的发展
老牛的习惯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 老父比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别 多, 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
克雷奇(D.Krech,1966)将幼鼠分成三组: 对第一组给予丰富刺激,使它们的反应越来越复杂 ; 让第二组在笼中过着正常的生活; 第三组与环境刺激完全隔离。 80天之后对三组幼鼠进行解剖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在大脑皮层的重量和密度方面, 第一组最优,第三组最差; 在与神经冲动的传递密切相关的乙酰胆碱酯酶方面 ,三个组也呈现重大差异, 第一组含量最丰富,第二组次之,第三组含量最少 。
如通过摆弄学具的直观动手活动来学习数学。
从中年级起,这些因素下降,而对日渐新颖的教材 本身更感兴趣,喜欢动脑筋,独立思考。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 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 艺作品和通俗读物。
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 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 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
(一)学习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 向。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 趋近的倾向。
(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 点
(1)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 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 (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 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 (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 、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4)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 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阅读, 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
第三单元 学习心理辅导
一、学习习惯辅导 二、学习动机辅导 三、学习兴趣辅导
一、学习习惯辅导
为了促使学习能够高效而稳定地进行,在小学 阶段就要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培养小学生 良好的学习习惯, 努力地把一些合乎规律的良性行为培养成稳定 的学习习惯,以使我们的学习能够经常稳定地 保持高效能的学习状态。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赵丽霞
(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上缺乏稳定性、系统 性和自觉性。 (2)小学生学习计划上缺乏持久性、自觉性 和目的性 (3)学习态度导致学习习惯呈多样化,学习 兴趣使学习习惯呈两极化
(1)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上缺乏稳定性、系统 性和自觉性。
关于习惯的名言
陶行知:“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 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罗素:“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陈鹤琴:“人的行为十之八九就是习惯,而习 惯又大部分在幼年养成,所以幼年时代,应当 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
(一)学习习惯定义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 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
(3)成就动机由外部向内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