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培训1)

城市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培训1)


序号
5 对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卫生垃圾、 有毒有害垃圾、危险废弃物及放射性污 染物等未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分类处置, 混入生活垃圾收集站、收集容器和垃圾 消纳处置场的处罚
行政权力 名称
行政权力 依据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三 十九条第二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 疗卫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危险废弃 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应当按照国家规定 的标准分类处置,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收 集站、收集容器和垃圾消纳处置场。第 六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 款特种垃圾管理规定的,责令改正、采 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 元以下罚款。
管理办法》(县政府1号令)
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党中央和政府提出了 “依法行政”理念。
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 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 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 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 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 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3 对车辆未采取覆盖或者密闭措施,造成 泄漏遗撒的或者违规倾倒的处罚
行政权力 依据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二 十五条第二款城乡道路上行驶的各种机 动车辆应当保持车容整洁。运载垃圾、 泥土、砂石、水泥、混凝土、灰浆、煤 炭等易飘洒物和液体的机动车辆,应当 采取外层覆盖或者密闭措施,不得泄漏 遗撒和违规倾倒。第六十六条 违反本条 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车辆未采取 覆盖或者密闭措施,造成泄漏遗撒的或 者违规倾倒的,责令清除改正;代为清 除的,其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并处 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机动车清洗、修理场(点) 行政审批 威远县城市管理局 设置审批 (行政许可)
六、行政处罚事项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1 违章堆放、吊挂影响市容市貌物品的处 罚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十 九条 城镇临街建(构)筑物立面应当保 持整洁、完好,其造型、色调和风格应 当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屋顶、阳台、 平台、外走廊及窗外不得违章搭建、堆 放、吊挂影响市容市貌的物品;各类附 属设施应当规范设置。第六十四条:单 位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 正或者限期清除;拒不改正或者清除的, 代为清除,其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可以并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 违章搭建、堆放、吊挂影响市容市貌物 品的;
行政权力 依据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7 对从车辆内或者建(构)筑物上向外抛 掷杂物、废弃物,影响城镇环境卫生的 处罚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四 十五条 禁止影响城镇环境卫生的下列行 为:(二)从车辆内或者建(构)筑物 上向外抛掷杂物、废弃物;(单位和个 人有上述行为的,有责任自行改正或者 清除。第七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有本条 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影响城乡环境卫生行 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清除;拒不改 正或者清除的,代为清除,其费用由违 法行为人承担;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 后果的,并处个人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 下罚款,单位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 款。
(一)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 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 销执照、行政拘留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查封、扣 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 (三)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颁发许 可证、执照;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权力 依据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8 对在非指定地点倾倒垃圾、污水、粪便 等废弃物,影响城镇环境卫生的处罚
行政权力 依据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四十 五条 禁止影响城镇环境卫生的下列行为: (三)在非指定地点倾倒垃圾、污水、 粪便等废弃物或者将废弃物扫入、排入 城市排水沟、地下管道;单位和个人有 上述行为的,有责任自行改正或者清除。 第七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有本条例第四 十五条规定影响城乡环境卫生行为之一 的,责令改正或者清除;拒不改正或者 清除的,代为清除,其费用由违法行为 人承担;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并处个人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单位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序号
9
对占用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 行政权力 道、广场及其他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堆 名称 放物料、拍卖或者兜售物品,影响容貌 和环境卫生的处罚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四 十五条 禁止影响城镇环境卫生的下列行 为:(七)占用道路、桥梁、人行天桥、 地下通道、广场及其他公共场所设摊经 营、堆放物料、拍卖或者兜售物品,影 响容貌和环境卫生。单位和个人有上述 行为的,有责任自行改正或者清除。第 七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有本条例第四十 五条规定影响城乡环境卫生行为之一的, 责令改正或者清除;拒不改正或者清除 的,代为清除,其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 担;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并 处个人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单 位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行政审批事项
序 号 行政权力名称 权力类型 实施主体
1 2
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许可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
可)
3
4 5 6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 行政审批 威远县城市管理局 清扫、收集、运输、处理 (行政许可) 服务审批 占用城市道路许可 拆除环境卫生设施批准 行政审批 威远县城市管理局 (行政许可) 行政审批 威远县城市管理局 (行政许可)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城市管理法制培训(一)
威远县城市管理局
开篇语
城市管理工作,一项很重要 的工作是执法,而执法的成效, 取决于队伍的综合素质。
我们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执法人员的培训教 育,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强化执法人员的政治思 想素质,提高执法的公信力。
主要内容
一、城市管理的概念
行政权力 依据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2 对在城镇道路、建(构)筑物、树木及 其他设施上乱涂、乱刻、乱画或者擅自 张贴各种宣传品的处罚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二 十七条第三款禁止在城镇道路、建(构) 筑物、树木及其他设施上涂写、刻画, 擅自张贴广告、墙报、标语和海报等宣 传品。第六十四条:单位或者个人有下 行政权力 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清除; 依据 拒不改正或者清除的,代为清除,其费 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并处五十元 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三)违反本条 例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乱涂、乱刻、 乱画或者擅自张贴各种宣传品的;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4 对占用公共道路和公共场所从事车辆修 理、清洗、装饰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处罚
行政权力 依据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三 十八条 从事车辆修理、清洗、装饰和再 生资源回收的,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城 乡容貌管理的要求,保持经营场所及周 边环境整洁卫生,不得占用公共道路和 公共场所。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 十八条规定,占用公共道路和公共场所 从事车辆修理、清洗、装饰和再生资源 回收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并处五 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主要依据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强制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 条例》(国务院101号令)、《四川省城市 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四川省城乡环
境综合治理条例》、《威远县城区建筑垃圾
广义: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 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 狭义:是指对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管理。 目前我国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能范围,通常是指狭 义的城市管理。
二、行政执法的概念
行政执法,是指享有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和其他组织及 其工作人员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法定程序和权 限而实施的下列行为: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6 对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烟蒂、纸 屑、果皮及食品包装等废弃物,随地便 溺,影响城镇环境卫生的处罚 《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第四 十五条 禁止影响城镇环境卫生的下列行 为:(一)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 烟蒂、纸屑、果皮及食品包装等废弃物, 随地便溺;单位和个人有上述行为的, 有责任自行改正或者清除。第七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有本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 影响城乡环境卫生行为之一的,责令改 正或者清除;拒不改正或者清除的,代 为清除,其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情 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处个人 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单位五百 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行政权力 依据
序号 行政权力 名称
10 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处 罚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 院令第101号)第三十六条:有下列行为 之一者,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 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责令其 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拆除或者采 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罚款。(一) 未经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 行政权力 管部门同意,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 依据 影响市容的;(二)未经城市人民政府 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 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搭建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影响市 容的;(三)未经批准擅自拆除环境卫 生设施或者未按批准的拆迁方案进行拆 迁的。
本节培训结束
谢谢大家!
二、行政执法的概念
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主要依据
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五、行政审批事项
六、行政处罚事项
一、城市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 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 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 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 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 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
相关主题